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超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脂肪
  • 3篇肥胖
  • 2篇血清
  • 2篇脂肪性
  • 2篇脂肪性肝病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酒精性脂肪性...
  • 2篇非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肥胖症
  • 2篇肝病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性
  • 1篇代谢性疾病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系统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沈超
  • 3篇邱立红
  • 2篇方燮韵
  • 2篇袁笑萍
  • 2篇邵敏
  • 2篇王秀芳
  • 2篇韩阳
  • 2篇蒋建文
  • 2篇刘忠
  • 2篇徐承富
  • 1篇秦玉娥
  • 1篇邵亚红
  • 1篇吴向明
  • 1篇季峰
  • 1篇章亚男
  • 1篇李檬

传媒

  • 2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2016年浙...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体脂分布对减肥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体脂分布对减肥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471名单纯肥胖者。采用InBody720人体成分测定仪进行内脏脂肪测定。根据内脏脂肪正常与否分为内脏脂肪超标组和正常组。经过1个月的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分别于实验前后进行体重测量。结果经过减肥治疗,内脏脂肪超标组减重分数(0.067±0.022)明显高于内脏脂肪正常组(0.057±0.023),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中内脏脂肪超标组减重分数和女性中内脏脂肪超标组减重分数均明显高于相对应的内脏脂肪正常组的减重分数,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男性P<0.05,女性P<0.01)。而内脏脂肪超标组和正常组组内的男女之间的减重分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体重指数(BMI)的增大,减重效果越明显,年龄小于45岁者较年龄大者减重效果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脏脂肪超标者其减脂效果好于正常者,体重指数(BMI)越高者减脂效果越好,但其减肥效果与性别、年龄无关。
沈超韩阳吴向明
关键词:内脏脂肪肥胖体成分
中老年人群血清唾液酸水平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血清唾液酸水平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健康体检者7610例,回顾性分析这些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健康体检者血清唾液酸水平与NAFLD患病率及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所有受检者NAFLD患病率为44.8%。NAFLD组年龄、男/女、BMI、腹围、收缩压、舒张压、γ-谷氨酰转肽酶、TG、TC、HDL-C、LDL-C、FPG、尿酸和唾液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血清唾液酸水平与NAFLD患病率呈正相关,其中血清唾液酸水平在第1、第2、第3和第4个四分位数区间的调查人群NAFLD患病率分别为35.7%、41.6%、47.3%和54.8%(趋势检验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唾液酸水平与NAFLD患病风险显著相关(OR=1.385,95%CI:1.074~1.785,P<0.05)。结论血清唾液酸水平变化与中老年人群NAFLD患病率及患病风险存在联系。
章亚男沈超王钦湫徐承富
关键词:唾液酸脂肪性肝病
肥胖干预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7年
沈超韩阳
关键词:肥胖症干预方法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体内脂肪体重增加
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肥胖人群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肥胖人群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17年12月—2020年12月进行体重管理的148例超重/肥胖者,其中强化管理组和自我管理组各74例。强化管理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自我管理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常规营养运动宣教。干预前后分别采集人口学特征、体格检查指标、生化指标,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自我管理组和强化管理组年龄分别为(42.5±7.5)和(40.1±9.6)岁。强化管理组干预后的体重、体质指数、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收缩压、舒张压、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分别为(75.6±12.7)kg、(26.72±3.04)kg/m^(2)、0.92±0.05、(104.4±28.5)cm^(2)、(124.2±13.7)mmHg(1 mmHg=0.133 kPa)、(77.8±10.1)mmHg、(353.6±84.8)μmol/L、9.11(7.73,10.00)μmol/L、1.23(0.83,1.91)mmol/L、19.5(13.0,29.5)U/L、19.0(13.0,30.5)U/L,均低于干预前的(81.1±12.5)kg、(28.64±2.82)kg/m^(2)、0.95±0.04、(127.2±26.6)cm^(2)、(132.4±14.7)mmHg、(83.2±10.2)mmHg、(387.2±91.2)μmol/L、10.25(8.30,11.70)μmol/L、1.78(1.40,2.37)mmol/L、28.0(18.0,58.0)U/L、36.0(23.0,54.3)U/L(均P<0.05)。强化管理组体重、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分别为(75.6±12.7)kg、30.0%(26.3%,34.3%)、(104.4±28.5)cm^(2)、(124.2±13.7)mmHg、(77.8±10.1)mmHg、(4.53±0.83)mmol/L、1.23(0.83,1.91)mmol/L,均低于自我管理组的(80.1±9.2)kg、31.7%(28.5%,38.4%)、(119.5±32.6)cm^(2)、(133.5±15.9)mmHg、(82.6±12.2)mmHg、(4.93±0.86)mmol/L、1.78(1.26,2.97)mmol/L,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自我管理组的[(1.18±0.28)比(1.09±0.24)mmol/L](均P<0.05)。结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改善超重/肥胖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效果。
刘沉冰李楠邱立红沈超刘忠
关键词:超重肥胖症心血管系统
浙大一院健康管理中心在健康管理学科建设方面的探索
目的 :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并且提出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如何提升浙大一院健康管理学科的内涵和水准是我院健康管理从业人员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总结我中心进行健康管理...
蒋建文沈超袁笑萍鲍声华邵敏邱立红秦玉娥方燮韵王秀芳刘忠
争创世界一流大学背景下浙大一院国际保健中心在健康管理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创新
目的:浙江大学正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浙大一院正在创建国际一流的医学中心。如何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提升健康管理学科的内涵和水准是广大健康管理从业人员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本研究以浙大一院国际保健中心为单位进行...
蒋建文袁笑萍王秀芳鲍声华邵敏邱立红沈超方燮韵邵亚红
文献传递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2019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有可能进展为肝癌,已成为欧美国家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3871名健康体格检查者的相关数据,发现α-L-岩藻糖苷酶(AFU)等12个因素与NAFLD患病风险有关。AFU为新发现的NAFLD危险因素,其余11个因素都是目前已知的NAFLD患病危险因素。AFU可用于评估NAFLD患病风险,但是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华铭沈超李檬徐承富季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风险NAFLDAFU患病危险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