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吉

作品数:237 被引量:1,802H指数:2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90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2篇理学
  • 44篇化学工程
  • 38篇金属学及工艺
  • 27篇电气工程
  • 5篇机械工程
  • 5篇电子电信
  • 3篇生物学
  • 2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6篇纳米
  • 132篇纳米管
  • 128篇碳纳米管
  • 39篇复合材料
  • 39篇复合材
  • 28篇电容
  • 27篇电容器
  • 24篇铸铁
  • 20篇球墨
  • 20篇球墨铸铁
  • 20篇巴基管
  • 18篇橡胶
  • 16篇合金
  • 13篇电化学
  • 13篇贝氏体
  • 11篇双电层
  • 11篇双电层电容
  • 11篇化学气相
  • 9篇双电层电容器
  • 8篇原子力显微镜

机构

  • 231篇清华大学
  • 9篇北京化工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北京航空航天...
  • 5篇中南大学
  • 4篇东北大学
  • 4篇教育部
  • 2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福州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慕尼黑工业大...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黑龙江省分析...
  • 2篇清华大学第一...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汽轮机...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237篇梁吉
  • 99篇吴德海
  • 78篇魏秉庆
  • 48篇高志栋
  • 33篇徐才录
  • 30篇朱跃峰
  • 22篇巩前明
  • 22篇隋刚
  • 20篇王晓峰
  • 19篇周湘文
  • 19篇王大志
  • 14篇曾效舒
  • 11篇李志
  • 11篇王敬东
  • 10篇柳葆铠
  • 10篇张继红
  • 10篇朱艳秋
  • 10篇徐化明
  • 9篇慈立杰
  • 8篇朱宏伟

传媒

  • 24篇清华大学学报...
  • 10篇无机化学学报
  • 10篇物理化学学报
  • 10篇人工晶体学报
  • 9篇新型炭材料
  • 6篇科学通报
  • 6篇无机材料学报
  • 5篇高技术通讯
  • 5篇铸造
  • 5篇炭素技术
  • 4篇材料科学与工...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高分子材料科...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金属学报
  • 3篇橡胶工业
  • 3篇物理学报
  • 3篇电子学报
  • 3篇金属热处理
  • 3篇合成橡胶工业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16篇2006
  • 30篇2005
  • 17篇2004
  • 23篇2003
  • 15篇2002
  • 11篇2001
  • 12篇2000
  • 13篇1999
  • 10篇1998
2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硬质合金上复合镀镍—巴基管沉积金刚石被引量:9
1997年
研究了用热丝法在碳化钨—钴硬质合金上电沉积巴基管—镍,金刚石镍复合层上沉积金刚石的工艺。实验结果证明在金刚石粉—镍复合层上沉积不出金刚石,而在巴基管—镍复合层上可以沉积出金刚石。用压痕法对膜与基底的粘结力进行了测试,并且与其它的工艺方法沉积的膜的粘结力进行了比较。
曾效舒高志栋梁吉魏秉庆吴德海
关键词:巴基管金刚石膜硬质合金复合镀
浮游催化法半连续制取碳纳米管的研究被引量:82
2000年
研究了浮游催化法半连续制取碳纳米管的过程 ,根据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等检测方法的结果 ,结合碳纳米管浮游催化的生长过程 ,论述了裂解温度、催化剂浓度、噻吩浓度等工艺参数对产物形态、产率及管径分布的影响 ,给出了正己烷为碳源情况下的最佳工艺参数。浮游催化法制取的碳纳米管直径在 30 nm~ 60 nm之间。
朱宏伟慈立杰梁吉魏秉庆徐才录吴德海
关键词:纳米管
定向碳纳米管/炭纳米复合材料形貌和显微结构被引量:2
2010年
以CVD法定向碳纳米管(ACNTs)阵列为骨架,利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制备了新型定向碳纳米管/炭(ACNT/C)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偏光金相显微镜(PL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和Raman光谱等分析方法对其显微结构和热解炭沉积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ACNT/C纳米复合材料的热解炭结构主要为类粗糙层结构,围绕碳纳米管生长的热解炭石墨层片结构清晰,并且碳纳米管和热解炭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而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围绕炭纤维生长的热解炭为典型的光滑层结构。这可能是由于在热解炭沉积过程中存在碳纳米管"诱导"沉积过程,即沿着碳纳米管径向的离域化共轭π键和具有类似结构的芳香族大分子通过π-π非共价键作用相结合,并在CNTs纳米尺寸的影响下,芳香族大分子按照"软取向"(Softepitaxy)围绕碳纳米管生成环形层片状类石墨结构的热解炭。该研究结果有望为热解炭的可控沉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志巩前明王野吴建军梁吉黄启忠熊翔黄伯云
关键词:定向碳纳米管热解炭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
新型ACNT/C纳米复合材料氧化性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以定向碳纳米管阵列为骨架,利用化学气相渗(CVI)工艺制备了新型的定向碳纳米管/炭(ACNT/C)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氧化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SEM形貌观察表明,氧化后的ACNT/C纳米复合材料仍然保持着其基本的管状结构特点,氧化由外层热解炭向内逐渐进行.热失重分析(TGA)检测结果表明,密度为0.80g·cm-3的ACNT/C纳米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热失重转变温度约为720℃,比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密度为1.5g·cm-3的C/C复合材料提高了50℃左右.静态空气等温氧化实验表明,ACNT/C纳米复合材料在550℃氧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明显低于C/C复合材料.这主要是由于ACNT/C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稳定的界面和较高的晶化程度.
李志巩前明梁吉黄启忠黄伯云
关键词:定向碳纳米管C/C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
氯化聚乙烯与小分子化合物掺杂体被引量:1
2003年
介绍了氯化聚乙烯与多官能团小分子掺杂体的特殊性质及其机理。目前 ,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在于对掺杂体形态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分析与控制 ,应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开发出一系列具有优异阻尼性能。
隋刚梁吉朱跃峰
关键词:氯化聚乙烯分子间氢键动态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微观结构
电子束固化环氧树脂的物理过程及固化厚度的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对环氧树脂电子束辐射固化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辐射剂量、引发剂用量、树脂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化学结构对固化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环氧树脂体系在电子束辐射后形成围绕入射中心均匀扩展的固化区域,随着辐射剂量的提高,树脂辐射固化厚度的增加幅度变小。引发剂用量增加,辐射固化厚度呈现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提高辐射剂量,树脂分子量对固化厚度的影响减小,固化厚度的增加幅度与树脂的分子量分散性成反比。对于分子量相近而结构不同的环氧树脂,酚醛型环氧树脂在低辐射剂量下的固化区域较大,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固化厚度随辐射剂量提高有较大幅度增加,脂环族环氧树脂的固化区域相对较小。
隋刚张佐光梁吉李敏袁宇慧
关键词:电子束环氧树脂双酚A温度
大断面球墨铸铁机械性能的研究
梁吉
用浮动催化裂解法制取单壁碳纳米管被引量:2
2001年
为寻找一种可以批量制备高质量、高产率单壁碳纳米管的方法 ,对浮动催化裂解碳氢化合物法制取单壁碳纳米管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苯为碳源 ,二茂铁为催化剂 ,氢气为载气 ,噻吩为添加剂。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以及拉曼谱等方法对产物进行检测与评估 ,分析了参数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裂解温度越高 ,越有利于单壁碳纳米管的生长 ;发现通过碳源和直接通入反应室的 H2 流量比为 1:2时 ,较利于单壁碳纳米管的生长。浮动催化裂解法制备出来的单壁碳纳米管直径约为 1nm,直径分布较均匀 ,并且可以半连续。
韦进全慈立杰魏秉庆徐才录梁吉吴德海
关键词: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
电场辅助碳纳米管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方法
电场辅助碳纳米管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方法属于提高碳纳米管分散性技术领域,应用于碳纳米管提纯、筛分、操纵以及复合材料改性等领域。其特征在于,是对荷电的碳纳米管悬浮液施加电场。在施加电场的同时可以进行超声分散。若施加的电场是直...
朱跃峰张婵王敬东石磊梁吉
文献传递
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铝及其吸附水中的氟离子被引量:17
2002年
采用碳纳米管和硝酸铝制备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铝新型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检测发现氧化铝为无定形态,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碳纳米管与氧化铝均匀掺杂.采用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铝复合材料进行了水中氟离子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强烈吸附除氟效能,其饱和吸附容量为39.4 mg/g.在恒温25℃测得其吸附能力是──-氧化铝的3.0~4.5倍,与IRA-410聚合树脂的吸附能力相当,适宜pH范围为5.0~9.0,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
王曙光李延辉赵丹徐才录栾兆坤梁吉吴德海
关键词:饮用水处理吸附剂复合材料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