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伟

作品数:9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驱油
  • 2篇油气
  • 2篇采收率
  • 2篇储层
  • 1篇地震属性
  • 1篇动态粘弹性
  • 1篇断层
  • 1篇断层封闭
  • 1篇断层封闭性
  • 1篇盐水
  • 1篇盐岩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物理
  • 1篇岩石物理分析
  • 1篇氧化法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藏
  • 1篇油剂
  • 1篇油气分布
  • 1篇油气田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9篇王志伟
  • 5篇周阳
  • 5篇康万利
  • 5篇孟令伟
  • 4篇刘述忍
  • 3篇王志伟
  • 2篇张本华
  • 2篇武群虎
  • 2篇张凯
  • 2篇张在振
  • 1篇孙明波
  • 1篇杨彬
  • 1篇周红科
  • 1篇刘少斌
  • 1篇于世娜
  • 1篇谢宗奎
  • 1篇王明
  • 1篇潘越
  • 1篇高晓辉
  • 1篇刘莉萍

传媒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油田化学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海洋石油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2009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3
  • 1篇2010
  • 4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硫离子对HPAM溶液黏度的影响及除硫方法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针对含硫油田污水配聚问题,研究了硫离子S2-对HPAM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及除硫方法.相同浓度(1300mg/L)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在相同NaC l盐度下(2125.6、3105.7、5184.2、6818.8 mg/L)随S2-质量浓度增大(2.5-50 mg/L)而减小,在相同S2-质量浓度下随盐度增大而减小。绘制了2个盐度(2125.6和5184.2 mg/L)、3或4个S2-质量浓度(0、8.125、15、35 mg/L)下的7条聚合物溶液黏度μ-聚合物质量浓度C(500-5000 mg/L)关系曲线,由实测数据拟合了描述μ=f(C)关系的7个一元二次方程。研究了除硫的方法,通入O3可将溶液中的硫离子完全除去,加入H2O2或通入空气只能部分除去硫离子,剩余S2-浓度的高低取决于初始S2-浓度的高低。
孟令伟康万利刘莉萍周阳王志伟刘述忍
关键词:聚合物水溶液除硫氧化法驱油聚合物
基于自组织的两亲聚合物驱油剂粘弹性的影响机理被引量:16
2010年
通过测定疏水缔合两亲聚合物(HAP)黏浓关系曲线,确定其临界缔合浓度(CAC)为800mg/L。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CAC前后溶液的微观结构形貌,证实溶液中存在超分子自组织网络结构。利用MCR301流变仪,探讨了Na+、K+、Ca2+、Mg2+、S2-对动态粘弹性和稳态剪切流变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离子均使HAP体系的弹性模量G′降低,其降低幅度符合指数递减规律,且二价金属阳离子的影响大于一价金属阳离子。从自组织微观结构角度深入探讨了聚集体缔合结构变化对聚合物粘弹性的影响机理。
孟令伟康万利刘述忍周阳王志伟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动态粘弹性
聚磺钻井液高温过度交联的控制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磺化处理剂(磺甲基酚醛树脂、磺化褐煤等)的高温过度交联,是影响磺化钻井液,尤其是高密度饱和盐水磺化钻井液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了磺化处理剂高温交联的机理及影响因素,通过磺化处理剂水溶液评价和钻井液评价实验,评选出了能有效抑制磺化处理剂交联反应的交联抑制剂,开发出了控制磺化处理剂交联程度的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出的两种磺化钻井液交联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磺化处理剂的过度交联,显著改善磺化钻井液的高温稳定性。
孙明波高晓辉潘越王志伟
关键词:深井钻井液磺甲基酚醛树脂饱和盐水
渤海海域埕岛低凸起东部南区新生代断裂系统及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被引量:4
2021年
埕岛低凸起东部南区新生代受控于伸展与走滑作用,断裂构造复杂,传统认为中深层北东向与近东西向断层属于同期同沉积断层。针对这一观点及引起的问题,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运用构造地质理论解析断裂系统。研究区主要发育正断层、走滑正断层两种类型,断开层位有基底—东营组、平原组—东营组、平原组—基底三种情况,现今断裂以东营组与馆陶组之间的区域不整合面为时限划分为两期断裂系统。早期断裂主要切开基底—东下段,属于同沉积断层;晚期断裂主要切开平原组—东营组,可断达基底,其发育受早期断裂制约。北东向与近东西向断层分别属于早晚两期断裂系统,对油气分布各起关键性控制作用:先期基底升降引起的伸展作用形成北东向断层,控制洼槽地貌与深水重力流沉积环境,发育了连片的层状砂质碎屑流;后期郯庐断裂右行走滑派生了近东西向雁列断层,断层面既充当储层上倾方向的遮挡条件,又在东西向挤压时封闭性变差而变成油气垂向运移通道,断层及断层作用控制了圈闭分布与油气聚集的有序性,自东向西,圈闭及油水界面依次升高且充满度变小,呈全充满、欠充满、半充满等状态。断裂系统研究将地质体置于一定的构造应力场中,分析断层组合的空间排列和交切关系以及断层的力学机制和位移特征等,探究时空演化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断裂系统研究方法在构造作用叠合区具有适宜性,对该区及类似地区的勘探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谢宗奎王志伟王志伟王明王明张在振杨彬孙士杰黄元俊
关键词:构造应力断层封闭性油气运移
胜利海上油田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层描述与开发调整被引量:4
2022年
下古生界潜山油藏是胜利海上油田的重要开发区块,由于储层埋深大、非均质性强、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因此开发井油气产能差异较大。为了保障下古生界潜山油藏高效合理开发,文中开展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分析、储集体发育模式研究及储集体预测技术攻关,弄清了储层发育规律,提出了开发调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层发育受岩性、断层和残留地层厚度等3个方面的影响,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距潜山顶面200 m范围以内;受多期构造应力叠加作用控制,有效储层沿断层周围展布,以裂缝型储集空间为主;形成了多方法、多参数融合的断层+裂缝+溶蚀复合储集体预测技术,实现了下古生界潜山油藏有效储层的定量预测。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层开发调整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为后续潜山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王志伟王志伟张凯张本华武群虎刘少斌周红科
关键词:储层特征胜利海上油田
自发乳化微观驱油机理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利用可视化的微观光刻模型,通过显微观察和录像手段,直接观测了自发乳化驱油方法驱替水驱后的柱状残余油、岛状残余油、膜状残余油和盲端残余油时发生的现象,详细研究了自发乳化驱油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微观机理,即:减小毛管力、界面扰动"拉油"、弹性变形"挤油"、降低界面张力和乳化液滴通过堵塞孔喉提高波及系数等,进一步完善了自发乳化驱油方法理论体系。
康万利刘述忍孟令伟王志伟周阳
关键词:微观驱油机理采收率
基于井震裂缝识别敏感性参数模型的碳酸盐岩储层裂缝预测方法被引量:1
2023年
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单一测井或地震方法识别裂缝存在局限性,为此,提出了基于井震裂缝识别敏感性参数模型的碳酸盐岩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基于岩石物理分析,根据成像测井资料以及井点裂缝解释成果,建立了分层段测井井点裂缝识别敏感性参数(FISP)模型;以基于地质和测井多井解释结果划分的优质裂缝储层为判别依据,优选井旁道地震属性,以测井井点裂缝识别敏感性参数为参照,构建了基于井旁道地震属性的裂缝识别敏感性参数(FISPSA)模型;建立了基于测井、地震裂缝识别敏感性参数模型的储层裂缝预测技术路线和方法流程,实现了裂缝发育三维地震预测,形成了适用于潜山碳酸盐岩油藏的基于井震裂缝识别敏感性参数模型的三维地震裂缝预测方法。渤海湾盆地胜利油田埕岛潜山油藏实际应用取得了与实钻裂缝吻合一致的预测效果,表明了基于井震裂缝识别敏感性参数模型的三维地震裂缝预测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在同类地区裂缝性潜山油藏裂缝检测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王志伟王志伟张凯武群虎张本华于世娜吴彦佳
关键词:地震属性井震结合岩石物理分析
烷醇酰胺表活剂与大庆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本文研究了烷醇酰胺类的表面活性剂与大庆原油的界面张力。改变烷醇酰胺碳链长度、温度变化、矿化度以及聚合物、NaCl、弱碱(NaHCO3、Na2CO3)的浓度变化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混合碳链的非离子表活剂脂肪酸烷醇酰胺(N...
孟令伟康万利刘述忍周阳王志伟
关键词: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
文献传递
聚驱后等流度提高采收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聚合物驱是高含水油田广泛采用的一种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由于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聚驱后仍有50%的剩余油滞留地下。聚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采用非均质岩心和均质岩心,研究了等流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聚驱后等流度非均质岩心驱替采收率还可以提高22%(OOIP),总采收率可以达到80%(OOIP);同时,等流度驱替后的岩心照片可以清楚看到岩心不同部位驱替效果明显,高中渗透部位动用程度较大,低渗层残余油也大部分被动用,基本实现等流度驱油。均质岩心等流度驱采收率在聚驱后也可提高15.4%(OOIP),最终采收率达77.9%。与目前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措施相比,等流度方法驱油效果更好,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孟令伟康万利王志伟周阳
关键词:油气田开发工程非均质驱油效果采收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