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帕金森
  • 5篇多巴
  • 5篇多巴胺
  • 4篇受体
  • 4篇帕金森病
  • 4篇帕金森病模型
  • 3篇显像
  • 2篇多巴胺含量
  • 2篇震颤
  • 2篇震颤性麻痹
  • 2篇鼠脑
  • 2篇帕金森氏病
  • 2篇显像剂
  • 2篇放射性
  • 2篇D2受体
  • 2篇大鼠脑
  • 1篇蛋白
  • 1篇碘标记
  • 1篇碘放射性同位...
  • 1篇多巴胺D2受...

机构

  • 5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核医学国家重...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医学院

作者

  • 7篇林岩松
  • 5篇林祥通
  • 1篇傅榕赓
  • 1篇张同兴
  • 1篇方平
  • 1篇张天谊
  • 1篇胡名扬
  • 1篇吴春英
  • 1篇周翔
  • 1篇曹国宪
  • 1篇陈正平
  • 1篇项景德
  • 1篇王博诚
  • 1篇王颂佩
  • 1篇陆春雄

传媒

  • 3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核技术
  • 1篇国外医学(放...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多巴胺D_2受体放射自显影、病理形态学及行为的联合观察被引量:5
1996年
应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建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与人类帕金森病的病理及行为学改变相似的偏侧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125Ⅰ-IBZM对其进行脑内D2受体分布的放射自显影研究。6只帕金森病大鼠病侧纹状体/额叶皮质放射性计数比值为5.32±0.37,较健侧及对照组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病理形态改变符合性好、且其增高的数值与阿朴吗啡诱导旋转的转数呈正相关(r=0.956),印证了早期帕金森病时D2受体的上调效应。125Ⅰ-IBZM作为D2受体配基可以很好地反映脑内D2受体的分布及变化,为将IBZM用于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影像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林岩松林祥通张天谊王博诚
关键词:震颤性麻痹帕金森病多巴胺D2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 IBZM 的碘标记及结合特性评价被引量:3
1996年
为进行^(125)I-(S)-(-)-3-碘-2-羟基-6-甲氧基-N-[(1-乙基-2-吡咯烷基)甲基]苯酰胺(IBZM)和^(131)I-IBZM 的标记及其与体内、外中枢 D2受体结合特性评价,应用过氧乙酸法标记,HPLC 和萃取法分离纯化^(125)I-IBZM 和^(131)I-IBZM,通过体外饱和结合实验、大鼠体内及脑内生物分布、大鼠^(125)I-IBZM 脑放射自显影、兔平面显像动态观察,对碘标记 IBZM 与 D2受体的结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①^(125)I-IBZM 和^(131)I-IBZM 的标记率分别为84.18%±3.06%、78.50%±3.47%.萃取分离后放化纯度均大于90%;经 HPLC 分离纯化后放化纯度均大于95%。②经 Scatchard 作图示 K_J=0.53±0.06nmol/IL,最大结合量 B_(max)=466.45±45.88fmol/mg 蛋白质。③大鼠脑放射自显影图像分析示:2小时时^(125)I-IBZM 在脑内 D2受体丰富的区域如纹状体等有很高的放射性浓聚,其中纹状体/小脑比值可达6.22±0.48;D2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 haloperidol 能阻断^(125)I-IBZM 在脑内的浓聚。④^(131)I-IBZM 全身、脑内分布及兔平面显像显示其在脑内的摄取和滞留较好。表明放射性碘标记 IBZM 与大鼠、兔脑内多巴胺 D2受体的结合具有高亲和力、饱和性和特异性。
林岩松林祥通胡名扬潘尚仁王博诚
关键词:苯甲酰胺碘放射性同位素显像剂
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研究进展被引量:5
1997年
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在多巴胺递质系统中的作用已日益为学者们所重视,本文从其生理功能。
林岩松
关键词:多巴胺转运蛋白帕金森氏病显像剂
诊断帕金森病用的正电子显像药物F-FP-β-CIT的研究
陈正平方平吴春英李晓後张同兴王颂佩张政伟管一晖傅榕赓周翔陆春雄林岩松周前曹国宪项景德
课题来源:江苏省卫生厅重点项目(H2008) 技术原理:帕金森氏病(PD)的特征是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DAT显像能直接灵敏地反映突触前DA能神经元变化信息,提供在疾病解剖结构发生改变之前早已出现的生理和生化变...
关键词:
关键词:帕金森氏病诊断剂影像诊断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经药物治疗前后脑D_2受体与多巴胺含量的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应用125I-IBZM大鼠脑D2受体放射自显影、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检测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对经美多巴治疗前后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表明:经美多巴治疗后损毁侧纹状体/小脑125I-IBZM摄取比值为7.23±0.67,比健侧增高17.22±3.94%,但与治疗前组及治疗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美多巴治疗组损毁侧纹状体DA等含量较治疗前组及治疗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说明美多巴治疗可以提高偏侧PD模型大鼠损毁侧纹状体DA的含量,并可以阻止并反转损毁侧纹状体D2受体的上调效应。
林岩松林祥通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D2受体放射性标记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D_2受体与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对偏侧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脑多巴胺 (DA)D2 受体改变与脑血流灌注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立体定位脑黑质、腹侧被盖区 ,以 6 羟基多巴胺定向损毁制作偏侧PD大白鼠模型 ,通过阿朴吗啡 (Apo)诱发其向健侧旋转的转数筛选模型 ;并用高效液相 电化学检测器 (HPLC ECD)检测PD模型及对照组大鼠脑纹状体DA含量 ;采用12 5I 左旋 3 碘 2 羟基 6 甲氧基 N[(1 乙基 2 吡咯烷 )甲基 ]苯酰胺 (IBZM)放射自显影图分析、99Tcm 6 甲基丙二胺肟 (HMPAO)大鼠脑内分布观察进行D2 受体与脑血流灌注研究。结果 PD模型大鼠损毁侧 (右侧 )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比左侧(健侧或未损毁侧 )及假手术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模型组损毁侧纹状体 /小脑12 5I IBZM摄取比值为 8 0 4± 0 71,比健侧及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提示损毁侧纹状体D2 受体出现上调效应 ,损毁侧比健侧增高 (30 11± 4 5 3) % ,这与Apo诱导偏侧PD模型大鼠向健侧旋转的 30min转数呈良好的正相关 (r=0 98)。血流灌注研究显示偏侧PD模型大鼠两侧脑区内的放射性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偏侧PD模型大鼠损毁侧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降低、D2 受体出现上调反应 ,后者与Apo诱导的行为学改变呈良好的相关性 ;?
林岩松林祥通
关键词:震颤性麻痹多巴胺受体血流灌注
电针治疗前后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D_2受体与多巴胺含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研究经电针治疗前后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D2受体的变化,并将其与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用125I3碘2羟基6甲氧基N[(1乙基2吡咯烷)甲基]苯酰胺(IBZM)脑D2受体放射自显影、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检测治疗前组、电针治疗组及治疗空白对照组偏侧PD模型大鼠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3,4二羟苯乙酸(DOPAC)含量。结果电针治疗组患侧纹状体DA、HVA、DOPAC含量较治疗前组及治疗空白对照组增高(P<005);电针治疗组患侧纹状体/小脑125IIBZM摄取比值为804±071,较健侧升高(2934±483)%,与治疗前组的(809±05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低于治疗空白对照组的(861±063),此值较健侧升高(3863±371)%。结论电针治疗可以提高大鼠实验性偏侧PD模型纹状体DA含量。
林岩松林祥通
关键词:纹状体D2受体多巴胺针刺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