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运丽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细胞
  • 3篇单个核细胞
  • 3篇核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消融
  • 2篇MMP-9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尿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痉挛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员
  • 1篇多能干细胞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 4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沈运丽
  • 5篇葛均波
  • 5篇黄浙勇
  • 5篇钱菊英
  • 2篇孙爱军
  • 2篇周京敏
  • 2篇陈义汉
  • 1篇李晨光
  • 1篇李莹
  • 1篇葛雷
  • 1篇戴宇翔
  • 1篇李冰玉
  • 1篇杨虹波
  • 1篇仲昕
  • 1篇徐磊
  • 1篇崔晓通
  • 1篇邹云增
  • 1篇刘学波

传媒

  • 4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单个核细胞动员与MMP-9升高相关
2016年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有无单个核细胞动员及机制。方法连续收集实施射频消融的持续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患者共25例,采集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第1天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7^+单个核细胞、CXCR4^+单个核细胞、CD34^+CD133^+单个核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人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β/黑素瘤生长刺激因子(GR0β)、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血管生成素1(ANG1)、cTnT及CK-MB等。结果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cTnT明显增高(P<0.001),提示射频消融导致了非缺血性心肌损伤,而且术后MMP-9(P=0.001),GR0β(P=0.014)、G-CSF(P=0.04)和IL-6(P=0.011)等细胞因子均显著升高,但SDF-1较术前明显减少,IL-8无明显变化。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外周血CXCR4+单个核细胞(20.45%±12.32%vs 37.75%±17.00%,P<0.001)及CD34^+CD133^+单个核细胞(7.04%±4.91%vs 11.80%±4.26%,P=0.001)显著动员,但CD117+单个核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cTnT与MMP-9呈正相关(R=0.636,P=0.001),而且消融术后cTnT和MMP-9均与CXCR4^+单个核细胞比例(R=0.674,P<0.001;R=0.579,P=0.002)及CD34^+CD133^+单个核细胞比例(R=0.655,P<0.001;R=0.522,P=0.007)呈正相关,但与CD117^+单个核细胞比例无关(P均>0.05)。结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导致了非缺血性心肌损伤,进而发生CXCR4^+单个核细胞及CD34^+CD133^+单个核细胞动员,两者动员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其动员机制不依赖SDF-1α/CXCR4轴,而与MMP-9升高呈正相关,提示缺血性心肌损伤和非缺血性心肌损伤后外周单个核细胞的主要动员机制不同。
沈运丽钱菊英葛均波陈义汉
关键词:房颤射频消融单个核细胞动员MMP-9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近廿年来,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作为磁共振对比剂、干细胞示踪剂、细胞及基因等治疗物质载体,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与此同时其安全性正日益引起重视。本文重点综述SPION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现状、安全性担忧和未来的展望。
郑浩沈运丽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细胞标记靶向载体心血管疾病
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并发晕厥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分析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伴发晕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03月期间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诊断变异性心绞痛74例,根据病程中晕厥发作的有无,分为晕厥组(n=16)和非晕厥组(n=5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1)与非晕厥组比较,晕厥组患者发作时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10.3%对100%,P<0.0001),空腹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2.15±0.73mmol/L对1.68±0.45mmol/L,P=0.003),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胸痛特点和入院前使用药物、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发作时心电图的心脏缺血部位和ST段抬高导联数目并无统计学差异。(2)冠脉造影显示,两组患者的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与非晕厥组比较,晕厥组患者中前降支固定性狭窄较少(34.48%对6.25%,P=0.03),而右冠狭窄较多,但未达统计学差异(8.62%对25%,P=0.09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恶性心律失常(P<0.0001)和右冠状动脉狭窄(P=0.028)是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晕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并发晕厥并非少见,恶性心律失常是晕厥的直接原因。右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的患者容易发生晕厥,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干预。
黄浙勇钱菊英杨虹波沈运丽徐磊戴宇翔李晨光仲昕刘学波葛雷葛均波
关键词:变异型心绞痛晕厥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狭窄
细胞因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最新进展
2011年
缺血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细胞因子可通过祖细胞的动员归巢或激活其他血管生成因子以促进血管新生,从而具有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潜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细胞因子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现就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黄浙勇沈运丽葛均波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细胞因子干细胞
微量白蛋白尿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年龄、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等密切相关[1-2],并可预测糖尿病和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3-6]。
沈运丽崔晓通周京敏
关键词:微量白蛋白尿高血压人群高胰岛素血症心血管事件血脂异常
铁羧葡胺磁化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s)铁羧葡胺(SHU555A,商品名为Resovist)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将其与50μg/mL Resovist共孵育24 h,并暴露于中心表面磁感应强度0.6 T磁场,采用普鲁士蓝染色、细胞透射电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标记效率,采用细胞增殖试验及细胞活力检查观察细胞的标记毒性。结果:大鼠MSCs经Resovist标记后,普鲁士蓝染色显示,细胞内均可见大量着色颗粒,标记率接近100%;电镜检查显示,胞质内有含铁致密颗粒囊泡,未见氧化铁对细胞微细结构的破坏和毒性作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显示,细胞平均铁含量(21.77±3.62)pg。Resovist标记和外加磁场对细胞增殖能力、细胞活力均无明显影响。结论:Resovist标记大鼠骨髓MSCs高效、安全,在细胞磁靶向方面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李冰玉沈运丽黄浙勇孙爱军钱菊英邹云增葛均波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极小胚胎样干细胞修复心肌的研究进展
2012年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Kucia等于2006年首次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出一种稀少(占骨髓单个核细胞0.01%)的非造血于细胞,表型为Sca-1’lin—CD45-,表达原始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stemceils,PSC)标志.
沈运丽黄浙勇钱菊英
关键词:干细胞修复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SCA-1多能干细胞小鼠骨髓
室上速射频消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增高未能动员单个核细胞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射频消融后有无干细胞动员及机制。方法连续收集实施射频消融的 PSVT 患者 20 例。采集射频消融前及其后第 1 天的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CD117+ 单个核细胞、CXCR4+ 单个核细胞、CD133+ CD34+ 单个核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人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β/黑素瘤生长刺激因子(GR0β)、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SDF-1)、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8(IL-8)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血管紧张素 1(ANG1)、cTnT及 CK-MB 等。结果 PSVT 患者射频消融后 cTnT 及 CK-MB 显著增高(0.01 ± 0.047 ng/ml vs 0.195 ± 0.038 ng/ml,P<0.001 ;12.5 ± 3.75 u/l vs 15.40 ± 1.03 u/l, P=0.016)。MMP-9 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23.265±3.922 ng/ml vs 35.082 ± 5.435 ng /ml, P<0.001),其余细胞因子均无明显变化。cTnT(R=0.544,P=0.013)及 CK-MB(R=0.519,P=0.019) 与 CD133+ CD34+ 单个核细胞比例呈正相关,但外周血无 CD117+单个核细胞、CXCR4+ 单个核细胞、CD133+ CD34+ 单个核细胞动员。结论 PSVT 患者射频消融导致心肌损伤及 MMP-9 显著增高 , 但损伤程度尚不足以动员 CD117+ 单个核细胞、CXCR4 + 单个核细胞、CD133+ CD34+ 单个核细胞。
沈运丽黄浙勇钱菊英周京敏孙爱军葛均波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单个核细胞MMP-9
托伐普坦对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比较传统利尿剂联用与不联用托伐普坦在治疗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失代偿心衰时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探索托伐普坦对慢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及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失代偿期心衰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联用托伐普坦,分为标准治疗组(n=68)及托伐普坦组(n=47)。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内记录患者体质量,计算血清渗透压,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衰再住院率、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托伐普坦组患者的体质量及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托伐普坦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标准治疗组(P<0.01),心衰再住院率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托伐普坦可改善慢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及心衰再住院率,不影响患者的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
郝黎明李莹陈建峰陈义汉沈运丽
关键词:托伐普坦利尿剂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