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振华

作品数:93 被引量:33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艺术
  • 39篇文学
  • 10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2篇文学
  • 16篇影视
  • 15篇小说
  • 13篇文化
  • 12篇电视剧
  • 12篇影像
  • 10篇电影
  • 9篇叙事
  • 6篇电视剧创作
  • 6篇国文
  • 5篇艺术
  • 5篇中国文学
  • 5篇作家
  • 5篇文艺
  • 5篇媒介
  • 5篇媒体
  • 5篇国文学
  • 4篇电视
  • 4篇都市
  • 4篇新媒体

机构

  • 87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澳门大学
  • 1篇湖南卫视
  • 1篇中央广播电视...

作者

  • 87篇梁振华
  • 3篇吴楠
  • 2篇张清华
  • 2篇龙其林
  • 2篇覃皓珺
  • 1篇刘迟
  • 1篇熊修雨
  • 1篇田中阳
  • 1篇苟瀚心
  • 1篇黄姗姗
  • 1篇程光炜
  • 1篇朱洁譞
  • 1篇许姗姗
  • 1篇赵卫防
  • 1篇周云磊
  • 1篇张柠
  • 1篇陈旭光
  • 1篇谭五昌
  • 1篇朱安谧
  • 1篇曹卫东

传媒

  • 15篇电视研究
  • 7篇创作与评论
  • 6篇艺术广角
  • 5篇理论与创作
  • 3篇中国图书评论
  • 3篇中国文艺评论
  • 3篇励耘学刊
  • 2篇当代电视
  • 2篇南方文坛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文艺争鸣
  • 2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理论学刊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戏剧文学
  • 1篇文艺评论
  • 1篇电影艺术
  • 1篇江淮论坛
  • 1篇中国电视
  • 1篇当代电影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定性的“历史”书写——略论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想象的流变
2009年
在某种意义上,历史小说似乎永远无法否定其作为言说话语的本质。作为小说,它与“历史”的渊源远远不止于“素材”、“题材”的地步,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本体联系:不仅历史小说和历史都属于叙事文体,在叙事手法、技巧等方面多有重叠,即便在本体上,恐怕“历史”和“文学”也往往令人扑朔迷离。不仅古代的《史记》兼有“史家之绝唱”和“无韵之离骚”的双重面目,20世纪德国历史学家特奥多尔·蒙森、英国哲学家罗素、英国政治家丘吉尔分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罗马史》、《西方哲学史》、《不需要的战争》也都是主流文学概念体系之外的历史学术著作或回忆录。
梁振华
关键词:历史想象中国文学《西方哲学史》历史小说
媒介的演进与抗衡——当代语境下文学与影视话语权力比较论被引量:1
2009年
文学影响力的削弱和影视文化的强势崛起,是20世纪以降世界文化生态圈最醒目的景观之一。无需多么敏锐的洞察力,我们就会发觉:视听取代阅读、音像取代文字、影视取代书籍——已经成为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趋向。尽管影视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要滞后于西方世界,但对于类似的文化现象我们也并不陌生。而且,鉴于中国传统文化习性的“超稳定”结构,这一演变趋势所引起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失衡,往往昭显得更为明显。
梁振华
关键词:话语权力当代语境比较论文化心理结构演进媒介
理想主义、伪“新历史”、电影化及其他——严歌苓《第九个寡妇》阅读札记被引量:3
2009年
一位并没有直接乡村生活经验的都市作家,何以仅仅凭借二十年前听闻的一个民间故事,就可以从纤毫毕现的“细节主义”出发,建构这样一幅气魄宏大的中原乡土浮世绘?关于《第九个寡妇》,这是我首要的疑惑。更有意味的是,严歌苓女士已旅居异域十数年;也就是说,作家居然是在与本土文化经验基本隔绝的情形下,写作了这部呈现出极致民族化状态的乡土小说。究其原因,除了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入手,以种族文化基因传承来揭示隐性而又强大的集体经验外,更引人关切的,便是作家蓬勃的想象力以及用想象洞穿或构筑“现实”的技巧——在文学的视阈,强劲的想象足以催生“现实”,文学虚构常常比客观意义上的“真实”更值得期待。
梁振华
关键词:严歌苓寡妇电影化札记
“在场”的言说:新媒体时代影视评论刍议被引量:3
2021年
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影视评论发生质变,在评论主体、呈现形式和风格特征上都与传统影评截然不同。新型影评可以细分为微博影评、朋友圈影评、弹幕影评、评分式影评、公众号影评、短视频影评。透析"新影评"存在的权威瓦解、资本暗推、粉丝控评、情绪泛滥等现象,背后是市场与艺术、开放与封闭、自由与失控、感性与理性的辩证反思。
梁振华何庆平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影视评论
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2015年
认知自我,寻找自我,定位自我,并不仅仅是青少年所需要做的事,每一个人,都该扪心自问。阅读,正是为人类指出了这样一条通向自我的路径。
梁振华
关键词:读书认知自我寻找自我青少年
媒介革命与影像盛宴——新媒体电影面面观被引量:2
2012年
提及新媒体电影,2010年10月28日《老男孩》在优酷网站上的亮相,无疑是一个让论者无法回避的标志性事件。这部由青年导演肖央执导、拍摄时长42分钟、投资仅70万的电影,上线一周便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梁振华
关键词:新媒体电影影像媒介《老男孩》标志性事件
转型期中国作家身份认同论略被引量:4
2004年
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时期,价值理想与生存现实之间的差距使然,中国当代作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自先秦以降的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传统是造成这种危机的历史渊源,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中国作家重塑文学价值体系、进行角色认同的努力并未就此终止,21世纪中国文学感奋人心的前景和中国作家群体富有开拓意义的发展向度正孕育于其中。
梁振华
关键词:中国作家身份认同市场经济
精品短剧的艺术创新与人文价值
2024年
短剧已成为中国影视行业不容忽视的热点,成为影视创作的重要方向。本文从题材选择和审美奥秘、叙事特色及影像呈现、文学渊源与精神意蕴等角度,分析了当前精品短剧的艺术创新与人文价值。
梁振华施展
关键词:短剧艺术创新叙事艺术人文价值
都市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蜕变
现代城市是孕育现代文明的温床,城市的历史演进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有与生俱来的血脉亲缘。作为诞生于市镇的一种独有的文化精神,市民文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它客观地表现出形式语言及在整个生活进程中伴随文化的风格历史...
梁振华
关键词:中国文学都市文化市民文学
影像奇观与文学魔杖——论张艺谋电影的文学化想象被引量:9
2009年
张艺谋的电影文本谱系,显现出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倚重。张艺谋电影的文学化想象,从相反相成的双重视域内展开:一方面,当代小说在内涵、风格和文化品格上为张艺谋电影创作奠定了根基;另一方面,影像本位观念根深蒂固的张艺谋,又以视听造型和大众文化范式为基准对文学原著实施了种种叛逆化话语转换。于张艺谋而言,以文学作为银幕奇观建构的支点业已成为固化的创作模式。张艺谋新世纪执导的系列商业武侠巨制,其得失与毁誉,同样寓示着文学对于当下中国电影创作者难以驱遣的"蛊惑"。
梁振华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当代小说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