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华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103例报告
- 1990年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下称球溃)多为单个,但多发溃疡也不罕见,本文报告我院胃镜室1979-1988年间检出的球部包括球后多发溃疡103例如下.
- 汪志华张建枢王雷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球部溃疡
- 纤维结肠镜诊断结、直肠癌124例分析被引量:1
- 1992年
- 纤维结肠镜(下称纤结镜)能对结、直肠癌作出准确即时的诊断,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我们从1981年9月至1991年3月共做纤结镜检查1926例次,检出癌肿124例,检出率6.43%,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8例,女46例,男女之比1.69。年龄最大88岁,最小20岁,平均49.9岁。41—70岁最多,计86例(69.3%)。病程最短一周,最长15年,其中半年内者83例(67%),占多数。临床表现以腹痛、血便为多,其次为腹泻、便秘,少见的有腹胀、便细、排便困难、里急后重、梗阻及包块等。本组检查出癌肿分布:肛管2例(1.6%),直肠33例(26.6%),乙状结肠21例(16.9%),降结肠25例(20.1%),脾曲3例(2.4%),横结肠10例(8%),肝曲10例(8%),升结肠15例(12.1%),盲肠5例(4%)。本组有重复癌7例,其中三原癌2例。
- 张连枢汪志华王蕾周德伟
- 关键词:结肠镜结肠肿瘤直肠肿瘤
- 普瑞搏思对胆囊收缩功能影响的观察
- 1998年
- 黄国美汪志华张聪健黄涛
- 关键词:普瑞搏思胆囊收缩功能胃动力药
- 用国产高频发生器行胃肠道息肉切除 附84例报告
- 1992年
- 胃肠道息肉电凝切除是在纤维内镜用于临床诊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新技术。近十年来我们用国产高频发生器经纤维内镜电凝切除息肉获得成功,现将治疗结果及国产机器性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从1982年11月至1992年6月共切除胃肠道息肉84例100颗,其中4例每例分别切除2、5、6、7颗,余80例每例切除1颗。 84例中,男45例,女39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1岁,平均33.6岁,11~30岁47例,占55.9%。发现息肉分布:单颗61例,2颗11例,3颗5例,4颗3例,5颗1例,6颗2例,7颗1例,总数134颗。电切100颗。
- 张连枢汪志华王蕾周德伟
- 关键词:胃肠道息肉切除术
- 肝源性溃疡41例临床分析
- 1997年
- 李红灵汪志华覃植芳李玲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肝源性门脉高血压
- 消化性溃疡几种诊断方法的评价
- 1994年
-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程序是根据病史和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内镜和X线钡餐检查进一步确诊;胃液分析用于消化性溃疡的鉴别诊断,胃电图检查有待进一步开发。 1 临床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的体格检查是消化性溃临床诊断的最基本和重要方法。根据该病的周期性发作。慢性病程,节律性上腹痛(如十二指溃疡溃病(DU)的典型规律:疼痛—进食—缓解)以及可用抗溃疡药及食物缓解等典型消化性溃疡症状一般可作出临床诊断。病史是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依据,节律性上腹痛是一个重要的诊断线索,胃溃疡(GU)的病史不像DU那样具有诊断意义,其症状常缺乏特征性。
- 洪流于皆平邹莉萍汪志华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 中药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1998年
- 中药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胃炎与雷尼替丁、吗叮啉对照,结果表明胃复春片在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以下称HP)的清除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本品具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菌消炎和促进粘膜再生的作用,是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较理想药物。
- 黄涛李红灵汪志华李桂萍丁文成
- 关键词:慢性胃炎胃复春片中医药疗法
- 骨髓纤维化并门脉高压症8例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提高对骨髓纤维化合并门脉高压症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8~2000年收治的8例病理证实的骨髓纤维化并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23~85岁。以脾显著肿大及左上腹胀满包块为主要症状,肝大,但肝功能受损程度不重,低蛋白血症及白球倒置不明显,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不明显,与肝硬化脾亢不同。结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合并门脉高压症应注意与肝硬化脾亢鉴别,骨髓活检为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治疗上除对症治疗外,应积极防止腹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生,病情严重者可施行脾切除术。
- 郭晓丽黄竹筠汪志华
- 关键词:骨髓纤维化门脉高压症并发症
- 非酒精性脂肪肝
- 1脂肪肝定义正常肝内脂肪含量占肝重的3%~5%,肝内脂肪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 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脂肪肝。按肝内脂肪积聚的多少,脂肪肝可分为三度。轻度:脂肪含量占5%~10%;中度:10%~15...
- 汪志华
- 文献传递
- 血卟啉病二例报告
- 1994年
- 例1,女,36岁,农民,因腹痛半月74年元月14日入院,腹痛发作无诱因,时轻时重,重时呈刀割样,不伴恶心呕吐及发热,过去无慢性腹痛及其它病史。查体:体温脉搏血压正常,神清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扪及,压痛部位不固定,四肢末端痛触觉减退,未引出病理反射征。血常规正常,尿旦白微量→+,颗粒管型0-2,红细胞0-1,血沉2mm/小时,BUN7.6mmol/L,黄疸指数12单位,
- 汪志华
- 关键词:血卟啉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腹痛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