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成
- 作品数:81 被引量:41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治疗凸面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术式,评估应用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凸面型OSAHS患者的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的中度到重度OSAHS患者共8人,患者于术前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仪(polysomnography,PSG)检查,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于术后6个月进行主观问询调查。结果:8名患者术前低通气指数(AHI)平均为(40.1±16.1)/h,术后AHI平均为(5.4±3.8)/h;术前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为(72.4±7.2)%,术后最低SaO2平均为(90.6±2.1)%;通过X线头影测量结果发现,SNA术前为(80.9±1.7)°,术后为(82.9±1.5)°;SNB术前为(72.5±2.6)°,术后为(81.5±1.7)°;舌根部至咽后壁距离(PAS)术前为(5.3±1.6)mm,术后为(10.8±1.8)mm。所有患者的日间嗜睡及睡眠打鼾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7名患者自觉日间嗜睡及睡眠打鼾症状消失。结论:改良的双颌前徙手术与传统的双颌前徙手术的作用机制相同,术后的效果相当,适用于治疗凸面型OSAHS患者。改良双颌前徙手术通过拔除上下颌前磨牙,使上、下颌骨后部前移,而前部骨段的位置不变或者不会过度前移,这样既能改善患者的睡眠呼吸情况,同时又不会使患者术后的面型显得更突。
- 李阳伊彪王兴李自力梁成王晓霞
- 关键词:口腔外科手术
- 进行性半面萎缩症的综合外科矫治术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综合应用正颌外科、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术矫治进行性半面萎缩畸形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5例进行性半面萎缩畸形,轻度畸形的1例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及同期行颏成形术;中度畸形的2例,一期行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和颏成形术,3-6个月后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重度畸形的2例,一期行患侧下颌升支和上颌牙骨段的同期牵引成骨术,3~4个月后取出牵引器的同时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结果5例患者正颌外科及牵引成骨均效果良好,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均成活,患者面部对称性得到明显改善。结论①进行性半面萎缩症的程度与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发病年龄越小,畸形越严重。②综合应用正颌外科、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可有效矫治进行性半面萎缩畸形的软、硬组织复合畸形。
- 李自力毛弛伊彪彭歆梁成王晓霞王兴
- 关键词:皮肤移植
- 3种缝合方法控制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鼻翼宽度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后鼻翼宽度的变化规律,并比较3种控制鼻翼宽度缝合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4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正颌外科手术的79名患者(男性22名,女性57名,平均年龄23.2±3.4岁),随机分为3组,组1为传统口内入路鼻翼基底缩窄缝合;组2为口外入路鼻翼基底缩窄缝合;组3为在组1方法基础上于鼻翼最外点对应部位增加一针口内缝合。使用3d MD相机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拍摄患者面部三维照片,由两名医师独立在三维照片上测量鼻翼宽度,重复3次,各间隔1周,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测量两侧鼻翼基底点距离(Sbal-Sbal)、鼻翼基底最外点距离(Al-Al)、鼻翼最外点距离(G.lat-G.lat),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鼻翼宽度缩窄;3种缝合方法的中长期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颌矢状向移动方向对术后鼻翼宽度的变化有影响,前移者鼻翼增宽更多;术后鼻翼增宽的程度与术中鼻翼增宽量呈正相关,与术前鼻翼宽度及较术前缩窄量呈负相关。结论:3种缝合方法控制鼻翼宽度的效果无差别,均不能完全避免术后鼻翼增宽,且这种宽度的变化至少持续至术后半年。对术前鼻翼较窄,术中需要前移上颌骨的患者,应于术中进行更大程度的过矫正,以利于控制术后鼻翼增宽的幅度。
- 王宗琦王晓霞李自力伊彪梁成王兴
- 关键词:上颌骨FORT鼻骨摄影测量法
- 应用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治疗成人颞下颌关节强直
- <正>目的:观察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治疗成人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治疗37例(45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25例为单侧;12例为双侧(其中的4例患者的一侧关节应用牵引成骨技术进行关节...
- 梁成王兴伊彪李自力王晓霞
- 关键词:成人颞下颌关节强直
- 文献传递
- 口内喙突切开入路髁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 研究目的:介绍口内喙突切开入路髁突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禁忌症和优缺点。研究患者和方法:2011.5-2016.7我院收治的46例患有髁突骨瘤或良性肥大畸形,临床检查及骨扫描提示需行髁突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年龄17...
- 王晓霞李自力伊彪梁成李明哲王兴
- 关键词:口内入路导航手术
- 文献传递
- 下颌升支牵引成骨矫治半侧颜面发育不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下颌升支牵引成骨在矫治半侧颜面发育不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至2006年采用下颌升支牵引成骨矫治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畸形患者15例,其中幼儿及青少年患者12例,成年患者3例,部分患者一期或二期采用了上颌LeFortⅠ型截骨术、健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颏成形术及游离肩胛皮瓣移植修复术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完成牵引治疗,平均牵引距离21.25mm(15~40mm)。临床及影像学观察新骨形成良好后去除牵引器。术后患侧面部丰满度和面部对称性均得到明显提高,咬合关系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咬合平面基本摆正。无一例出现感染或成骨不良等并发症。未出现永久性下牙槽神经功能损伤症状。结论下颌升支牵引成骨技术是矫治严重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的较好方法,且矫治效果优于传统正颌外科。
- 杨志诚王兴伊彪李自力梁成王晓霞
- 关键词:半侧颜面发育不全骨生成牵张
- 术前正畸中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对牙槽骨及牙根影响的锥形束CT观察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术前正畸中改良骨皮质切开术(improved corticotomy,IC)对牙根周围牙槽骨厚度和牙根长度的影响.方法将接受IC的1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的72颗牙齿纳入研究,采用锥形束CT结构重叠法,测量上颌牙列排齐整平后(T1)和上颌牙列间隙关闭后(T2)锥形束CT上颌前牙根尖水平的唇侧、腭侧牙槽骨厚度和总厚度以及牙根长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个时间点的差异;按照Sharpe分级,判断牙根吸收程度.结果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根尖水平的唇侧牙槽骨厚度分别由T1的(2.32±0.71)、(1.89±0.83)和(2.28±1.08) mm增加到T2的(2.68±1.48)、(2.47±1.02)和(2.41±1.40) mm,其中侧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两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harpe分级,12例患者72颗牙齿中69颗牙根吸收为1级,2颗为2级,1颗为3级.结论对于本组前牙移动量较大的减数患者,IC使其唇侧牙槽骨骨量有增加趋势,且绝大多数牙齿的牙根吸收为Sharpe分级的1级.
- 吴佳琪江久汇徐莉梁成李翠英徐筱
- 关键词: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牙根吸收
- 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对腭裂患者腭咽部结构的影响
- 目的探讨内置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对腭裂患者腭咽部结构的影响。方法唇腭裂术后继发重度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20.1岁,所有患者施行上颌...
- 王晓霞王兴伊彪李自力梁成
- 关键词:牵引术
- 文献传递
- 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被引量:2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方法。方法 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 ,治疗 11例 (13侧 )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 9例为单侧 ,2例为双侧。患者年龄 9~ 5 1岁 ,平均年龄 2 0 .9岁。手术首先在强直关节区形成 15~ 2 0mm的骨间隙 ,然后在残留升支后缘行“L”型截骨 ,形成一长约 2cm ,宽约 1cm的可移动骨段 ,然后安置骨牵引器 ,术后第 4~ 8天开始牵引 ,牵引速度 0 .2 5mm/次。每天 4次。直到可移动骨段顶端接近术中制备的假关节窝 (保留 3~ 4mm间隙 )。术后即行开口训练。稳定期为 3~ 4个月。结果 11例 (13侧 )患者经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治疗后 ,开口度可以达到正常 (33~ 4 5mm)。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新形成的髁状突经改建变得圆钝 ,形态接近正常髁状突 ,无感染及成骨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牵引成骨关节成形可有效治愈颞下颌关节强直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风险小 。
- 梁成王兴伊彪李自力王晓霞陈波
- 关键词:牵引成骨技术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成形术
- 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2年
- 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技术是 2 0世纪 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为长期以来口腔颌面部诸多复杂疑难牙颌面畸形的矫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本研究始于 1997年 ,包括以下 3个方面的内容 :(1)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临床应用研究 :先后完成了 7个种类 117例疑难牙颌面畸形矫治。在国际上同类临床研究中病种最多 ,病例数量最多 ,并发症最少。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全、颌骨缺失重建的牵引成骨治疗系在国际上首先报告。 (2 )实验研究 :先后使用 16只恒河猴、12只山羊就颌骨牵引成骨机制、下颌骨牵引成骨对下牙槽神经及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上颌骨两种不同牵引方式对成骨质量的影响以及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的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得出了一系列对临床具有指导价值的结论。 (3)内置式颌骨牵引器的研制 :研制了 7种 17个规格的内置式颌骨牵引器。经 3组动物实验 (4 0个牵引器 )、95例 (使用牵引器 118个 )临床试用证明不仅组织相容性好 ,生物力学性能符合要求 ,而且设计合理 ,价格低廉 。
- 王兴林野伊彪王晓霞梁成李自力周彦恒陈波张震康
- 关键词:牵引术牙畸形颌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