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庆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螯虾
  • 4篇轮虫
  • 3篇克氏原螯虾
  • 2篇养殖
  • 2篇幼体
  • 2篇臂尾轮虫
  • 2篇DHA
  • 2篇EPA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建模
  • 1篇第二性征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决定
  • 1篇性征
  • 1篇学法
  • 1篇养殖条件
  • 1篇药剂专业
  • 1篇医学课程
  • 1篇幼虾
  • 1篇幼虾生长

机构

  • 1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市水产科...

作者

  • 12篇王庆
  • 6篇杨家新
  • 4篇唐晟凯
  • 2篇朱欢喜
  • 2篇蒋琦辰
  • 1篇杨江华
  • 1篇黄文婷
  • 1篇匡腾蛟

传媒

  • 2篇水利渔业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中国校医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学报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养殖条件下不同性别的克氏原螯虾的生长表现比较
淡水螯虾普遍具有两性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性别对生长的影响。试验研究了雌雄幼虾的生长情况,以体长为协变量,体重为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0d,15d,30d,45d雌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第60,75天差异显著...
王庆杨家新周国勤蒋琦晨朱欢喜
关键词:性别克氏原螯虾第二性征
文献传递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药剂专业医学课程中应用的实践与研究
王庆
关键词:中职药剂专业医学课程项目教学法
基于平面地质图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
平面地质图综合了地质野外勘察工作成果与地质专家知识,揭示了地区的岩石、地层和地质构造等信息,是人们了解区域地质最易获取和最直接的数据源。研究基于平面地质图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缺少甚至没有钻孔、剖面等数据的...
王庆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线性八叉树
温度和培养基对蒜头藻生长的影响
2005年
用BG-11、HB-4和f/2培养基,温度25±1℃和28±1℃,分别对蒜头藻进行培养。结果表明:蒜头藻在27±1℃下、BG-11培养基中生长最好,25 d后最高密度可达1.31×108ind/mL,相对生长常数为0.089。蒜头藻直接在f/2培养基中生长情况不理想,而通过海水驯化的蒜头藻在f/2培养基中生长良好,27±1℃下经15 d培养密度可达3.05×107ind/mL。
王庆唐晟凯杨家新
关键词:培养基温度
萼花臂尾轮虫Dmrt基因DM区的克隆
本文研究了温度与培养基对蒜头藻生长的影响,并用不同种类的藻类和不同浓度的蒜头藻对萼花臂尾轮虫进行培养,观察了其生长情况,还对忽然改变食物种类对轮虫有性生殖的诱导进行了探索;为了探索轮虫的性别决定机制,提取了萼花臂尾轮虫非...
王庆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性别决定SSCP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克氏原螯虾繁育机制及养殖生态学研究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世界性淡水经济虾类,原产地北美洲南部,上世纪三十年代引入我国,目前已广泛分布于江苏、湖北、安徽和江西等省市,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虾类。近年来该虾经济价值飞涨,全国各...
王庆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
蒜头藻强化轮虫及其对河蟹蚤状幼体生长的影响
2005年
驯化的蒜头藻经过培养可以达到一定的密度,其对轮虫种群增长的促进作用优于海水小球藻、酵母,用此轮虫以及海水小球藻、酵母强化的轮虫、蛋黄分别投喂中华绒螯蟹蚤状幼体Z1到Z2期,发现这4种饵料所喂养的蚤状幼体的存活率分别为59.5%、55.0%、50.0%、35.5%;蜕皮时间分别为68.5 h、71.5 h、76.5 h、73.5 h。由此可见,海水蒜头藻强化的轮虫能明显缩短蚤状幼体从Z1到Z2的蜕皮时间,并能提高存活率。
唐晟凯王庆杨家新
关键词:褶皱臂尾轮虫蚤状幼体存活率
蒜头藻脂肪酸在河蟹育苗过程中的传递
2006年
采用经蒜头藻(M onodus subterraneous)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以下简称轮虫)投喂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溞状幼体,并对不同密度轮虫的投喂效果以及蒜头藻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在育苗过程中的传递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轮虫经72 h强化,EPA、DHA含量达到最高值,从0分别提高到7.82%和1.80%.以幼体的变态率和存活率为评判指标,发现在溞状Ⅱ期,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20 ind/mL;在溞状Ⅲ期,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30 ind/mL.由强化轮虫喂养得到的Z4的EPA、DHA含量分别是12.76%、5.61%,显著高于由未强化轮虫喂养得到的Z4.表明蒜头藻的脂肪酸,特别是EPA、DHA在育苗过程中能通过食物链有效地传递给溞状幼体.
唐晟凯王庆杨家新
关键词:轮虫中华绒螯蟹幼体EPADHA
直链藻强化的轮虫对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Ⅱ期与Ⅲ期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用直链藻强化培养的轮虫,其EPA和DHA含量显著增加,以强化72 h效果最佳,其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0.36%和3.12%;用不同密度的强化轮虫培养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Ⅱ期与Ⅲ期(Z2与Z3),结果表明:轮虫密度为20 ind/mL时Z2的变态率与存活率分别为60.60±2.64%和63.20±2.48%,密度为30 ind/mL时Z3的变态率与存活率分别为57.40±1.63%和62.00±2.98%,均为最佳;收集该阶段溞状幼体,对其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强化轮虫培养的溞状幼体的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5.09%和7.24%,显著高于未经强化的酵母轮虫培养的溞状幼体(p<0.05).
王庆唐晟凯杨家新
关键词:中华绒螫蟹HUFAEPADHA轮虫
饲料中非蛋白能源物质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在等蛋白质、等能量基础上,研究碳水化合物与脂类比例(CHO∶L)为10.75∶1、4.81∶1、2.66∶1、1.52∶1和0.87∶1的5组试验饲料对红螯光壳螯虾[初始体质量(1.72±0.01)g]相关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8周试验结果表明,CHO∶L比例为2.66∶1时,红螯光壳螯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达到最高。高比例的CHO∶L(10.75∶1)和低比例的CHO∶L(0.87∶1)都会显著地抑制(P<0.05)红螯光壳螯虾的生长和饲料的利用。饲料脂肪水平为40~145 g/kg时,虾的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力则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CHO∶L对虾胃蛋白酶活力影响显著(P<0.01),CHO∶L为2.66∶1和1.52∶1表现出比较高的活力,显著高于(P<0.05)其它试验组。碳水化合物为156.3~360.4 g/kg范围内,虾淀粉酶活力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1)。红螯光壳螯虾增重率分别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水平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出,红螯光壳螯虾对配合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268.28和120.22 g/kg,相对应的CHO∶L为2.20∶1,且红螯光壳螯虾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要高于对脂肪的利用。
朱欢喜蒋琦辰杨江华黄文婷王庆杨家新
关键词:碳水化合物生理生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