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以浪

作品数:32 被引量:97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细胞
  • 11篇肝癌
  • 10篇肝细胞
  • 7篇细胞癌
  • 6篇肝细胞癌
  • 5篇转录
  • 5篇核因子
  • 5篇NF-ΚB
  • 4篇蛋白
  • 4篇转录因子
  • 4篇核因子-ΚB
  • 4篇核转录因子
  • 4篇癌变
  • 3篇多药
  • 3篇多药耐药
  • 3篇血清
  • 3篇压舌板
  • 3篇肿瘤
  • 3篇小干扰RNA
  • 3篇耐药

机构

  • 18篇南通市第一人...
  • 16篇南通大学
  • 2篇南通大学第二...
  • 1篇南通市肿瘤医...
  • 1篇南通市中医院
  • 1篇江苏省南通市...

作者

  • 32篇王以浪
  • 16篇印滇
  • 13篇姚登福
  • 7篇杨莉
  • 6篇王亚非
  • 6篇吴玮
  • 6篇于洪波
  • 6篇张亮
  • 6篇沈俊俊
  • 5篇邱历伟
  • 4篇陈秀华
  • 3篇赛文莉
  • 3篇王飞
  • 3篇缪亚军
  • 3篇陈小红
  • 3篇冯秀
  • 2篇吴信华
  • 2篇沈预程
  • 2篇李月明
  • 2篇丁文彬

传媒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交通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iRNA抑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持续肝炎病毒感染致肝脏慢性炎症是其主要发病背景。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在肿瘤细胞中常过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和诱导增殖而促进肿瘤形成。研究表明NF-κB在HCC中常异...
王以浪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ΚB小干扰RNA凋亡
文献传递
肝癌组织核转录因子-κB表达与HBV复制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HBV相关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5例肝癌灶组及其自身对照的非癌组NF-κB的表达;以生物素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肝癌组织中HBVDNA,并分析NF-κB表达与HBV复制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计数资料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处理,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处理.结果:NF-κB阳性表达物呈棕黄色颗粒状染色,癌组织中NF-κB呈点灶状表达,定位于胞质和细胞核;而癌周组织NF-κB主要在胞质表达,细胞核未见阳性表达.癌组织NF-κB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周组织;癌组织NF-κB表达阳性率为100%,癌周组织为68.6%,二者差异显著(Fisher's exact=0.000).肝癌组织中NF-κB的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数目、肿瘤直径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无关.HBVDNA阳性肝癌组织中NF-κB比浓度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t=4.7347,P=0.0000).结论:肝癌组织NF-κB过表达与HBV相关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
王以浪姚登福吴玮于洪波赛文莉钱静李姗姗卞银珠
关键词:肝细胞癌核转录因子-ΚB免疫组织化学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核因子-κB及其基因的动态表达与定量分析
2008年
目的观察肝癌形成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及NF-κB mRNA动态表达与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以2乙酰氨基芴制备肝癌模型,经病理组织学分析肝细胞形态学变化,定量观察NF-κB动态变化,以巢式PCR分析NF-κB mRNA的表达。并以自身配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后的肝癌及其癌周组织,定量分析肝癌组织中NF-κB表达及病理学特征。结果诱癌后在肝细胞呈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肝细胞癌形成,NF-κB及基因表达呈梯度增加。NF-κB阳性表达呈棕黄色颗粒状染色,癌组织NF-κB点灶状表达,定位于胞质和细胞核;癌周组织NF-κB主要定他于胞质,未见细胞核阳性。癌变过程中NF-κB mRNA表达明显增强。人肝癌组织NF-κB(69.3±40.2)pg/mg,明显高于癌周组织(21.0±17.2)pg/mg(t=6.54,P〈0.01)。癌组织NF-κB表达阳性牢为100%,癌周组织为68.6%(x^2=13.05,P〈0.01)。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数目和肿瘤直径无关。结论NF-κB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表达抑制有助于肝癌治疗。
董志珍姚登福于洪波顾文静沈预程李月明王以浪沈俊俊
关键词:核因子-ΚB基因表达
核因子-κB基因过度表达与肝细胞恶性转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mRNA在肝癌(HCC)形成过程中的表达与动态改变。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诱发肝细胞癌变,以病理组织学(HE染色)观察肝细胞形态学的变化,以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扩增分析NF-κB mRNA表达,并定量分析肝细胞癌变过程肝组织中NF-κB的动态表达。结果SD大鼠在喂饲2-FAA后,肝细胞在形态学上出现颗粒样变性、癌前病变到HCC形成多个发展阶段。在HCC形成过程中,肝组织总RNA水平呈动态梯度增加,表现为癌变组>癌前组>变性组>对照组(P<0.01);肝组织NF-κB mRNA扩增的阳性率在变性组、癌前组和癌变组均为1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中NF-κB呈明显的梯度增加,且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变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肝癌形成过程中NF-κB mRNA过度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沈俊俊姚登福吴玮于洪波邱历伟王以浪赛文莉吴信华
关键词:NF-ΚB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外周血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2008年
目的:分析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FIGF)-Ⅱ异常表达对肝癌(HCC)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收集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肝癌(146例)、肝硬化(25例)、慢性肝炎(30例)、非肝肿瘤患者(19例)和正常对照者(30例)的血TGF-β1和FIGF-Ⅱ水平,分析两者在HCC早期诊断和鉴别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HCC患者血FIGF-Ⅱ呈异常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肝硬化、慢性肝炎和非肝肿瘤组(P<0.05)。如以FIGF-Ⅱ浓度>6.0μg/L为界,肝癌诊断的灵敏度为76.0%,特异性为79.7%。与血AFP浓度、肿块大小均无相关,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HCC诊断阳性率。结论:血FIGF-Ⅱ的表达异常与肝癌形成有关,两者的检测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鉴别。
周龙明姚登福邱历伟沈俊俊王以浪李月明
关键词:肝癌
hMAM水平与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癌微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人乳腺珠蛋白(hMAM)水平与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癌微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64例乳腺癌患者、32例其他癌患者(直肠癌、胃癌、卵巢癌、前列腺癌患者各8例)、34例良性乳腺相关疾病肿瘤患者和36例体检正常的女性(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人乳腺珠蛋白水平并做比较。将64例乳腺癌患者分别按临床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R)表达程度、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程度及绝经与否分组并做比较。通过受试者的工作特征曲线(即ROC曲线)确定乳腺癌患者的hMAM的Cut-off值。结果血清hMAM的ROC曲线面积为0.855,即乳腺癌诊断结果的可信度为85.5%;血清hMAM的Cut-off值为8.54 ng/ml,其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为83.2%和75.9%。在血清hMAM水平和阳性率的比较中,乳腺癌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且其他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和Ⅳ期乳腺癌患者的血清hMAM阳性率(62.50%、75.00%)明显高于Ⅰ和Ⅱ期患者(31.25%、37.50%,P<0.05),但hMAM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hMAM的阳性率(90.91%)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患者(25.00%)(P<0.05),但hMAM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ER以及是否绝经对hMAM及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临床TNM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程度与hMAM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在乳腺癌高危人群的血清检验中,hMAM的检测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在诊断乳腺癌早期微转移与治疗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印滇王亚非杨莉王以浪
关键词:乳腺癌人乳腺珠蛋白微转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ROC
核转录因子kB表达特点及其活化途径干预对肝细胞癌变的影响
目的旨在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NF-kB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动态观察沙利度胺对NF-kB活化途径进行干预后,对肝细胞癌变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n=6)、诱癌组(n=36,6只/组)及沙利度胺干预组(n=36,6只...
于洪波姚登福吴玮王以浪沈俊俊邱历伟
关键词:NF-ΚB信号途径干预沙利度胺
文献传递
RNAi抑制肝癌分子通路及靶向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是由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引起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活化以及增殖、凋亡平衡破坏,使肝细胞生长失控而致癌变,经启动、促进、演变的多阶段过程。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由内源或外源性的双链RNA介导的,
王以浪姚登福
关键词:RNA干扰
VEGFR-TKI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过程中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疗效的关系
2019年
目的探讨VEGFR-TKI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过程中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一线接受VEGFR-TKI治疗的m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接受索拉非尼治疗,48例接受舒尼替尼治疗,治疗过程中对甲状腺功能进行监测,分析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其预后。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57.5%(46/80),其发生与患者的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危险分级相关( P =0.017),而与性别、年龄、转移器官数、T分期及VEGFR-TKI治疗药物的种类无关(均 P >0.05)。疾病控制率为72.5%(58/8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1.2个月(95% CI 8.181~14.219)。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患者比较,疾病控制率高(84.8% vs 55.9%, P =0.004)、中位PFS长(13.0个月vs 6.8个月, P =0.0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功能正常、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无需干预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需干预者、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4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5.9%(19/34)、72.7%(8/11)、 81.8%(9/11)和91.7%(22/2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22);中位PFS分别为6.8、 9.3、 14.0和15.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3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治疗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是预测VEGFR-TKI治疗mRCC患者有效的重要因素。结论 mRCC患者接受VEGFR-TKI一线治疗疗效显著,临床获益明显,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治疗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药物治疗有效的早期预测因素之一。
曹莉莉王以浪印滇杨莉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转移性肾细胞癌
外周血miR-122检测联合MRI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癌射频治疗的疗效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miR-122检测联合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评价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ncer,HCC)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疗效的可行性。方法体检健康者15例(对照组),乙型肝炎携带者15例(乙肝组),肝硬化患者15例(肝硬化组),HCC患者27例(HCC组),采用反转录PCR检测HCC组(RFA术前1周内、术后3~4d、术后4周)和其他3组血清miR-122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4组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HCC组行MRI+DWI检查观察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变化情况,分析AFP、miR-122和ADC值判断RFA残留与HCC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比较AFP、miR-122和ADC值诊断HCC的效能,分析AFP、miR-122和ADC诊断HCC的相关性。结果 HCC组RFA后有4例肿瘤残余;HCC组(RFA术前)、乙肝组、肝硬化组患者血清miR-122水平(3.3±2.1、11.1±4.7、9.4±2.7)低于对照组(12.6±3.8),血清AFP水平[(321.7±123.6)、(19.1±23.3)、(92.6±55.9)μg/L]高于对照组[(6.4±5.7)μg/L](P<0.05);HCC组术后4周时血清miR-122水平(9.1±2.1)高于术前和术后4d时(3.1±2.2),AFP水平[(195.4±72.9)μg/L]低于术前和术后4d时[(313.0±178.5)μg/L](P<0.05),RFA术后4d时血清miR-122、AFP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术后4d和术后4周时ADC值[(1.5±0.3)×10-3 mm^2/s、(1.6±0.5)×10-3 mm^2/s]均高于术前[(1.2±0.1)×10^(-3)mm^2/s)](P<0.05),术后4d时ADC值与术后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诊断RFA术后肿瘤病灶残留能力与肝癌诊断标标准不具有一致性(Kappa=-0.029,P=0.864),miR-122和ADC值与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具有一致性(Kappa=0.444,P=0.013;Kappa=0.438,P=0.010);AFP诊断HCC的AUC为0.766(95%CI:0.568~0.963,P=0.094);miR-122诊断HCC的AUC为0.906(95%CI:0.788~1.000,P=0.010);ADC诊断HCC的AUC为0.891(95%CI:0.763~1.000,P=0.014);miR-122与ADC值诊断HCC呈正相关(r=0.385,P=0.043),miR-122与AFP、AFP与ADC值诊断HCC均无明显相关性(r=0.205,P=0.295;r=-0.148,P=0
何伯圣石伟湘龚沈初周峰王以浪丁文彬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扩散加权成像射频治疗MIR-122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