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燕

作品数:32 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护理
  • 7篇老年
  • 5篇老年患者
  • 4篇新生儿
  • 4篇通气
  • 4篇慢性
  • 3篇气管
  • 3篇康复
  • 3篇机械通气
  • 3篇肺炎
  • 2篇新生儿PIC...
  • 2篇心理
  • 2篇压疮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神经系统疾病
  • 2篇失重状态
  • 2篇退伍
  • 2篇退伍老兵
  • 2篇皮肤

机构

  • 20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邯郸市第一医...
  • 3篇解放军第四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29篇王志燕
  • 9篇高艳红
  • 5篇李丰霞
  • 4篇金国萍
  • 3篇王建荣
  • 3篇刘长庭
  • 3篇杨晶
  • 3篇赵丽
  • 3篇杨丽
  • 2篇尚会灵
  • 2篇方向群
  • 2篇朱晓群
  • 2篇吴晓芳
  • 2篇梁彩霞
  • 2篇张艳
  • 2篇李艳民
  • 1篇乐惠飞
  • 1篇乔慧
  • 1篇娄晓宁
  • 1篇孙玉梅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华现代护理...
  • 3篇中国科技期刊...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国转化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罹患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高龄退伍老兵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罹患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病变高龄退伍老兵重症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5年医院神经内科以及呼吸科住院的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病变的重症高龄退伍老兵73例,根据患者有无发生吸入性肺炎分为两组,吸入性肺炎组35例及无吸入性肺炎组38例,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管饲喂养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73名患者中有35人发生了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47.9%;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误吸、喂养持续时间及喂养时床头抬高角度<30°是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建议在这类患者护理管理中,优化喂养持续时间以及床头抬高30~45°以减少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王志燕高艳红黄莉方向群王建荣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吸入性肺炎
护士主导的关于肺康复的多学科课程在老年男性COPD患者初级保健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关于肺康复的多学科课程在COPD患者初级护理保健中,对肺功能、生活质量、以及病情恶化方面的影响。方法:103名老年COPD男性患者随机分组进行1年的纵向研究,对肺功能、生活质量、病情恶化程度进行评估。...
王志燕金国萍修杰王丹汪艳华陈小霞娄晓宁高艳红
关键词:初级保健康复
文献传递
止血带固定气管切开套管的最佳更换时间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橡胶止血带固定气管切开套管的最佳更换时间。方法 6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固定外套管的布带穿过止血带代替气管套管固定带,根据更换频率分为3~6d组、7~10d组、11~15d组,每组20例,连续观察3个月,分别观察颈部皮肤损害情况、止血带的变化、气管切开套管的移动率。结果气管切开周围局部皮肤损害程度及止血带变化情况,随着止血带更换时间延长而加重(P<0.05),气管切开套管移动率随着更换频率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止血带固定气管切开套管7~10d更换1次较为合适,可以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王志燕金国萍高艳红刘长庭
关键词:气管切开固定带皮肤损害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综合康复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复发情况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0例有活动能力、反复发作的COPD患者每周3次给予COPD专项康复治疗方案,包括家庭氧疗、呼吸训练、身体锻炼和健康教育等。6个月后,与治疗前的复发情况和生活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平均每人在半年内住院2.5次,每次15d;干预后平均每人在半年内住院1.3次,每次9d。干预前0~1级0例,2~3级2例,4~5级8例;干预后0~1级5例,2~3级1例,4~5级4例。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康复能降低COPD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张鑫王志燕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综合康复护理
锥形气囊气管导管与传统气管导管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锥形气囊气管导管与传统气囊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其他结局指标的影响。方法系统性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并辅以人工手动检索,严格按照入排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8组研究),共3858例患者。与传统气囊气管导管相比,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可以降低VAP发生率(OR=0.52;95%CI:0.39~0.68;P<0.01),降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P均<0.01)。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可以降低VAP发生率,但由于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数量较少、质量欠佳,需要纳入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李昕王志燕王志燕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META分析
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提供护理经验。方法 76例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均连续干预12周。对比观察2组干预前后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总分及主要项目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以及抑郁症状(SDS)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ODI总分及疼痛、自理、睡眠、坐、社会5个主要项目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ODI总分及疼痛、自理、睡眠、坐和社会5个主要项目得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2组腰VAS评分及下肢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D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腰VAS评分、下肢V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康复效果,减少患者腰、下肢疼痛,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赵丽段冬云王志燕刘纪鲁刘伟
关键词:椎间融合术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症状
104名骨与关节损伤舰艇官兵的心理护理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通过对骨与关节损伤术后的舰艇官兵患者进行筛查与心理护理干预,并评估其效果,为建立有效的舰艇官兵心理护理干预策略模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事件影响量表(IES-R)、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接受骨与关节损伤手术的104例舰艇官兵进行心理评估,以其中HAMA总分14分以上且自愿参加研究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施联合心理护理的实验组和实施基础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护理1周后,分别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实施IES-R及HAMA测评,进行对比研究,评估联合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结果 (1)实验组IES-R得分,干预前(44.25±3.12)与干预后(20.38±1.6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的IES-R得分,实验组(20.38 ± 1.69)与对照组(40.95 ±2.5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HAMA得分,干预前(18.62 ±2.42)与干预后(6.54±1.5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的HAMA得分,实验组(6.54±1.55)与对照组(15.28 ±1.9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与关节损伤的舰艇官兵实施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纠正、缓解骨与关节损伤术后的应激、焦虑,使其身心得到更好的康复,是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方法.
赵丽杨敏段冬云王志燕
关键词:骨与关节损伤心理护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舰艇官兵
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气道压力报警认知与处理的研究进展
2012年
目的阐述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力报警的认知情况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为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分析各种气道压力报警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加强对ICU护士机械通气相关知识培训。结果提高ICU护士对呼吸机管理的能力。结论及时、准确地判断呼吸机报警原因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成功的关键。
朱晓群王志燕高艳红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机械通气报警
优质护理管理之新生儿picc将如何运用
2022年
分析优质护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应用PICC技术的患儿110例,将其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儿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做好各项基础记录工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各项数据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实验组患儿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发挥PICC的作用与价值,其对于患儿健康恢复有着重要帮助,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王志燕梁彩霞李丰霞
关键词:优质护理新生儿PICC
不同翻身角度对老年卧床患者皮肤受压及生命体征的影响被引量:30
2009年
目的比较侧卧30°与90°皮肤压红面积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找出适合老年卧床患者翻身的方法。方法选择10例长期卧床的高龄患者,分别观察侧卧30°和90°的卧位2 h后皮肤发红部位、面积及侧卧前、侧卧10 min3、0 min6、0 min后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侧卧90°皮肤受压发红部位数及发红平均面积数均大于侧卧30°(P<0.05)。侧卧前与侧卧后10 min、30 min比较,心率、血压均有所升高(P<0.05),但侧卧前与其它侧卧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脉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侧卧30°对皮肤受压部位预防压疮的效果优于侧卧90°。应加强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改变体位时生命体征的观察。
王志燕朱晓群杨晶杨丽
关键词:压疮侧卧老年患者生命体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