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叶
- 作品数:16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遥感与地球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崇明县土壤主要理化指标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被引量:24
- 2010年
- 于上海市崇明县(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岛)采集0~20cm表层土壤样品128个,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土壤电导率、容重、pH值等数据,研究土壤特性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崇明3岛有效磷和电导率的分布具有强变异性,pH值的变异强度最弱,其他土壤特性均具有中等变异强度。土壤容重和pH值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而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空间相关性最弱,其分布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Kriging空间插值分析表明,受农事活动和城镇效应的影响,崇明岛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人为活动比较密集的地区,土壤容重和pH值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呈现由东西两端向岛中央递减的趋势。崇明岛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两两间呈显著相关关系(α=0.01)。
- 孙玉冰邓守彦李德志宋云李红周燕王春叶赵鲁青李立科
- 关键词:土壤理化特性地统计学GIS
- 崇明岛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被引量:12
- 2009年
- 以上海市崇明县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中的地统计分析模块的普通克里格方法进行空间插值作图,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多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崇明县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崇明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Zn>Cu>Cr>Pb.主要重金属污染为镉,平均单项污染指数为1.05,属于轻度污染.所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为0.22~2.59,平均0.88,污染程度达警戒级,但总体污染状况仍属较清洁(尚清洁样点占72.39%).
- 周燕李德志宋云李红柯世朕王春叶孙玉冰李立科赵鲁青
-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 崇明三岛土壤主要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被引量:8
- 2009年
- 2007年采集了崇明三岛(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土壤表层(0~20cm)土样135个,测试和分析了其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在ArcGIS9.1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和叠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土壤主要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崇明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条带状或斑块状分布,以城桥镇和堡镇为两个高值中心,分别向西北和东北逐渐递减.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分别呈现斑块状和条带状分布,且二者的分布基本呈互补趋势(有效磷含量高的地方一般有效钾含量很低).与1980年数据相对比,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20多年来没有明显变化,而有效磷含量明显升高,有效钾含量有所降低.这表明崇明三岛存在一定程度的施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 宋云李德志周燕李红柯世朕孙玉冰王春叶赵鲁青李立科
- 关键词:土壤养分GIS
-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上海崇明植被覆盖度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31
- 2009年
- 通过研究崇明植被覆盖度及其景观特征历时17年的动态变化,再现了城市化进程对自然景观的干扰过程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用TM/ETM+遥感影像解译区域植被覆盖度并进行其等级结构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6年间,经济发展迅速的崇明,其植被系统经历了从严重破坏到逐步恢复的过程.1989-2001年间,崇明县乡镇区和农场区植被受到破坏都较为严重;2001-2006年间,这种趋势在乡镇区没有根本改变,但农场区在这一期间植被覆盖度增加,植被覆盖度的等级结构也获得改善,而这一过程对全县植被系统的恢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李红李德志宋云周燕柯世朕王春叶孙玉冰李立科赵鲁青
- 关键词:城市化植被覆盖度遥感影像
- 上海崇明县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植被覆盖度是用于描述和评价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基于1989、2001、2006年的TM/ETM+遥感数据,以上海市崇明县为研究区域,利用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出不同时期内崇明县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1年,植被覆盖度负向变化地表约10.17%,正向变化约20.58%,乡镇和湿地区域正向变化的面积大于负向变化,农场区域则相反;2001-2006年,负向变化约29.1%,正向变化约12%,农场和湿地区域正向变化的面积大于负向变化,乡镇区域则相反,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各土地用地类型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呈现出生态退化的趋势。
- 李红卢振兰李德志周燕宋云柯世朕孙玉冰王春叶赵鲁青李立科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遥感影像植被
- 基于遥感和GIS方法的千岛湖区景观格局与植被指数的研究
- 首先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及集合群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选取合适的植被指数,并建立指数模型。基于1992年的TM遥感数据,以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区的典型岛屿化生境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和GIS方法对其空间景...
- 王春叶
- 关键词:NDVI遥感影像GIS千岛湖
- 文献传递
- 环境资源时空耦合异质性及其对克隆植物的生态影响
- 2008年
- 分析了环境资源的同质或异质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耦合效应对克隆植物的一些特性,如生理整合、形态和生理可塑性、觅食行为、劳动分工、风险分摊等所产生的生态影响。通过对一些经典理论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述、扩展和引申,提出了有关克隆植物对各类时空耦合异质生境响应对策的一些新的理论预测。同时对迄今为止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作了预测和展望。
- 范旭丽李德志王超华柯世朕李红周燕宋云孙玉冰王春叶
- 关键词:克隆植物时空异质性生态效应
- 克隆植物中的劳动分工及其生态学效应被引量:9
- 2008年
- 劳动分工是经济进步的发动机,克隆植物也具有与经济学相类似的劳动分工现象。环境异质性、分株专化与合作以及分株潜在的生长独立性是克隆植物劳动分工发生的基本条件。根据发生条件可以把克隆植物劳动分工分为环境诱导型和遗传型两种。克隆植物能够通过利用形态或生理可塑性和生理整合、劳动分工机制实现对生境中异质性资源的有效利用。克隆植物劳动分工的生态学效应在于:提高对局部资源的摄食效率、克服局域资源限制、实现生物量的增益与适合度的提升,上述效应的机理可以用经济学边际成本分析和规模报酬规律来解释。同时,劳动分工还能提高种间竞争力、增强觅食有效性、减弱种内自疏,但同时,克隆植物在不稳定环境下的劳动分工效应也会增加生存风险。随着现代生物学研究手段的不断应用,有关克隆植物劳动分工的研究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 柯世朕李德志范旭丽王超华周燕李红宋云王春叶孙玉冰
- 关键词:劳动分工克隆植物空间异质性生理整合
- 围垦对椒江口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通过对椒江口(28.67°~28.69°N,121.45°~121.62°E)浮游植物进行的3次采样调查(2007年7月、2008年7月和2010年8月),并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167种,三个年份分别为101、96和117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别为20.34×103个/L、266.94×103个/L和66.94×103个/L;Shannon-Wiener指数(H’)分别为1.95、0.60和0.40.围垦前和围垦结束后优势种包括硅藻(Bacillariophyta)和甲藻(Pyrrophyta),如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jonesianus)、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radiat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和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delicatula)等;围垦中只有硅藻,如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lorenzianus)和布氏双尾藻(Ditylumbrightwellii).围垦促进了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大幅度提升,但改变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降低了其稳定性和均衡性.CCA分析表明,pH、温度、氮/磷/硅营养盐、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水质参数;影响绿藻(Chlorophyta)、硅藻、蓝藻(Cyanophyta)和甲藻的主要水质参数分别为溶解氧、石油、温度和化学需氧量.长时间尺度与短时时间尺度分析得出相似的结论,围垦前后椒江口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均发生相应变化.
- 王春叶周斌丁晓东黄备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围垦
- 基于遥感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生态红线划分——以浙江省海岸带为例
- 海岸带地处海陆之交,凭借其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世界各国开发的重要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大片海滨湿地丧失、近海水域富营养化、渔业资源衰退、海平面上升等,加之一系列海上污染事件,海岸带结构改变,功能和可持...
- 王春叶
-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海岸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