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田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电子电信
  • 4篇理学
  • 3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6篇激光
  • 3篇激光器
  • 3篇被动调Q
  • 2篇短脉冲激光
  • 2篇速率方程
  • 2篇热键合
  • 2篇脉冲
  • 2篇脉冲激光
  • 2篇硅膜
  • 2篇LD泵浦
  • 2篇超短
  • 2篇超短脉冲
  • 2篇超短脉冲激光
  • 1篇单光子
  • 1篇单光子吸收
  • 1篇调Q激光器
  • 1篇亚皮秒
  • 1篇有限差分
  • 1篇有限差分法
  • 1篇上转换效应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
  • 2篇西南技术物理...

作者

  • 7篇梁田
  • 7篇齐文宗
  • 4篇丁征
  • 3篇郑楠
  • 2篇石颖
  • 2篇衣学斌
  • 1篇徐攀
  • 1篇樊红英

传媒

  • 2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中国激光
  • 1篇光子学报
  • 1篇激光杂志

年份

  • 3篇2008
  • 4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超短脉冲激光辐照硅膜升温效应的模拟研究
2008年
考虑到载流子和晶格的热容、热导率、弛豫时间等热力学参数随温度非线性变化因素的影响,利用有限差分算法,数值求解了半导体材料自相关热传导模型,讨论了2μm厚硅膜在波长和脉宽分别为775 nm和500 fs的脉冲激光辐照下的升温规律。数值结果表明:硅膜前表面载流子温度在激光辐照过程的0.69 ps时刻达到最大值,在4.8 ps时刻以后硅膜基本趋于总体热平衡;载流子热容的快速变化以及单光子吸收和由载流子浓度变化而引起的载流子能流变化是导致载流子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超短脉冲激光辐照时,激光作用时间短,各扩散项及传导项不起主要作用,因此硅膜内各主要计算参数与硅膜的厚度及基体材料类型等的关系不大。
郑楠梁田石颖齐文宗
关键词:超短脉冲激光硅膜激光退火有限差分法
亚皮秒脉冲激光辐照硅薄膜热效应的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基于Boltzmann方程,采用了Chen J K等人建立的自相关模型,考虑了Si薄膜的热容、热导率、弛豫时间等热力学参量随温度非线性变化的影响.采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了脉宽为500fs的激光脉冲辐照2μm厚硅膜的自相关模型.分析了膜表面载流子浓度、载流子温度、晶格温度等随入射激光功率和脉宽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脉冲辐照初期(t<0.68ps),载流子和晶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非热平衡性,之后通过相互之间的弛豫碰撞,逐渐达到热平衡,载流子热容是引起载流子温度在早期迅速上升的原因;载流子温度速率方程中单光子吸收、载流子-晶格能量交换和载流子能流变化率对载流子温升影响较大,而多光子吸收、双极能流和带隙能量变化率对载流子温升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较高脉冲激光能量(Ф>0.02J.cm-2)辐照Si膜,会引起载流子密度方程中的俄歇复合项增大,从而使载流子密度下降率增大,导致载流子温度出现双峰.
石颖郑楠梁田徐攀丁征齐文宗
关键词:超短脉冲激光硅膜单光子吸收双光子吸收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分析罗红霉素中两种主要成分被引量:3
2007年
针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制剂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利用后向区间偏最小二乘算法(biPLS)对全光谱进行波长区间选择预处理,并将其压缩为主成分,再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建立预测模型,对其中的主要成分罗红霉素和乳糖进行预测。通过这个方法建立的模型,可以有效地抵御因为噪声等偶然因素引起的瞬时扰动,并在有效减少建模所用的波长数和建模运算时间的同时,使所建模型能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为近红外快速在线同时检测药物多组分含量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梁田郑楠齐文宗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人工神经网络罗红霉素
被动调Q固体激光器上转换效应的数值模拟被引量:9
2007年
在主动调Q固体激光器上转换效应(ETU)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包含上转换效应项的被动调Q固体激光系统的耦合速率方程组。采用变步长龙格-库塔数值方法,针对Nd∶YAG激光晶体和Cr4+∶YAG可饱和吸收体,对上转换效应对输出脉冲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在低抽运功率条件下,上转换效应对输出脉冲的能量和峰值功率影响较大;在高抽运功率条件下,上转换效应对平均输出功率影响较大。在抽运功率逐渐增加的过程中,上转换效应对输出脉冲能量和峰值功率的影响逐渐减弱,对输出激光的脉冲宽度(FWHM)和重复频率的影响则可以被忽略。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梁田丁征齐文宗
关键词:激光器被动调Q速率方程
高功率飞秒激光与透明介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随着飞秒(fs.10-15s)激光近些年来得到迅速发展,飞秒激光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分析。利用飞秒激光的热效应可以忽略的特点进行超精细加工。利用飞秒激光与透明材料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可以实现材料内部有空间选择性的三维光功能微结构。文章重点介绍了飞秒激光与透明介质相互作用的原理,以及在三维超高密度光存储、三锥光功能微结构等方面及应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应用前景。
梁田齐文宗
关键词:飞秒激光透明介质
热键合技术的Cr^(4+):YAG被动调Q激光器理论和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数值求解被动调Q速率方程,并讨论了基于热键合技术被动调Q激光器的优化方法。通过数值仿真讨论分析了谐振腔的损耗、饱和吸收体的初始透过率、输出镜的反射率和泵浦功率等参数对激光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出镜存在最佳透过率,使得输出功率最高和脉冲能量最大;减小饱和吸收体的初始透过率能有效提高脉冲能量,并压缩脉宽,但是会增加阈值泵浦功率;泵浦功率与脉冲重复率和输出功率近似成线性增加,增大泵浦功率可以压缩脉宽。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丁征齐文宗衣学斌樊红英梁田
关键词:热键合LD泵浦速率方程被动调Q
LD泵浦的YAG热键合调Q激光器被引量:6
2008年
对LD端面泵浦Nd:YAG/Cr4+:YAG热键合调Q激光器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3×12mm晶体,端面镀膜方式在晶体两端直接构成平-平谐振腔。采用LD端面泵浦方式,分别研究了该激光器的脉冲重复频率、平均输出功率和脉冲宽度等参数随泵浦功率变化的输出特性,随着泵浦功率的增加,脉冲重复率和输出功率与泵浦功率呈线性增加,而脉冲宽度则有被压缩的趋势。当LD泵浦功率为6W时,热键合调Q激光器获得波长为1064nm、脉宽为5.3ns、平均功率为690mW的被动调Q激光脉冲输出。其光-光转换效率为11.5%,光束发散角为3.1mrad。实验结果表明,热键合激光器热效应好、可靠性高、输出光束质量高,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一体化调Q固体激光器。
丁征衣学斌梁田齐文宗
关键词:热键合被动调Q激光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