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麻醉
  • 5篇硬膜
  • 5篇硬膜外
  • 4篇硬膜外麻醉
  • 4篇老年
  • 3篇老年人
  • 2篇心率
  • 2篇心率变异
  • 2篇心率变异性
  • 2篇镇痛
  • 2篇清醒
  • 2篇清醒镇静
  • 2篇麻药
  • 2篇局麻
  • 2篇局麻药
  • 1篇胸段
  • 1篇胸段硬膜外
  • 1篇胸段硬膜外麻...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机构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韩城矿务局总...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福田区...

作者

  • 11篇王庭国
  • 7篇吕建瑞
  • 7篇薛荣亮
  • 7篇张珍妮
  • 2篇李芳
  • 1篇吴举民
  • 1篇任从才
  • 1篇杜中义
  • 1篇薛丽
  • 1篇肖亮
  • 1篇李玉红

传媒

  • 6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199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咪唑安定用于老年人全麻诱导时对BIS值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咪唑安定用于老年人全麻诱导时对BIS值及生命体征的影响,为临床上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ASAⅠ~Ⅱ择期手术老年病人30例,A组(n=10)以咪唑安定0.05mg/kg,B组咪唑安定0.1mg/kg,C组咪唑安定0.15mg/kg诱导,观察注药前(T0)、注药后1min(T1)、2min(T2)、3min(T3)、4min(T4)、5min(T5)各点BIS值,HR、MAP、KR、PetCO2。结果:3组患者在注药后BIS值均下降(P〈0.05),组间程度无显著差异,只是C组至最低值时间提前,HR、MAP、RR都较术前降低(P〈0.05),PetCO2升高(P〈0.05),但以C组最为明显。结论: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增加咪唑安定剂量,并不能增加麻醉深度,反而增加呼吸循环抑制。
吕建瑞张珍妮王庭国薛荣亮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老年人
不同镇静方法在老年人硬膜外麻醉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老年人硬膜外麻醉中不同镇静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75例择期于硬膜外麻醉下行改良乳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氟杜组(A组,n=25),咪达唑伦组(B组,n=25)及丙泊酚组(C组,n=25)。分别于麻醉前、意识消失时、切皮时及消除腋窝淋巴结时测定BIS值,HR、SBP、DBP、RR、PetCO2及皮质醇浓度,及相应时点OAA/S评分。结果:A组BIS值处于睡眠状态,PetCO2、SBP、DBP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B组BIS值较A组下降明显(P<0.05),但伴有HR、SBP、RR、DBP降低(P<0.05)及PetCO2升高(P<0.05),C组BIS值处于麻醉状态,但HR、SBP、RR、DBP、皮质醇下降较术前及A、B两组明显(P<0.05)。结论:A组镇静方法不能消除术中应激及术后回忆,B组不能消除术中应激但无术后回忆,C组可完全消除术中应激及术后回忆,但伴有较明显的循环呼吸功能抑制。
吕建瑞杜中义张珍妮王庭国薛荣亮
关键词:清醒镇静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改良乳癌根治术
老年人麻醉有关问题的商榷(附1239例病案分析)
1991年
介绍了6年来1239例老年病人的麻醉经验,发现术前合并心肺疾患较多。强调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对有严重心律失常药物难以控制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以保证安全。着重提出:老年人上腹部手术麻醉选择,主张对心肺诸备功能良好者,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心肺功能欠佳者除采用硬外麻醉,尚应进行清醒气管插管;老年急腹症伴感染性休克的病人,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先硬外穿刺置管局麻下开始手术,待循环呼吸稳定后,酌情硬外管注药;病情危重休克未改善者,清醒插管后复合全麻,术中加强呼吸循环监测,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吴举民王庭国刘建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老年人气管内
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椎管内麻醉的效果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椎管内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0例椎管内麻醉下实施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辅助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后的HR、SBP、DBP、SpO_2、RR、P_(ET)CO_2水平,记录两组的术后苏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插管后、切皮后的HR、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椎管内麻醉显效快,安全性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庭国彭俊旭任从才肖亮李玉红
关键词:舒芬太尼咪达唑仑椎管内麻醉
不同气腹压力下婴幼儿腹腔镜手术中P_(ET)CO_2与PCO_2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气腹压力下婴幼儿腹腔镜手术中PETCO2和PCO2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对36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婴幼儿按气腹压力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气腹压力8mmHg)、B组(气腹压力10mmHg)和C组(气腹压力12mmHg),每组12例。于气腹前5min、气腹后10、30min以及放气后5min记录HR、MAP、SpO2、PETCO2,同时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ETTCO2值与PCO2值的对照,并计算Pa—ETCO2。结果:气腹后3组患儿HR、MAP均较前增高(P<0.01),3组患儿PETCO2与PCO2均有良好相关性(P<0.01),C组二者的相关性较A、B组减弱。结论;在腹腔镜气腹压力为8~12mmHg时,P盯CO2可取代PCO2,成为围术期重要的监测指标。
李芳王庭国张珍妮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氯普鲁卡因用于胸段硬膜外麻醉时对心率变异性及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2.0%氯普鲁卡因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麻醉时对心率变异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氯普鲁卡因)、对照组(1.5%利多卡因),观察其心率变异性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都有下降,以氯普鲁卡因组明显,肺功能Vc、FVc、FVc1、MMV都有下降,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氯普鲁卡因用于胸段硬膜外阻滞可降低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肺功能,但可安全使用。
王庭国张珍妮吕建瑞
关键词:麻醉硬膜外心率氯普鲁卡因
硬膜外麻醉期间镇静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05年
王庭国张珍妮吕建瑞薛荣亮
关键词:麻醉期间临床麻醉医师脑电双频指数镇静镇痛药术中知晓给药方法
不同局麻药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心率变异性及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观察不同局麻药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心率变异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上胸段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20g/L氯普鲁卡因组,n=30),B组(15g/L利多卡因,n=30),观察其阻滞前、阻滞后5,10,15,20,30min时HR,SBP,DBP,SpO2及HRV和Vc,FVc,FVc1,MMV的变化.结果A组阻滞后5,10,15min较阻滞前及B组HRV,HR,SBP,DBP均有所下降(P<0.05).A组及B组于阻滞后10min VC,FVC,FVc1,MMV都较阻滞前下降(P<0.05).结论用20g/L氯普鲁卡因和15g/L利多卡因行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可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减慢心率及降低血压.
王庭国吕建瑞薛荣亮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呼吸功能试验
不同局麻药的颈丛阻滞效果及对Q-T间期和Q-T离散度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不同局麻药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其对Q-T间期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或Ⅱ级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罗哌卡因组(Ⅰ组),布比卡因组(Ⅱ组),罗哌/利多卡因组(Ⅲ组),布比/利多卡因组(Ⅳ组),各组分别用3.75g/L罗哌卡因、3.75g/L布比卡因、3.75g/L罗哌卡因/10.0g/L利多卡因及3.75g/L布比卡因/10.0g/L利多卡因20mL行颈丛神经阻滞,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麻醉前(T0),麻醉即刻(T1),麻醉后10min(T2),30min(T3),1h(T4)及手术结束即刻(T5)的HR,MAP,SpO2,RR,PetCO2,同时记录各时间点的Q-T,Q-Td及校正后的Q-Td(Q-Tcd).结果:Ⅰ,Ⅱ组;Ⅲ,Ⅳ组麻醉效果相似(P>0.05),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各组对抬头肌力的影响:Ⅱ组强于I组(P<0.05),Ⅳ组与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HR,MAP在麻醉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在临床安全范围;SpO2,RR,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T间期、Q-Td,Q-Tcd麻醉后均延长,其中以II组延长最为明显(P<0.01).结论:不同局麻药及其配伍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能满足临床麻醉需要,罗哌卡因、罗哌/利多卡因对Q-T间期、Q-Td影响小,临床应用更为安全.
李芳王庭国张珍妮薛荣亮
关键词:颈丛神经传导阻滞Q-T间期Q-T离散度
不同镇痛方式对老年患者开胸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方式对老年患者开胸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ASA~级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及硬膜外镇痛组。检测术前、术后24h、48h、72h时FVC、FEV(1.0)、MMF及PaO2、PaCO2、D(A-a)O2。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FVC、FEV(1.0)、MMF及PaO2均下降(P<0.05),而D(A-a)O2均上升(P<0.05),但硬膜外镇痛组优于静脉镇痛组(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镇痛可明显改善术后肺功能,促进肺内氧合,是一种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
王庭国薛敏强薛丽吕建瑞薛荣亮
关键词:肺功能肺功能恢复开胸术后老年患者镇痛方式连续硬膜外镇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