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国强

作品数:30 被引量:208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超声
  • 15篇超声乳化
  • 13篇内障
  • 13篇白内障
  • 12篇青光
  • 12篇青光眼
  • 11篇手术
  • 7篇晶状体
  • 6篇植入
  • 6篇切除
  • 6篇闭角
  • 6篇闭角型
  • 6篇闭角型青光眼
  • 5篇手术治疗
  • 4篇切除术
  • 4篇人工晶状体
  • 4篇小梁
  • 4篇小梁切除
  • 4篇疗效
  • 4篇房角

机构

  • 28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石家庄市中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王国强
  • 24篇丁颖
  • 17篇赵延涛
  • 15篇赵燕
  • 11篇宋耕
  • 6篇楚妙
  • 5篇巨朝娟
  • 3篇张文斌
  • 3篇常英霞
  • 2篇赵丽娜
  • 1篇葛胜梅
  • 1篇赵书辉
  • 1篇周林
  • 1篇张庆玉
  • 1篇靳占桥

传媒

  • 9篇河北医药
  • 5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联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分析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置入加小梁切除术(即三联手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105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吸除加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置入加小梁切除术临床的资料。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80d,患者术后视力、眼压下降均优于术前(P<0.05),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人工晶状体置入加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一种方法,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赵燕常英霞熊朝晖赵延涛王国强秘金华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42例临床报告被引量:5
2009年
葛胜梅王国强丁颖楚妙
关键词:泪小管吻合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对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指导下设计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观察,为判定手术效果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行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者63例(63眼),术前行UBM检查并依此设计手术方式的35例为A组;术前未行UBM检查按常规术式植入人工晶状体的28例为B组。常规悬吊植入人工晶状体。记录术中进、出针位置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组的进针位置位于角膜缘后平均(0.71±0.11)mm;B组进针位置位于角膜缘后1.0mm。两者的出针位置分别为(0.5588±0.3465)mm和(1.4404±1.0077)mm。A组中能确切植入睫状沟的襻数为46个(65.71%),而B组中仅6个襻(10.71%)能确切植入睫状沟。A组人工晶状体平均偏心(0.5588±0.3465)mm,平均偏位(0.4080±0.3559)mm;B组人工晶状体平均偏心(0.8095±0.1818)mm,平均偏位(1.1132±0.6609)mm。结论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者术前常规行UBM检查,能提高人工晶状体襻睫状沟固定的准确性,减少术后人工晶状体偏心和偏位的发生。
王国强姚长海丁颖楚妙
关键词:白内障缝线固定超声生物显微镜
玻璃体前段切除术与人工晶状体白内障抽吸植入联合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白内障抽吸植入+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术联合玻璃体前段切除术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70例(130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人工晶状体白内障抽吸植入+PCCC术联合玻璃体前段切除术,对照组予以人工晶状体白内障抽吸植入+PCCC术。对比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视力水平、手术前后后囊浑浊情况和术后近期(14天内)、远期(6个月内)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后囊浑浊情况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后囊浑浊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近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远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晶状体白内障抽吸植入+PCCC术联合玻璃体前段切除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疗效优于人工晶状体白内障抽吸植入+PCCC术,且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王国强赵延涛丁颖赵燕秘金华
关键词: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先天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效果观察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收集108例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患者(10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对比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开闭程度,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眼压为(44.21±13.05)mmHg,术后1周及1、3、6、12个月分别为(18.1±4.34)、(17.1±2.68)、(16.3±3.52)、(15.1±3.17)、(15.2±2.87)mm Hg,P均<0.05;术前视力为0.15±0.09、房角粘连245.26°±63.93°,术后6个月分别为0.67±0.22、158.71°±52.37°,P均<0.05;患者均未出现前房变浅、脉络膜脱离及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王国强赵燕杨赪文赵延涛丁颖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房角分离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手术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3例(49眼)3~7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3例(26眼)和治疗组20例(23眼)。对照组患儿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观察2组患儿术后视力,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比较2组患儿术后眼压(IOP)、前房深度、后囊浑浊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随访49眼;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矫正视力≥0.5者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前房深度明显升高(P<0.05),后囊混浊程度明显减轻(P<0.05)。2组患儿IOP及角膜内皮水肿(CE)、前房闪辉(ACF)和前房纤维素样渗出(ACCE)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视力、前房深度和后囊混浊程度,更有助于患儿术后视功能重建。
赵延涛王国强张帅丁颖赵燕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先天性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宋耕张文斌丁颖王国强赵延涛巨朝娟楚妙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使病人生活质量有质的飞跃。对于同时存在青光眼与白内障,考虑到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不可逆性,所以青光眼手术必须在视功能损害前进行,而白内障可根据视力减退程...
关键词:
关键词: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晚期青光眼人工晶体
联合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影响的研究
丁颖赵书辉王国强宋耕常英霞
通过对143例患者多组病例追踪,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眼动脉系统血流变化,探讨超声乳化手术在青光眼中的治疗作用,其降压机制以及不同手术适应证下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研究表明眼压与眼动脉血流灌注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对早期的血...
关键词: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手术治疗
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闭角型青光眼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浑浊138例(138眼)的临床资料,术前检查前房角、前房角关闭粘连小于180°范围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比较术前后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138眼眼压均控制在21.0mmHg以下,前房深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丁颖王国强巨朝娟宋耕
关键词:晶状体超声乳化
Marimastat抑制翼状胬肉纤维组织增生的研究探讨
王国强张庆玉丁颖靳占桥周林
翼状胬肉(Pterygium)系睑裂区域的增殖性组织自球结膜长至角膜的一系列过程,因其形态酷似昆虫的翅膀而得名。Pompilas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翼状胬肉属于一种良性增殖性病变,而非变性性疾病。该实验直接从人翼状胬肉组织...
关键词:
关键词:翼状胬肉增殖性病变成纤维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