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书峰

作品数:15 被引量:6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通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磁共振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肠癌
  • 3篇淋巴
  • 3篇MRI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侵犯
  • 2篇侵犯
  • 2篇子宫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囊肿
  • 2篇恶性
  • 2篇分化
  • 2篇TN分期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分级

机构

  • 15篇南通市肿瘤医...

作者

  • 15篇段书峰
  • 4篇冯峰
  • 3篇傅爱燕
  • 2篇司海峰
  • 2篇丁勇生
  • 2篇李洪江
  • 2篇王汉杰
  • 1篇沈智勇
  • 1篇陈佳
  • 1篇何松
  • 1篇夏淦林
  • 1篇尹海兵
  • 1篇沈爱军
  • 1篇吉磊燕
  • 1篇吴名凤
  • 1篇蒋晓娟
  • 1篇邱永娟
  • 1篇孙春娟
  • 1篇邢金丽
  • 1篇李君

传媒

  • 2篇CT理论与应...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及超声在鼻前庭囊肿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鼻前庭囊肿是发生在鼻前庭底外侧份、鼻翼脚根部软组织内和上颌骨骨质表面的囊肿,使鼻翼脚、鼻前庭底及相应的口前庭唇龈反折处软组织呈局限性球形隆起,临床较为少见。现收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2月经手术病理或穿刺证实的13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分析鼻前庭囊肿的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王汉杰丁勇生段书峰司海峰
关键词:非牙源性囊肿体层摄影术超声检查
一种螺旋嵌套式穿刺针及穿刺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嵌套式穿刺针及穿刺设备,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对称轴C,操作台;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套,还包括套设在第一卡套内部的穿刺组件。本发明,该螺...
丁勇生杨彦松段书峰
MR高分辨T2WI联合IVIM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MR高分辨T2WI(HR-T2WI)联合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73例直肠癌患者,患者术前均行HR-T2WI、IVIM检查。两位阅片者分别对有、无IVIM图像进行独立分析。采用Kappa分析比较两位阅片者采用两种成像方法诊断直肠癌EMVI的一致性,并分别绘制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两位阅片者增加IVIM前后诊断直肠癌EMVI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两位阅片者采用MRI HR-T2WI联合IVIM检查较单独HR-T2WI,诊断EMVI一致性提高,诊断EMVI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增加(P均<0.05),诊断EMVI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R-T2WI联合IVIM可增强阅片者对直肠癌EMVI的诊断信心,提高阅片者的一致性,同时提升诊断效能。
傅爱燕段书峰冯峰尹海兵
关键词:直肠癌
颅顶骨萎缩症的CT特征
目的:分析颅顶骨萎缩症的CT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症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方法:对19例CT诊断颅顶骨萎缩症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9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64~97岁,平均81.3岁.临床主...
李洪江李君毛咪咪邱永娟段书峰王丽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90例经临床确诊的多发性患者骨髓瘤依次采用X线、CT及MRI检查,对这3种检测方法的检出阳性率进行比较,总结出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和MRI技术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T检查的检出率与采用MRI技术检查的检出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虫蚀状骨质破坏或多发穿凿状及广泛的骨质疏松。CT、MRI技术对于早期及小病灶检出率高,可更好地补充X线检查。
段书峰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表现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髓样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乳腺髓样癌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97年~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髓样癌12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术后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检测,并随机选择同期浸润性导管癌1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髓样癌超声表现形态规则9例(75%),浸润性导管癌形态规则46例(38.33%),x2=6.0343,P=0.014;髓样癌超声表现后方效应增强9例(75%),浸润性导管癌后方效应增强31例(25.83%),x2=12.4862,P=0.0004;髓样癌超声表现血流信号丰富5例(55.6%),浸润性导管癌血流信号丰富51例(42.5%),x2=0.5809,P=0.446;髓样癌超声表现腋下淋巴结肿大2例(1 6.7%),浸润性性导管癌腋下淋巴结肿大56例(46.7%),x2=3.9858,P=0.0459;髓样癌cerb B2表达阳性者3例(25%),浸润性性导管癌阳性者67例(55.8%),x2=4.1638,P=0.0413;髓样癌、浸润性性导管癌腋下淋巴结肿大与c-erbB-2表达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髓样癌超声特征表现为:体积较大,形态规则,后方效应增强,肿瘤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腋下淋巴结肿大较少,c-erbB-2阴性表达.
吴名凤何松蒋晓娟孙春娟夏淦林李洪江段书峰沈智勇
关键词:乳腺髓样癌血流信号
磁共振DKI成像预测直肠癌TN分期、分化和脉管侵犯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DKI成像技术预测直肠癌TN分期、分化和脉管侵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至2019年南通市肿瘤医院住院的43例直肠癌患者,行常规MRI及DKI扫描,经后处理软件获得DKI参数,并于1周内行病灶切除及送病理检查。结果:随着T分期增加,MK值升高,各参数在各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腺癌病理分化程度越低,MD值越低,MK值越高,各组患者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脉管侵犯的病例MK值较无脉管侵犯者更大,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为0.772,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68.7%。MK及MD值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K值可辅助诊断直肠癌T分期情况;MK联合MD值可预测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MK值可预测直肠癌周围脉管有无侵犯;MK联合MD可辅助诊断直肠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
段书峰郁晓路冯峰
关键词:MRI直肠癌TN分期病理分级
双源能谱CT对食管癌临床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双源能谱CT(DSCT)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5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DSCT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SCT扫描对食管癌T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T3~4期食管癌动脉期与静脉期基物质浓度[碘浓度(IC)及标准化碘浓度(NIC)],以及能谱曲线斜率k均高于T1~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参数动脉期及静脉期的IC、NIC及能谱曲线斜率k联合检测鉴别T3~4期与T1~2期食管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各指标单独鉴别诊断的AUC(P<0.05)。150例患者中,在食管癌DSCT扫描图像上相应标记淋巴结共347枚,手术后经病理诊断结果明确的转移淋巴结232枚,非转移淋巴结115枚;转移淋巴结的短长径比值、动脉期CT 70 kev,以及动脉期与静脉期的NIC水平均高于非转移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参数短长径比值、动脉期CT 70 kev、动脉期NIC、静脉期NIC联合检测鉴别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AUC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的AUC(P<0.05)。结论DSCT在食管癌分期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可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提供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从而为食管癌患者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毛雨婧司海峰陈佳段书峰邢金丽龚海鹏
关键词:食管癌T分期淋巴结转移
胃癌壁外血管侵犯MDCT表现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胃癌壁外血管侵犯MDCT表现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5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CT扫描后2周内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与D2淋巴结清扫术;门脉期MDCT图像上采用5分量表对胃癌EMVI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估ctEMVI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比较ctEMVI和淋巴结短径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淋巴结转移组中,脉管侵犯占60.9%(39例),肿瘤大小(> 5 cm)占64.1%(41例),ctEMVI阳性占79.7%(51例),CT转移性淋巴结阳性占56.2%(36例);非淋巴结转移组中,脉管侵犯,肿瘤大小(> 5 cm),ctEMVI阳性及CT转移性淋巴结阳性分别占21.9%(9例),24.4%(10例),21.9%(9例)和19.5%(8例),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EMVI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ctEMV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54。ctEMV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准确性优于淋巴结短径。结论:ctEMVI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ctEMVI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朱政锜段书峰龚海鹏
关键词:CT胃癌淋巴结转移
高分辨率MRI对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T2WI)上直肠癌系膜淋巴结的MRI特点,探讨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依据,旨在提高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直肠癌患者MRI影像学资料。分别以淋巴结短径≥3 mm及≥5 mm为基准,结合内部信号(分为信号混杂及信号均匀)、边缘情况(分为边缘光整及边缘毛糙),对直肠癌系膜脂肪筋膜内淋巴结进行N分期。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统计分析MRI在诊断直肠癌的术前N分期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62例患者,以淋巴结≥5 mm为阳性指标时,诊断准确度为77.42%,敏感度为62.50%,特异度86.84%,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为78.57%;以淋巴结≥3 mm作为阳性指标时,诊断准确度为75.80%,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68.00%,阳性预测值为63.60%,阴性预测值为89.66%;淋巴结≥3 mm组的敏感度高于≥5 mm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结合内部信号特点及边缘情况后,淋巴结≥5 mm组诊断准确度为83.87%,敏感度为62.50%,特异度97.37%,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83.43%;淋巴结≥3 mm组诊断准确度为90.32%,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94.74%,阳性预测值为90.91%,阴性预测值为90.00%;两者诊断效能均较单纯淋巴结大小为阳性指标时有所提高,尤其以淋巴结≥3 mm组诊断效能更佳,其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以淋巴结大小作为转移标准时,3 mm较5 mm敏感度高,但特异度低;结合淋巴结的信号及边缘情况,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而且3 mm时更加明显。因此,在判定淋巴结是否转移时,应依据淋巴结大小,结合信号以及边缘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傅爱燕段书峰吉磊燕冯峰
关键词:MRI直肠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