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俊杰

作品数:58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2篇化学工程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矿业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3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煤粉
  • 19篇燃烧
  • 10篇热解
  • 10篇超细煤粉
  • 8篇锅炉
  • 7篇数值模拟
  • 7篇气化
  • 7篇
  • 7篇值模拟
  • 6篇再燃
  • 6篇煤粉燃烧
  • 5篇气化炉
  • 5篇气流床
  • 5篇气流床气化
  • 5篇煤热解
  • 5篇高碱
  • 4篇烟气
  • 4篇气流床气化炉
  • 4篇热解过程
  • 4篇量子化学

机构

  • 58篇上海理工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工程技术...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上海锅炉厂有...
  • 1篇中国石化上海...
  • 1篇天津华能杨柳...
  • 1篇平顶山天安煤...

作者

  • 58篇樊俊杰
  • 24篇金晶
  • 23篇张忠孝
  • 8篇代纪邦
  • 5篇江鸿
  • 5篇陈占军
  • 5篇李立
  • 5篇刘瑞
  • 5篇钟海卿
  • 4篇张健
  • 4篇宋博
  • 4篇沙永涛
  • 3篇郝小红
  • 3篇张建民
  • 3篇乌晓江
  • 3篇毕德贵
  • 2篇刘红缨
  • 2篇安海泉
  • 2篇李珊珊
  • 2篇冯立品

传媒

  • 8篇燃烧科学与技...
  • 7篇洁净煤技术
  • 6篇上海理工大学...
  • 5篇锅炉技术
  • 3篇电站系统工程
  • 3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煤炭转化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化工进展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热力发电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能源工程
  • 1篇能源研究与信...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农业装备与车...
  • 1篇2006中国...
  • 1篇2007年燃...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空气分级的煤粉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以某热源厂75 t/h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后燃尽风(SOFA)风率对锅炉燃烧和NO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OFA风率的增加,主燃区氧浓度和温度均有所降低,...
白昊郭欣维张健张忠孝樊俊杰刘薇
关键词:低氮燃烧数值模拟NOX排放
再燃条件下燃料燃尽特性的试验研究
2007年
利用热天平系统着重对煤粉再燃技术中燃料的燃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探讨了再燃燃料的种类,再燃燃料的粒度以及再燃区的气氛对燃料燃尽特性的影响,并利用平均燃烧速度W_(mean)、煤的燃尽指数N、燃尽特性综合判别指数R_j等物理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煤粉再燃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代纪邦金晶樊俊杰李立李珊珊
关键词:煤粉燃尽特性燃料分级燃烧
储能集装箱双向风冷散热系统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针对目前储能集装箱电池仓电池组工作温度过高及温度一致性不足的问题,通过建立合适的散热系统来维持电池组最佳工作范围以及提高其温度一致性。基于Fluent软件搭建模型,在针对储能集装箱尤其是其电池仓部分的散热系统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对储能集装箱安全性及高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采用双向风冷作为散热方式,通过温场、流场分析散热系统对电池仓温度控制及温度一致性的优化作用,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及双向风冷系统对于储能集装箱散热的优越性。
毕海瑞顾万选樊俊杰郭韵
关键词:散热系统微电网
新型烟气再循环技术对链条锅炉NO_x脱除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在一台46 MW链条炉排热水锅炉上,采用基于上下多级配风的新型烟气再循环技术进行了低氮氧化物(NO_x)排放改造。并针对改造后不同锅炉负荷的烟气再循环比率、过量空气系数、烟气再循环实现形式等因素对NO_x排放的影响逐一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烟气再循环率为15%,过剩空气系数为1.5,采用上下多级配风式烟气再循环技术时,该链条炉的NO_x排放达到最优,最高脱硝效率达27.3%。试验表明多级同时烟气再循环配风方式明显优于仅底部喷风方式,平均脱硝效率可优化6%。
郭欣维张健张忠孝院振松樊俊杰陈宝明
关键词:链条锅炉NOX脱除过剩空气系数
田庄选煤厂煤在燃烧中汞的释放规律被引量:1
2008年
以平顶山田庄选煤厂的块原煤、块精煤、块中煤、矸石、末原煤、末精煤和末中煤7种煤样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煤中汞在洗选加工过程中的迁移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燃烧温度下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通过物理分选,一些无机汞化合物被富集到重产物中;不论是原煤、中煤、精煤或矸石,在250~650℃下,释放出的总汞量最多,且其中的气态单质汞含量高于氧化态汞含量。
刘红缨金晶冯立品樊俊杰贾晋炜任冠桥
关键词:选煤汞排放燃烧
煤制气再燃降低NOz排放的特性研究
再燃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厂燃煤锅炉NOx的排放。我国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利用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作为气体再燃燃料降低NOx的排放。本文以两种典型的煤制气作为再燃燃料,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再燃区温度、再燃区停留时间、再燃...
刘瑞金晶郝小红江鸿沙永涛樊俊杰宋博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煤热解过程中Na对吡啶氮迁移释放的影响机理被引量:1
2021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过渡态原理,在M06-2X/6-311G(d)水平上研究了煤热解过程中碱金属Na对HCN和NH3形成的反应机理和生成路径的影响。选择含吡啶的七元环作为煤模型,以Na在煤表面的吸附结构作为含Na煤模型。结果表明,Na的存在显著增强了吡啶环中N、C原子间键合力,使N原子从苯环中剥离需要更高的活化能,从而抑制了HCN的生成;但Na能提高煤的表面活性,Na存在时NH_(3)生成的速率决定步骤能垒值比无Na时低271.35 kJ/mol,对NH3的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
张蓓樊俊杰邓加晓任志远
关键词:煤热解NA量子化学
赋存形态对高碱煤热解过程中Na/K迁移的影响
2023年
针对准东煤中由于高含量的碱金属造成电站锅炉在使用过程中的沾污结渣问题,对沙尔湖煤及其洗煤在热解过程中Na/K碱金属的赋存形态和析出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下水溶态钠向不溶态钠转化,转化量在10%~16%,醋酸溶态钠会挥发至气相,在600℃时基本挥发完全;高温下气相钠主要来自不溶钠,还有部分水溶态钠会向酸溶态钠和气相迁移转化,同时醋酸溶态钠会向酸溶态转化。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原煤和水洗煤中水溶态钾逐渐增加,醋酸溶态钾和不溶态钾逐渐减少,盐酸溶态钾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600℃左右达到峰值。
徐达樊俊杰洪贤康王禧雯
关键词:赋存形态热解
高碱煤液态排渣燃烧条件下碱金属释放特性研究
2023年
采用液态排渣旋风燃烧技术可优先将煤中Na等碱金属以硅铝酸盐熔渣的形式从炉底排出,从而有效减缓燃高碱煤锅炉尾部受热面的强沾污、结渣问题。高温液态排渣燃烧条件下Na的迁移、释放特性对其在炉内渣膜的捕捉行为影响巨大。为此,在沉降炉上研究了3种典型高碱煤(地表高氯煤、将军庙煤、沙尔湖煤)在液态排渣高温热解—燃烧过程中,煤中Na的释放特性以及Ca、Fe等对Na释放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解阶段,水溶性Na主要以Na2SO4、NaCl等形式释放,1500℃下释放率为63.1%~68.6%;酸溶性Na主要通过分解或与自由基反应释放,1500℃下释放率为64.4%~79.2%;高温下,部分水溶性Na、酸溶性Na会与灰中硅铝酸盐矿物反应转化为不可溶性Na。Ca、Fe在热解阶段对Na的释放影响并不显著;焦炭燃烧阶段,水溶性Na和酸溶性Na的释放率达95%以上,灰中不溶性Na分别为3种原煤中不溶性Na的2.64倍、2.28倍和5.6倍,表明高温液态排渣燃烧条件下,高温熔渣对Na具有一定的捕捉作用,且以不可溶性Na的形式固化于高温熔渣当中。
胡兴雷李丹张海东张忠孝樊俊杰周昊范浩杰李子祥乌晓江
关键词:液态排渣
超细煤粉分级燃烧中NOx还原规律的研究
煤粉再燃技术脱氮效率高而运行费用低,是最行之有效的低NOx燃烧技术之一。通过模拟计算与试验方法,对一维热态煤粉炉内超细煤粉煤粉分级燃烧NOx的还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燃燃料越细,对NOx的还原作用越强,最佳再燃燃...
金晶张忠孝樊俊杰代纪邦
关键词:燃烧技术煤粉再燃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