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文艳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病理
  • 2篇临床病理
  • 1篇蛋白
  • 1篇旋切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长
  • 1篇血管生长因子
  • 1篇血吸虫
  • 1篇血吸虫病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衍生
  • 1篇血小板衍生内...
  • 1篇乙状结肠
  • 1篇乙状结肠黏膜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腹茧症
  • 1篇直肠
  • 1篇日本血吸虫

机构

  • 4篇嘉兴学院
  • 3篇嘉兴市第二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7篇沈文艳
  • 4篇于亚威
  • 3篇姚建国
  • 3篇许建秋
  • 2篇王春华
  • 2篇董来荣
  • 2篇阮水良
  • 2篇王苏杭
  • 1篇陈徐艰
  • 1篇张斌忠
  • 1篇李斌
  • 1篇冯联忠
  • 1篇潘红佳
  • 1篇滕晓东
  • 1篇陆其明
  • 1篇徐水凌
  • 1篇姚洪田
  • 1篇陆忠烈
  • 1篇王波
  • 1篇曹晨羲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23年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2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4种MMR蛋白(MSH2、MSH6、PMS2、MLH1)的表达情况,分析MMR蛋白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216例癌组织中MMR蛋白缺失3例(1.39%),均为MLH1及PMS2阴性、MSH2及MSH6阳性,癌组织周围均见淋巴细胞浸润,其中1例肺癌常规基因检测未检出基因突变;其余213例中MSH2蛋白表达强度与腺癌的不同类型、肿瘤周围淋巴细胞带有关,MSH6蛋白表达强度与腺癌的不同类型、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有关,PMS2蛋白表达强度与肿瘤最大径、肿瘤周围淋巴细胞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LH1蛋白表达强度与肿瘤最大径、腺癌的不同类型、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周围淋巴细胞带均无关,同时,4种蛋白表达强度与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Ki-67也无关。结论 MMR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缺失率较低,可在其他常规基因检测阴性的病例中检出;癌组织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提示可能存在MMR蛋白缺失。MMR蛋白表达强度与肿瘤最大径、腺癌的不同类型、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周围淋巴细胞带有关,与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Ki-67无关。
王春华王苏杭许建秋潘红佳周泉沈文艳于亚威
关键词:错配修复蛋白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
原发性腹茧症致小肠梗阻的CT检查特征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茧症致小肠梗阻腹部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6日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腹茧症致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时、住院10h后行腹部CT检查。完善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腹部CT检查结果:腹部包块影像学特征、肠梗阻程度、包块内肠管情况、系膜内血管走行及其周围的纤维包膜。记录手术治疗情况、术后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随访期间患者情况。采用电话及门诊方式随访,了解患者饮食情况和有无腹痛腹胀、呕血、便血等症状;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CT。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0月31日。结果入院时腹部CT检查:(1)腹部CT检查冠状位平扫:不全性肠梗阻征象,左侧腹部局部小肠肠管扩张积气,无特异性征象。(2)腹部CT检查平扫:肠管周围见增厚纤维包膜,呈包膜征;聚集成团及扩张扭曲的小肠肠管,呈香蕉状;其小肠系膜聚集、牵拉及扭转,系膜内血管走行异常。(3)腹部CT检查矢状位重建图像:纤维包膜茧样包裹聚集成团及扩张扭曲的小肠肠管形成一巨大包块,呈花瓣状,固定于腹后壁。(4)腹部CT检查冠状位重建图像:厚薄不一的纤维包膜环状包裹聚集成团及扩张的小肠,其系膜内血管走行分布异常。住院10h后复查腹部CT:(1)腹部CT检查冠状位平扫:肠梗阻征象较前明显加重,扩张肠管较前增多,扩张程度加剧。(2)腹部CT检查平扫:典型肠梗阻征象,较前加重,聚集成团、扩张水肿、积液积气的小肠肠管内有多个液平面。患者顺利行肠粘连松解+纤维包膜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有一巨大包块�
李斌冯联忠陈徐艰张斌忠陆忠烈沈文艳董来荣
关键词:腹茧症肠梗阻体层摄影术
结直肠高级别MANEC和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高级别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 adenoneuroendocrine carcinoma,MANEC)和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结直肠高级别MANEC(10例)及NEC(1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及转录因子。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对影响预后相关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结直肠高级别MANEC和NEC患者发病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10例高级别MANEC中,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71.4%的转移淋巴结内是神经内分泌癌成分,29.6%的转移淋巴结内是腺癌成分。16例NEC中,1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内都是神经内分泌癌成分。高级别MANEC和NEC患者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生存率80.0%vs75.0%,3年生存率17.1%vs 41.7%,P=0.27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36)。结论结直肠高级别MANEC和NEC中的神经内分泌癌成分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主导疾病进程。
沈文艳姚建国于亚威许建秋王苏杭
关键词:预后
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标本1362例术中冷冻切片检查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术中冷冻切片检查在乳腺麦默通微创手术中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提高微创组织冷冻切片诊断的水平。方法收集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标本1 362例,将冷冻切片与常规石蜡切片或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统计冷冻切片诊断符合率。结果乳腺微创旋切组织冷冻切片符合率为99.1%(1 350/1 362),延迟诊断9例,漏诊2例,过度诊断1例。结论术中冷冻切片可以明确乳腺麦默通手术标本的性质。
王春华姚建国于亚威沈文艳许建秋
关键词:乳腺麦默通冷冻切片
有显著鞋钉样特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有鞋钉样特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有显著鞋钉样特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6.0岁,均以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眼观:3例肿瘤最大径平均2.7cm(0.9-4.0cm);镜检: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乳头含有纤维血管轴心,细胞核/质比增高,核位于细胞顶部,表面凸起,形成“鞋钉”样外观。其中1例乳头轴心有淋巴细胞浸润,间质可见砂砾体形成。1例原发灶中为经典甲状腺乳头状癌形态,但在淋巴结转移灶中出现了鞋钉结构。免疫表型:3例肿瘤均表达Thyroglobulin、TTF-1、CK19、HBME-1、Galectin-3、EMA和β-catenin,2例表达E-cadherin,1例表达p53和Ki-67(增殖指数〈5%)。结论 有鞋钉样特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新亚型,具有典型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沈文艳滕晓东姚洪田姚建国于亚威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
血管生长因子在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肠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生长因子在有血吸虫病和无血吸虫病的大肠癌患者肠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方法收集30例有血吸虫病及30例无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正常肠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织中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有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PD-ECGF mRNA和VEFG mRNA相对表达量是无血吸虫病患者的1.726、1.766、2.729倍和2.138、1.831、3.376倍,有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PD-ECGF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应的无血吸虫病患者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均<0.05)。结论血管生长因子PD-ECGF和VEGF在有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无血吸虫病患者,血吸虫病可能是大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阮水良王波陆其明董来荣曹晨羲徐水凌沈文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大肠癌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乙状结肠黏膜施万细胞错构瘤1例
2024年
患者,男,54岁,因“大便形状改变10年余,发现结肠肿物1周”于2023年4月12日收治于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性状改变,解黄色稀烂便,伴有大便次数增多,每天2~3次,否认有黏液脓血便,无腹痛、呕血等。10余年来患者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未见明显好转。2012—2022年于当地医院行3次肠镜检查,均未提示异常。
汤淇柯毅恒沈文艳阮水良
关键词:大便性状错构瘤肠镜检查施万细胞消化内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