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锐
- 作品数:26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小肠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总结小肠血管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11例小肠血管瘤患者的病变小肠组织做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海绵状血管瘤7例,毛细血管瘤1例,混合型3例。空肠段4例,回肠段7例。10例单发,1例多发。11例均有慢性消化道出血史。术前7例拟诊血管瘤,误诊4例;11例患者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小肠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小肠良性肿瘤,其诊断非常困难并且容易误诊,手术切除病灶为最佳治疗方法。
- 罗丽琳王晚璞梁锐陈天星
- 关键词:小肠血管瘤病理
- 人孤雌胚胎干细胞无饲养层培养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建立一种安全、有效、经济且适于人孤雌胚胎干细胞(human parthenogenetic embryonic stemcells,hPESCs)体外培养的无饲养层培养体系。方法将常规体外培养的hPESCs分别以mTeSRTMl培养基(对照组)和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的条件培养基(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s-conditional medium,hFFs-CM)(实验组)扩增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无饲养层培养体系下hPESCs的生长状态;采用ALP检测和核型分析研究hPESCs生物学特性;采用RT-PCR检测hPESCs全能性标记物Oct-4的表达情况;通过体外和体内分化实验观察hPESCs向3个胚层分化的潜能。结果两组hPESCs形态规则、不易分化,在形态、扩增速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已成功在体外培养15代,两组均能保持正常女性的二倍体核型46,XX和全能性;RT-PCR检测示两组Oct-4 mRNA均呈阳性表达;体外分化均可形成拟胚体;在裸鼠体内均可形成含有3个胚层组织成分的畸胎瘤。结论 hFFs-CM无饲养层培养体系可长期支持hPESCs的生长并维持其未分化状态,成功建立了一种不仅能维持hPESCs的有效扩增、减少动物源性污染、降低培养成本,还可满足临床大规模应用的hPESCs无饲养层培养体系。
- 梁锐王志强陈天星朱静朱姝李英杨龙朱宝生
- 关键词:条件培养基
-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及其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梁锐金克炜畅继武
- 关键词: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差异表达基因病理学类型肺癌基因差异表达相互作用
- 个旧矿工肺癌与其他地区非矿工肺癌中SP-B表达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比较云南个旧地区矿工与其他地区非矿工肺癌组织中表面活性蛋白B (SP -B)表达的差异 ,探讨Ⅱ型肺泡上皮增生与个旧地区肺癌矿粉沉着及纤维化的相关性 .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了5 0例个旧矿工肺癌、 4 0例其他地区非矿工肺癌组织及 17例正常肺组织中SP -B的表达 ,并用图像分析仪对SP -B阳性细胞数及纤维化面积作定量分析 .结果 :个旧矿工肺癌癌周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数比其他地区非矿工肺癌和正常肺组织都高 (P <0 0 1) ,个旧矿工肺癌矿粉沉着及纤维化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非矿工组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生与肺癌组织的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γs=0 96 1) .结论 :Ⅱ型肺泡上皮增生与个旧矿工肺癌明显的纤维化有关 ,SP -B阳性细胞见于增生和异常增生的Ⅱ型肺泡上皮 ,并与肺鳞癌有移行过度 ,提示部分肺鳞癌有可能起源于Ⅱ型肺泡上皮 .
- 阮永华金克炜高倩华海蓉周莉梁锐
- 关键词:SP-B肺癌组织肺泡上皮阳性细胞
- 个旧矿粉诱导的肺癌细胞中分化抗原9的表达及基因突变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分化抗原9(CD9)在个旧矿粉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性转化为肺癌细胞过程中的异常表达和基因突变。方法以BEAS-2B为对照组(20瓶),以个旧矿粉体外诱导BEAS-2B所产生的恶性转化细胞为实验组(20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CD9蛋白在BEAS- 2B和恶性转化细胞中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CD9 mRNA在BEAS-2B和恶性转化细胞中的表达;并对其RT-PCR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CD9蛋自在BEAS-2B中的表达率(100%,20/20)与其在恶性转化细胞中的表达率(35%,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9 mRNA在BEAS-2B中的表达强度(0.91±0.09)明显高于其在恶性转化细胞中的表达强度(0.34±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A序列测定显示,在BEAS-2B的恶性转化细胞中CD9基因存在2处点突变,在第231位置发生G-→T转换;在第119位置发生T→A转换,而且这2处的替代引起的错译突变均导致了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第40位氨基酸由谷胺酰胺(Gln,Q)变为组氨酸(His,H);第3位氨基酸由缬氨酸(Val,V)变为天冬氨酸(Asp,D)。结论CD9的表达缺失或下调以及基因突变在个旧矿粉诱导BEAS-2B恶性转化为肺癌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梁锐金克炜王志强畅继武马富玲王一高倩
- 关键词:矿物质肺肿瘤
- STK33基因在肺癌 乳腺癌 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STK33基因在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肺癌、乳腺癌、结肠癌患者17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的检测方法,对174例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组织中STK3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均失表达,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9.7%,肺癌转移淋巴组织中表达率为100%;肺癌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STK3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肺癌组织中STK33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乳腺癌和结肠癌组织中STK33阳性率与对应的非癌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用Western-Blot分析显示,肺癌组织中STK33的表达水平远高于非癌组织。结论:STK33蛋白高表达强度与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病变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随着肿瘤的发展STK33蛋白表达水平呈递增趋势,标志着STK33蛋白的表达增高使肿瘤细胞更具有恶性表型和恶性行为。提示STK33蛋白可能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评价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可以作为肺、乳腺、结肠病变诊断的参考指标。
- 许哲源王平李琳杨慧麻新梅吕东津梁锐
- 关键词: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 肠型白塞氏病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肠型白塞氏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将11例肠型白塞氏病患者的病变肠组织做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镜下病理改变为溃疡伴淋巴细胞性、中性粒细胞碎屑性、坏死性小血管炎。结论肠型白塞氏病是一种少见疾病,口腔溃疡为必发症状,多有消化道症状,病理特点为溃疡伴小血管炎,溃疡周围黏膜下淋巴组织增生,无溃疡处组织无明显血管炎改变。
- 罗丽琳梁锐王晚璞陈天星
- 关键词:病理
- MAGE-A4在人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研究MAGE-A4在人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肠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观察38例正常大肠黏膜、31例大肠腺瘤、83例大肠腺癌组织中MAGE-A4蛋白的表达特点。结果MAGE-A4蛋白的表达定位于胞质及胞核。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38.71%及38.55%。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在大肠腺瘤、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强度与在大肠腺癌中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大肠腺瘤中的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侵袭深度、有肝转移与无肝转移的大肠腺癌患者,其大肠肿瘤组织中MAGE-A4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其MAGE-A4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且呈正相关关系(P<0.01,γs=0.312)。结论MAGE-A4蛋白在大肠肿瘤的发生中有一定作用,且与大肠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正相关关系。
- 梁锐王芳高倩王志强金克炜
- 关键词:大肠肿瘤肿瘤转移
- Survivin在个旧矿粉诱导的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在个旧矿粉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转化为肺癌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Survivin蛋白及其mRNA在BEAS-2B及其转化为恶性肺癌细胞过程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BEAS-2B中表达阴性,在肺癌细胞中表达阳性;Survivin mRNA在BEAS-2B中的表达显著低于肺癌细胞(P<0.01)。结论Sur-vivin在个旧矿粉诱导BEAS-2B转化为恶性肺癌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肺癌细胞凋亡;Sur-vivin有望成为个旧矿工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 梁锐金克炜王志强赵作辉高倩王芳阮永华
- 关键词:生存素肺肿瘤肺癌
- 胰蛋白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的比较被引量:21
- 2012年
-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人胚胎干细胞(hESCs)体外培养的饲养层细胞,但MEFs存在寿命短、动物源性污染等问题,需要探索适于hESCs体外培养且寿命长的人源性饲养层.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分别原代培养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s),探索hFFs原代培养的最佳方法,为hFFs作为饲养层在hESCs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状态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显示两种原代培养方法获得的hFFs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均符合成纤维细胞;通过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两种原代培养方法获得的不同代数的hFFs均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传代10余代仍能保持较好的细胞形态,可以制备成饲养层用于hESCs的研究.
- 王志强梁锐陈明清邓俊李文亮陈天星文政琦杨军
- 关键词:原代培养组织块法饲养层人胚胎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