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龙菲

作品数:26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艺术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音乐
  • 7篇哲学
  • 5篇音乐哲学
  • 4篇同态
  • 4篇群集
  • 4篇自同态
  • 2篇大音希声
  • 2篇心象
  • 2篇音乐美学
  • 2篇正反馈
  • 2篇中国传统音乐
  • 2篇中国古典音乐
  • 2篇中国音乐
  • 2篇中国音乐美学
  • 2篇民族
  • 2篇客体
  • 2篇乐美
  • 2篇古典
  • 2篇古典音乐
  • 2篇国音

机构

  • 26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商学院

作者

  • 26篇牛龙菲
  • 2篇张一凯

传媒

  • 4篇乐府新声(沈...
  • 3篇中国音乐学
  • 3篇音乐探索
  • 3篇星海音乐学院...
  • 2篇交响(西安音...
  • 2篇中国农史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商学院学...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人民音乐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03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8
  • 1篇1986
  • 2篇198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论“王将铸无射,而为之大林”被引量:2
1994年
三论“王将铸无射,而为之大林”牛龙菲小引看到1992年第3期《中国音乐学》所载之《说"有"也不易》一文之后,又重新研读了《国语·周语》之《单穆公说钟》。有感于某些人对此有关先秦青铜双音钟之乐典资料之文字训诂的歧见,以为有必要在前二文(《"王将铸无射,...
牛龙菲
关键词:编钟绝对音高律学
“高文明”社会中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被引量:9
2000年
当世所谓“民族、民间音乐”,其实不过是以往文化英雄创造之、社会大众传承之古典音乐文明的历史建构及其现实遗存;有着“亚文明”内涵的所谓“民族、民间音乐”,其实不过是往昔曾经高度发达之“主控音乐文明”的弥散沉降及其现实遗存。因此,遵照孔子“礼失求诸野”的理念,对于“有古有今”、文脉不绝之当代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以往之高度发达的历史音乐文明,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参照。其成系列的音乐文献典籍、成系列的音乐考古发现,正是解读其当代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锁钥之一。   此外,中国民族音乐学界“始终未摆脱对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范式的依赖”,中国民族音乐学界至今尚未有明确的“民族音乐学研究本土化”的自觉意识。对于一些民族音乐学家反复强调之“需要对青少年加强 (音乐技术层面的 )母语教育”的必要补充,应该是首先加强对于自称为“民族音乐学家”的理论层面的母语教育。
牛龙菲
关键词:文化英雄大众民族民间音乐研究
萧梅、韩钟恩著《音乐文化人类学》读后
1996年
牛龙菲
关键词:对象化人本学
听之以心 《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之四被引量:2
2003年
在中国古典音乐哲学即乐道看来,立象尽意的音乐艺术,是以音乐声响的比音关系来征示天地万物的变化流行。“有”之层面的音乐声响,乃是尽意之“象”;“无”之层面的比音关系,才是象示之“意”。因此,欣赏音乐,必须“得意忘象”。换言之,欣赏音乐,必须超越“耳官”,而“听之以心”。如此,我们才能真正领会音乐的深层内涵,以“法式”性质的“乐式”为中介,理解宇宙间天、地、人等万事万物共通的变化流行。
牛龙菲
关键词:得意忘象大音希声音乐哲学
中国传统音乐之音乐美学观念被引量:2
1995年
牛龙菲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美学音乐美学观音乐思想佛教音乐美学思考
世界的逻辑构造与人类的行为实践──“自同态转换群集”之界说兼及对“人本主义哲学”的诠释被引量:3
1996年
本文针对R·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而言:世间并不存在某种一成不变的、先验的“逻辑构造”;人们只是通过不同的行为实践,建构着不同的“逻辑构造”,从而以其各自有别的“逻辑构造”(或称“认知模式”),统摄世间万事万物。就音乐艺术而言,正是在“乐家心象”、“音乐事象”、“听众心象”、“其它事象”之四象集合而成之“自同态转换群集”之中,人类以其“音乐性”的实践行为,认知、感受、表征、把握着包括“音乐事象”在内之“世间万象”演变、运行之“态势”与“节奏”的“同一”。在此四象集合而成之“自同态转换群集”之中,正是“音乐性”的行为实践,保证了此四象之“自身同一性”、“态势相似性”、“转换这演性”的逻辑关系。换言之,此四象集合而成之“自同态转换群集”之“自身同一性”、“态势相似性”、“转换运演性”的逻辑关系,完全是基于人类“音乐性”行为实践的自身同一。
牛龙菲
乐象之象与乐象之易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以为,所谓“乐象”者,乃假物成器之实像、运神道行之行象是也。“乐”之虽为“实像”,其“运神道行”而非“凝神物形”之旨,使其成为“无形”这“大象”;“乐”之虽为“行象”,其“假物成器”而非“凭心悬拟”之旨,使其成为“希声”(并非“无声”)之“大音”。本文以为,“乐”之为“象”,其“不易”者,在其“假物成器”之“实像”有其确定的节奏、音调;“运神道行”之“行象”有其确定的动态、过程。“乐”之为“象”,其“变易”者,在于“鸣响之声”与“发声之物”、“鸣响之声”与“发声之事”,并无确定的意义联系;“乐”之为“象”,乃“无像之象”;其所征示,乃形而上之“道”,非形而下之“器”;故能“用其周行”,“遍流万物”,而不拘泥于一定。
牛龙菲
关键词:乐象实像变易
音乐在四维时空连续统中的自同构变换群集被引量:6
1988年
发人曙明君之《音心对映论——《乐记》“和律论”音乐美学初探》(以下简称《初探》)发表后,我曾撰《“音心对映论”评析》(以下简称《评析》)一文与之讨论。后来,又读到了李君的另一篇文章《再论“音心对映”——兼析牛龙菲君的“乐心对映”》(以下简称《再论》)。当时曾撰一文欲与之展开深入一步的讨论。
牛龙菲
关键词:思想情感音乐哲学乐记
文明势能的高低和文明交流的倾向──兼及“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反馈互动被引量:5
2000年
本文说明 ,“高势能文明”并不是不吸收“低势能文明”。但就主要的“倾向”而言 ,“高势能文明”相对于“低势能文明”的“强力输出”和“低势能文明”相对于“高势能文明”的“被动输入” ,的确有明显的差别 ,此乃不争之历史的事实。本文还说明 ,就历史文明进化的机制而言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失传而而不续统甚至再失传而再不续统的“传统” ,乃是一切历史文明转型、社会生活转型时期 ,由大传统转化为小传统之种种文明事象逐渐消亡之必然规律。不过 ,就像大脑业已遗忘的某些事情也会在一定的情景中激活而重新恢复记忆一样 ,业已转化为小传统的种种文明事象 ,也可能重新进入当时主流社会生活 ,和新的大传统耦合共生 ,并激发新的生命活力。
牛龙菲
关键词:音乐哲学中国传统音乐
音乐哲学之视角与论域(1996年5月3日西安音乐学院专题讲座提纲)
1997年
该文论及哲理学的音乐美学与社会学的音乐美学、心理学的音乐美学(以及文化学的音乐美学)之论域区别;并就《易传·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意义,论及特定音乐作品之运演法式性质的“比音关系”、“原行一乐式”。该文说明:作者所谓的“自同态转换群集”中,在“其它事家”、“乐家心象”、“艺术乐家”、“听众心象”之间“转换”中保持“同行”、“同态”的,正是此业已由乐家行为实践给定之“音响动态模型”之“比音关系”、“原行一乐式”.此所谓“比音关系”、“原行一法式”,可以中国古典哲学的术语称之为“形”,其位置在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之间。该文强调:所谓“内容”,如就音乐哲学的层面而言,理应指谓“音响动态模型”之“比音关系”、“原行一乐式”,而与不同音乐主体表演实践中,同一“作品”所呈现的不同“音响动态模型”,同一“作品”所生成的不同“意义”有别。
牛龙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