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长寿

作品数:56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9篇电离层
  • 14篇磁层
  • 11篇磁暴
  • 7篇地磁
  • 7篇磁层-电离层
  • 6篇卫星探测
  • 6篇极光
  • 6篇磁暴期间
  • 5篇电导
  • 5篇赤道
  • 5篇磁扰
  • 5篇F
  • 4篇低纬
  • 4篇电导率
  • 4篇电离层扰动
  • 4篇中纬
  • 4篇中性大气
  • 4篇例证
  • 4篇极光区
  • 3篇对流电场

机构

  • 53篇北京大学
  • 2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电子工业部
  • 3篇中国电子科技...
  • 3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国家地震局
  • 1篇马普协会

作者

  • 56篇沈长寿
  • 46篇资民筠
  • 11篇徐寄遥
  • 7篇高玉芬
  • 7篇王劲松
  • 5篇索玉成
  • 4篇王英鉴
  • 4篇吴健
  • 3篇吴健
  • 3篇刘顺林
  • 2篇索玉成
  • 1篇田剑华
  • 1篇肖佐
  • 1篇李青
  • 1篇王英签
  • 1篇焦维新
  • 1篇严明

传媒

  • 2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3篇空间科学学报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南极研究
  • 2篇极地研究
  • 2篇电波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空间科学...
  • 2篇第九届全国日...
  • 1篇天文研究与技...
  • 1篇第十届全国日...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6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5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2
  • 6篇1990
  • 5篇1989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离层对流和极光区电集流的地磁链监测
本文采用31个高纬地磁台站资料考察1997年5月15日一次中等磁暴期间极光区电集流和电离层对流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对纬度链和经度链多站1-min精度地磁资料的综合分析果表明,极光电集流中心的相对强度和纬度位置是随世界时...
沈长寿资民筠
关键词:地磁仪地磁扰动
文献传递
用AE卫星探测资料检验氧原子数密度的模式值
用AE、AE和AE系列卫星上OSS和NACE两实验装置探测的82万多个氧原子数密度数据,对照比较了两类大气模式(MSIS和MET)的相应值.首先逐月求出探测值与模式值相对偏离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而对不同季节内,不同高度、不...
沈长寿资民筠王英鉴徐寄遥
关键词:卫星探测氧原子大气模式
文献传递
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的模式计算和分析被引量:1
1992年
对磁层-电离层电动耦合和电离层发电机两种效应进行了模式计算,并对所得的一些耦合现象作了综合讨论.结果表明,在中低纬和赤道区的电离层和地磁研究中必须考虑磁层-电离层耦合效应向中低纬区的穿透和屏蔽;潮汐发电机效应对极光区(电导率增高时)的作用也值得重视.这两效应的特征和相对重要性随磁暴的发展阶段而异,在高低纬区也各不相同,但都有明显的晨昏不对称性.此外,弱磁扰对中低纬电离层形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沈长寿资民筠
关键词:发电机磁层电离层
磁层-电离层电动耦合与中纬地磁指数的变化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探讨磁层一电离层耦合过程内中纬地磁指数的变化特点,并与极光电集流和赤道电集流(指数)变化相比较.相关分析和时序叠加分析均表明,高、中、低纬地磁指数变化可归结为磁层一电离层电动耦合的统一物理图象.有R事件的磁暴主相初期和无R事件的磁扰期内,赤道电集流和中纬地磁指数的变化各不相同.这再次证明,耦合分析中将磁层源扰动的直接穿透作用与经电离层内动力过程的效应二者加以区分和综合研究是很重要的.
资民筠沈长寿
关键词:磁层电离层
地磁静日期内北半球电离层N_mF_2的结构分布被引量:1
2003年
用北半球陆地上 4 8个地面电离层垂测站资料 ,以及国际参考电离层IRI 90模式 ,考察 1985年 1月 6~ 7日F2 层电子密度最大值日变化的纬度剖面和经度效应 .结果表明 ,在亚洲地区的 2 0°N~ 30°N内 ,F2 层赤道异常“喷泉效应”产生的NmF2 “北驼峰”最高 ,其最大值出现在中午 ,或稍迟时间 .30°N~ 5 0°N区域内 ,NmF2 的白天峰值幅度逐渐下降 ,峰值时间移至午前约 10 :0 0LT .更高纬度 (5 0°N~ 6 2°N )台站上 ,中午前后NmF2 出现双峰 ,傍晚有谷值 ,夜间又再次抬升 .欧、美地区的低纬台站很少 ,但借助IRI 90模式分析可发现 ,在 2 70°E经圈上 ,“喷泉效应”造成的“北驼峰”幅度最小 ,而且随纬度增大时 ,NmF2 白天幅度下降也不明显 ,即纬度剖面的经度效应非常显著 .对中国、日本地区台站资料的小范围经度差异分析表明 ,在驼峰区的 90°E~ 14 0°E内 ,各站NmF2 无明显差别 ;但在中纬地区 30°N~ 5 0°N内 ,中国西部上空NmF2 白天变化幅度较大 ,且较为陡直 ,而中国东部和日本台站上空则相对平缓 .
沈长寿资民筠王劲松徐寄遥
关键词:经度效应
极光区电离层特性和磁层-电离层耦合
1989年
本文用EISCAT雷达的综合资料,分析了磁静条件下极光区电离层的季节、昼夜变化,与磁扰时的特殊形态进行了比较,讨论了磁层-电离层耦合对电离层形态的影响.
沈长寿罗毅K.Schlegel
关键词:极光区电离层磁层-电离层
用AE-D卫星近地点上观测的n(He)估算湍流层顶高度被引量:2
2004年
本文分析了AE D极轨卫星近地点的变化及其相应的大气膨胀和密度分布情况 .在高度相同情况下 ,中低纬区热层底部的大气密度比高纬区大 ,卫星受阻也就更大 ,从而卫星近地点的高度在中低纬区比高纬区要低、白天比夜间低 .采用近地点上的n(He)观测资料 ,根据大气数密度在低层内均匀混合和高层内扩散分离的不同垂直分布特征 ,粗略地估算出湍流层顶的高度Zt 及其变化 .高纬区内Zt 高低与纬度几乎无关 ,但对磁暴的响应十分明显 .中低纬区内 ,Zt 随纬度减小而增大 ;白天地区Zt 大于夜间 ,而与磁暴的关系不大 .
沈长寿资民筠王劲松王英鉴徐寄遥
关键词:近地点大气密度
高纬电离层特性的实例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利用EISCAT雷达资料讨论磁层-电离层耦合的高纬电离层效应。研究表明,即使在夏季极昼情况下,磁扰期间的磁层过程对高纬电离层形态的影响也远大于太阳紫外辐射的作用。高能粒子沉降使电离层E层的电子密度大大增加;而磁层对流速度变大会使F层内电离复合加强。因而,磁扰时经常出现n_e(E层)>n_e(F层)的情况。此现象不仅与宁静时完全相反,而且与中低纬电离层形态变化也有很大差别。
沈长寿资民筠K.Schlegel
关键词:高纬电离层电子密度电子温度
电离层扰动与磁层耦合被引量:5
1997年
本文通过两个事例分析表明,磁果期间磁层对流和沉降粒子的增强不仅对祖光区电离层扰动形态有控制作用,而且也会引起继后的中低纬及赤道电离层变化。高纬区低热层大气受热后,F层抬升和中性大气成分变化导致的电子密度正、负扰会向低纬扩展;在E层高度上,扰动发电机对赤道区喷泉效应的抑制使驼峰区扰动更为突出。这些过程均使中低纬电离层foF2和h’mF变化中出现相应材征。地面电离层垂测站链在夜间常能观测到多站几乎同时的h’mF.上升现象。这可能是二区场向电流有极大的增强,或是行星际磁场又转为北向,也可能是此两过程同时作用的结果。
沈长寿资民筠吴健索玉成
关键词:磁层电离层电离层扰动
磁暴期间热层中性大气受热抬升的观测例证
采用AE-D卫星上中性大气密度的观测资料,分析1975年11月内多次磁暴期间热层大气中氦和原子氧与氮分子之数密度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磁暴对中性大气加热的理论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低热层大气受热抬升使较高高度上的大气中质量较...
资民筠沈长寿王英鉴徐寄遥
关键词:卫星探测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