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秀来

作品数:57 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西藏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休克
  • 19篇血性
  • 17篇创伤
  • 16篇失血
  • 16篇失血性
  • 15篇失血性休克
  • 14篇创伤失血
  • 14篇创伤失血性
  • 12篇弹伤
  • 12篇枪弹伤
  • 11篇肢体
  • 11篇创伤失血性休...
  • 10篇肢体枪弹伤
  • 6篇高原高寒
  • 5篇高原寒区
  • 4篇休克大鼠
  • 4篇右旋糖
  • 4篇右旋糖酐
  • 4篇伤道
  • 4篇海拔

机构

  • 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27篇第三军医大学...
  • 12篇西藏军区总医...
  • 8篇成都军区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57篇林秀来
  • 38篇殷作明
  • 25篇李素芝
  • 23篇刘良明
  • 22篇胡德耀
  • 19篇叶峰
  • 13篇宋俊
  • 12篇杨志焕
  • 11篇熊国忠
  • 11篇李楠
  • 10篇何蓉城
  • 9篇陈永龙
  • 8篇汤建林
  • 8篇卢儒权
  • 8篇何代平
  • 8篇刘安
  • 8篇孙克勤
  • 7篇但飞君
  • 7篇张勇义
  • 6篇石权贵

传媒

  • 11篇西南国防医药
  • 8篇创伤外科杂志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西藏医药
  • 3篇西藏科技
  • 2篇高原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西藏科协20...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第八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6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后电解质代谢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平战时肢体枪弹伤后血浆电解质代谢的特点。方法将2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每组8头。分别于伤前、伤后30分钟2、6、、12小时1、2、3、、5、7、10、14天采静脉血测定钾、钠、氯和钙、镁、磷的含量。结果伤后平原平时组和高原平时组血钙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高原平时组整体血钙水平均较平原组低,但血清钙>2.25mmol/L。而高原战时组伤后3~5天有较严重的低钙血症。三组枪弹伤后均出现严重的低镁血症,严重程度依次为高原战时组>高原平时组>平原平时组。高原战时组伤后2小时即有显著降低,伤后12小时测不出,一直到伤后3天持续在低水平。三组伤后6小时血钠有一个显著的升高,受伤12小时后三组血钠逐渐降低,至伤后7天时高原战时组出现轻度低钠血症。三组K+、Cl-和Pi3+均在伤后12小时开始逐渐降低,严重程度依次为高原战时组>高原平时组>平原平时组,但都未低于正常值的低限。结论高原战时枪弹伤后3~5天机体有严重的低钙血症,6小时~1天和3天机体有严重的低镁血症;12小时后机体开始出现K+、Na+、Cl-和Pi3+的逐渐降低,至伤后7天出现轻度的低钠血症。
殷作明李素芝胡德耀叶峰杨志焕林秀来宋俊赖西南石权贵何代平李楠何蓉城孙克勤
关键词:枪弹伤电解质代谢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组织血液灌注的变化特点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战时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组织血液灌注的特点。方法将24只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取伤道入口内距伤道壁0.5~1.5 cm处伤道周围肌肉组织,匀浆后行6-酮-前列腺素F1α(PGF1α)、血栓烷B2(TXB2)含量的测定,并测定伤道周围组织血流量和血球运动速率。结果(1)3组伤后伤道组织中TXB2均显著升高,伤后12小时形成高峰,然后稍有降低,在2天时形成一个低点,在3天时再次升高;伤后PGF1α的变化趋势与TXB2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GZ组在伤前就出现PGF1α/TXB2下降,并且伤后PGF1α/TXB2变化的幅度最大;其次是GP组。(2)3组伤后2~6小时血流量和血流速率均显著降低,均在12小时时有所回升,PP组3天时达最低点、5天时开始逐渐回升,GZ及GP组均在5天时达最低点、7天开始回升。结论3组伤后血流灌注有相似的变化特点,但GZ组伤道组织发生的血液灌注障碍最重、血流恢复最慢;GP组次之。
殷作明李素芝胡德耀叶峰石权贵杨志焕何代平宋俊林秀来袁文刘建伟
关键词:枪弹伤血液灌注
高原寒区战时枪弹伤对健康肌肉组织酶活性和物质消耗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高原寒区平、战时枪弹伤对机体健康肌肉组织酶活性和物质消耗的影响。方法将2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每组8头,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取背部健康肌肉组织匀浆后定量测定Na+-K+-ATP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糖元(muscle glycogen,MG)、乳酸(lactic acid,LA)、游离无机磷(Pi3+)的含量。结果①伤后2hPP组、GP组和GZ组LDH的活性分别是伤前值的3.73倍、2.76倍和2.75倍,PP组伤后2d开始降低、而GZ、GP两组从伤后2h开始逐渐上升,到5d时与平原组接近。②三组动物伤后CK均逐渐升高并于伤后12h到顶峰,PP组、GP组和GZ组分别为伤前的2.07倍、1.77倍和1.70倍。③三组动物伤后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并于伤后6h达最高点,PP组、GP组和GZ组分别为伤前的2.29倍、1.75倍和1.62倍,此后逐渐下降。④三组伤后肌糖元变化规律相似,在伤后2h形成一个显著的低点,PP组、GP组和GZ组分别为伤前的81.5%、75.3%和73.8%,此后逐渐回升。⑤GZ组伤后2h时乳酸达峰值,为GP组的1.58倍,此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⑥三组动物伤后健康肌肉组织中的游离无机磷逐渐减少,伤后2d~3d出现一个显著的低点,下降的幅度大小依次为高原战时组>高原平时组>平原平时组,高原战时组最低值为高原平时组最低值的84.2%,为伤前的39.0%。结论高原战时环境枪弹伤后机体组织酶活性储备能力降低,可代偿能力下降,长时间处于高耗能状态。
殷作明李素芝胡德耀叶峰杨志焕林秀来宋俊刘良明石权贵何代平李楠何蓉城孙克勤刘安唐春燕
关键词:伤道枪弹伤酶活性
高原地区肩胛骨置换治疗肩胛骨巨大肿瘤
2004年
患者男性,37岁。4月前被人用拳打伤左肩背部,即觉左肩背部疼痛,左上肢活动受限,之后背部逐渐肿胀出现约鸡蛋大小包块,左肩活动明显受限,疼痛加重,无皮肤破裂。在个体门诊诊断为“左肩外伤”,给予止痛、制动、抗炎治疗,疼痛无明显减轻,肿物持续增加约鹅蛋大小,但左上肢肿痛始终存在。
钱齐荣殷作明王劲武刘建伟林秀来
关键词:外科治疗
先天性脊柱侧凸伴脊髓栓系手术治疗1例被引量:2
2009年
熊国忠殷作明汤建林李素芝林秀来叶峰刘建伟欧阳跃平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脊髓栓系腰部疼痛病例资料医院就诊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的调控作用及机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HS)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表达变化规律及其调控血管低反应性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取大鼠HS模型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nsenteric artery,SMA),离体血管环技术检测SMA血管反应性,RT-PCR法分析HIF-1α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nitro oxide nitroxide synthase,eNOS)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mRNA表达变化规律。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NO和PGI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HS后HIF-1α、eNOS和COX-2 mRNA表达及其相应血浆产物NO和PGI含量显著增加。血管反应性表现为早期增高、晚期降低的双相变化。寡霉素处理可使eNOS和COX-2mRNA及其产物NO和PGI表达表现不同程度受抑,对血管反应性表现为对早期的升高趋势的部分抑制和晚期低反应性的改善作用。结论HIF-1α可能通过对eNOS-NO和COX-2-PGI通路,在休克后血管反应性双相向变化的形成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张瑗刘良明林秀来李涛徐竞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
高原山地炮弹群爆炸致伤特点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林秀来殷作明王洪亚杜富波赵维书肖海川
关键词:高原山地致伤特点
高原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救治的265例高原汉族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例,其中重度休克57例,中度休克148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创伤部位,估计失血量,采用快速(o.5~1h)输注相当于1.5~2倍失血量的平衡盐液进行扩容,再根据血压及红细胞压积情况适量输血的方法进行早期液体复苏。结果:早期快速补液量;轻度休克平均量为1448ml,中度休克平均量为2537ml,重度休克平均量为3644ml,经平衡盐液复苏后,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的187例,其中因血红蛋白偏低而输血的63例,血压不稳定而输血的78例,输血的病例中,平均输血量600ml。经以上复苏后,仅3例死亡,262例治愈,其中4例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均治愈。无1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结论:早期平衡盐液加适量血液复苏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有良好效果。
林秀来殷作明黄永红熊国忠陈永龙叶峰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血压不稳定急性肾小管坏死平衡盐液休克病例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后血浆PGF_(1α)和TXB_2含量的变化特点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平战时肢体枪弹伤后血液中PGF1α、TXB。含量及PGF1α/TXB2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将24头小型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采集静脉血定量测定PGF1α。TXB2含量。结果三组伤后血浆TXB2均显著升高,在伤后6h处形成一个高峰,然后稍有降低,在2d处形成一个低点,在3~5d处再次升高,7~10d时平原组和高原平时组基本恢复正常,高原战时组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从总体情况看上升幅度依次为GZ〉GP〉PP。伤后PGF1α显著降低,其趋势与TXB2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下降幅度依次为GZ〉GP〉PP。PGF1α/TXB2的变化趋势与PGF1α基本一致。高原战时组在伤前就出现TXB2上升、PGF1α及PGF1α/TXB2下降。结论高原高寒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后全身血管发生强烈收缩和血小板聚集,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血损伤、血栓形成和DIC等并发症。从严重程度上看依次为:GZ〉GP〉PP。
殷作明李素芝胡德耀叶峰杨志焕林秀来宋俊石权贵何代平李楠赖西南何蓉城孙克勤刘安
关键词:枪弹伤TXB2PGF1Α
高原肢体枪弹伤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高原肢体枪弹伤后动物循环呼吸系统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进行心脏功能测定,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1)高原两组动物致伤后全身肌肉持续强烈痉挛,皮肤呈苍白色,程度较平原严重,持续时间较平原地区久,此后转变为红色并逐渐转为暗红色;大多在伤后几十秒钟后出现呼吸暂停,继之呼吸急促,以后逐渐平稳并慢慢转为深大呼吸,呼吸频率较正常明显减慢、呼吸幅度明显加大。(2)高原火器伤后早期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显著增强,但是心肌的顺应性降低,心脏每博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均较伤前降低,1h时显著低于伤前水平。(3)高原战时组伤前动物就存在显著的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伤后早期呼吸频率较平原快,过度通气较为严重而持久,主要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并出现失代偿;在酸碱紊乱的同时,动物也存在显著的低氧血症。(4)高原肺脏远达效应的发生率最高为53.85%,心脏发生率为19.23%。结论高原肢体枪弹伤后,外周血管收缩强烈,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功能下降,发生严重的酸碱紊乱和低氧血症,程度较平原地区重,持续时间较平原地区长。
李素芝殷作明胡德耀叶峰林秀来杨志焕宋俊熊国忠汤建林陈永龙向小敏李楠何蓉城刘安
关键词:枪弹伤伤道心功能血气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