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OLMaster与接触式A超测量白内障患者和正常人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的比较研究
- 王晓悦白俊兴刘陇黔
-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全视野视网膜电图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进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ERG)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析其在F-ERG及OCT上的特异性表现。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RP的患者37例(74只眼)及正常志愿者38例(76只眼)分别行F-ERG及OCT检查,分析其在F-ERG及OCT检查中的差异。结果 RP患者F-ERG中暗适应0.01 ERG b波潜伏时为(73.24±6.42)ms、b波振幅为(22.87±22.48)μV;暗适应3.0 ERG a波潜伏时为(24.57±6.30)ms,a波振幅为(35.45±25.54)μV,b波潜伏时为(48.19±8.18)ms,b波振幅为(119.47±50.89)μV;明适应3.0 ERG a波潜伏时为(21.01±4.86)ms,a波振幅为(12.59±13.43)μV,b波潜伏时为(38.43±5.00)ms,b波振幅为(27.19±38.12)μV。正常志愿者F-ERG中暗适应0.01 ERG b波潜伏时为(72.63±3.49)ms、b波振幅为(86.36±21.57)μV;暗适应3.0 ERG a波潜伏时为(22.88±1.62)ms,a波振幅为(210.74±43.57)μV,b波潜伏时为(42.59±2.60)ms,b波振幅为(398.29±62.42)μV;明适应3.0 ERG a波潜伏时为(16.61±0.87)ms,a波振幅为(54.26±19.64)μV,b波潜伏时为(33.29±1.11)ms,b波振幅为(176.98±63.44)μV。两组之间除了暗适应0.01 ERG b波潜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48),其余各种反应之间a、b波的潜伏时及振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P患者OCT所示以黄斑中心凹为圆点直径1 mm范围视网膜厚度为(218.66±74.14)mm,3 mm范围为(275.03±47.85)mm,6mm范围为(247.37±46.44)mm;正常志愿者OCT所示以黄斑中心凹为圆点直径1 mm范围视网膜厚度为(250.38±15.79)mm,3 mm范围为(323.64±17.26)mm,6 mm范围为(283.44±12.50)mm;两组之间的差异在各个范围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P患者在F-ERG上表现出各个反应的潜伏时延迟振幅降低,OCT上表现出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厚度变薄。因此,F-ERG和OCT可以有效地评价RP患者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的功能,可作为诊断RP疾病的有效方法。
- 包力王晓悦杜采凤孟丹刘陇黔
- 关键词: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振幅视网膜厚度
-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全视野视网膜电图特征观察
- 2020年
- 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患者的全视野ERG(ff-ERG)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确诊为AZOOR的42例患者62只眼(AZOOR组)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眼底均无明显局限病灶。62只眼中,BCVA<0.1者16只眼,0.1≤BCVA≤0.5者27只眼,BCVA>0.5者19只眼。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就诊并通过眼科详细检查排除包括屈光不正在内的所有眼部病变的正常志愿者40名8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眼均采用德国Roland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行ff-ERG检测。分别记录暗适应0.01 ERG、暗适应3.0 ERG、暗适应3.0振荡电位、明适应3.0 ERG及明适应30 Hz闪烁ERG各反应诱发出的波形峰时及振幅。两组之间ff-ERG各反应峰时及振幅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AZOOR组组内不同BCVA患眼之间ff-ERG各反应峰时和振幅的比较采用方差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ZOOR组暗适应0.01 ERG b波(t=3.601、-6.120)、暗适应3.0 ERG a波和b波(t=2.627、-4.263、3.719、-5.866)、暗适应3.0振荡电位P2波(t=-6.625)、明适应3.0 ERG a波和b波(t=3.762、-3.612、3.648、-3.739)及明适应30 Hz闪烁ERG P波(t=-3.832)峰时均明显延迟,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ZOOR组组内不同BCVA患眼比较,其暗适应0.01 ERG b波振幅(F=3.950)、暗适应3.0 ERG a波峰时和b波振幅(F=4.408、4.876)、暗适应3.0振荡电位P2波振幅(F=4.295)、明适应3.0 ERG b波振幅(F=4.344)以及明适应30 Hz闪烁ERG P波振幅(F=4.48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反应波形峰时、振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0.1≤BCVA≤0.5及BCVA>0.5者比较,BCVA<0.1者暗适应0.01 ERG b波、暗适应3.0 ERG b波、暗适应3.0振荡电位P2波、明适应3.0 ERG b波和明适应30 Hz闪烁ERG P波振幅均明显降低,暗适应3.0 ERG a波峰时明显延迟,差异�
- 包力杨涛王晓悦
- 关键词:视网膜疾病视网膜电描记术
- 四川省某县乡村小学学龄期儿童近视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对四川省某县乡村小学学龄期儿童近视及视疲劳状况及其眼保护意识进行调查,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乡村儿童眼保护意识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法,在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间,对四川省某县乡村小学学龄期儿童的近视状况及眼保护意识进行调查。结果共发出问卷13116份,收回13116份,其中有效问卷12854份。12854人中已确认为近视者2882例,近视率为22.42%。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长时间连续用眼不休息、每天使用电子媒体时间过长、走路时看书或看手机、昏暗或强光下看书以及长期睡眠不足都是该县乡村小学生近视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对儿童视力保护方式的调查中发现该县乡村学龄期儿童的眼保护意识较薄弱,普及范围不足。对眼保护知识来源的调查可见对该县乡村学龄期儿童眼睛保护意识影响最重要的是医生、家长和老师。结论该县乡村小学学龄期儿童近视发生率较高,并且影响眼部健康、造成近视的各项因素普遍存在,视觉保护意识较弱,因此应在提高儿童视觉保护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对乡村教师、儿童及其家长视觉保护意识的培养。
- 王晓悦王晓悦
- 关键词:近视学龄期儿童影响因素
- 多发性硬化患者不同空间频率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与正常者是否有差别。方法将2011年9月-2012年4月就诊并确诊为MS患者18例(36只眼)及正常志愿者20例(40只眼)分别进行高(15′)、低(60′)空间频率下P-VEP检查,比较在2种不同空间频率下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MS患者P-VEP在高空间频率下P100波潜伏时为(120.50±13.04)ms,比正常者(109.21±5.38)ms延迟(P<0.05),在低空间频率下P100波潜伏时为(109.57±12.87)ms,比正常者(103.31±5.45)ms延迟(P<0.05)。MS患者在高空间频率下P100波振幅为(9.17±5.69)μV,比正常者(15.69±8.45)μV降低(P<0.05),在低空间频率下P100波振幅为(11.93±16.75)μV,与正常者振幅(13.47±9.24)μ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MS患者组按照矫正视力的不同分为视力≥1.0组和<1.0组,其中矫正视力≥1.0组在高空间频率下潜伏时为(113.43±8.28)ms,振幅为(12.94±5.46)μV;低空间频率下潜伏时为(111.13±11.50)ms,振幅为(11.57±5.60)μV。矫正视力<1.0组在高空间频率下潜伏时为(126.69±13.49)ms,振幅为(5.87±3.43)μV;低空间频率下潜伏时为(108.26±14.11)ms,振幅为(12.24±5.82)μV。矫正视力不同的两组在低空间频率下潜伏时和振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者相比,MS患者的P-VEP表现为潜伏时的延迟及振幅的降低,其中高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更为敏感。在临床应用中,高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可能能作为评价MS患者视功能的重要依据。
- 王晓悦刘陇黔杜彩凤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视觉诱发电位空间频率振幅
- 球后视神经炎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球后视神经炎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上的改变。方法对临床上确诊为球后视神经炎的患者34例共41只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30例共38只眼以及无任何眼部疾病的正常者25例共50只眼进行P-VEP检查,比较分析球后视神经炎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正常者相比P-VEP的P100波潜伏时及振幅的改变。结果球后视神经炎组患者P-VEP的P100波潜伏时为(111.93±9.16)ms,振幅为(10.69±7.29)μV;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组患者P100波潜伏时为(115.11±11.91)ms,振幅为(8.29±4.96)μV;正常组P100波潜伏时为(100.61±4.14)ms,振幅为(13.74±4.78)μV。球后视神经炎组患者与正常组相比P-VEP的P100波潜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振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组患者与正常组相比P-VEP的P100波潜伏时与振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组患者与球后视神经炎组患者相比P-VEP的P100波潜伏时与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结论球后视神经炎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P-VEP均有所改变,球后视神经炎患者主要表现为潜伏时的改变,而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在潜伏时与振幅上均有所改变,但两组患者间P-VEP的差别不明显。因此,P-VEP可以作为诊断球后视神经炎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重要依据,但是P-VEP的改变不能作为鉴别诊断视神经炎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指标,若要鉴别这两种疾病还需要联合其他检查手段才能完成。
- 包力王晓悦杜彩凤刘陇黔
- 关键词:球后视神经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振幅
- 儿童屈光状态与各屈光因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了解儿童的眼轴长度(AL)、角膜屈光力(K)及散光等屈光因子及其总散光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获得295例(590眼)平均年龄为8.43(4~14)岁儿童的AL及K值,屈光不正的度数在睫状肌麻痹后由客观检影得到。所有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E)被分为高度近视、中度近视、低度近视、正视、低度远视、中度远视及高度远视7组。比较各组AL、角膜参数的差别,分别分析SE和AL与K、角膜散光和总散光的关系。结果①不同屈光状态组中,高度近视组AL最长,高度远视组AL最短,各组的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度和中度近视组的K值最大,虽然这两组间K值无明显差异,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远视组的K值最小,除与高度远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比其他各组都小(P<0.05)。③SE与K值呈负相关(r=-0.242,P<0.001),与角膜散光呈正相关(r=0.131,P=0.001),与总散光无相关性;AL与角膜散光呈负相关(r=-0.218,P<0.001),与K值及总散光无相关性。④用多元直线回归将AL、K及年龄作为自变量,SE作为因变量构造回归模型,得到的方程为:SE(D)=94.302-2.353×AL-0.948×K-0.169×Age。结论角膜K值越大,眼轴长度越长,眼球的屈光状态越偏向于近视;但高度远视者的角膜K值变大,说明其角膜试图代偿其眼轴长度过短造成的远视成分,以使整个眼球朝正视化的方向发展。总体来说,随着近视程度的增高,近视者的角膜变陡,随着远视度数的增长,远视者的角膜变平。
- 白俊兴包力廖孟王晓悦刘陇黔
- 关键词:屈光不正IOL-MASTER角膜屈光力角膜散光眼轴长度
- 近视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测量不同屈光度的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并诊断为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161例(322只眼)及正常志愿者53例(106只眼)。全部受试者均采用德国卡尔蔡司公司Cirrus HD-OCT 5000进行Macular cube 512×128及EDI HD-OCT模式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测量受试者黄斑中心凹处及中心凹上方、下方、鼻侧、颞侧3、6 mm处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并取平均值。根据屈光度的不同将受试者分为正视组53例(106只眼)、低度近视组(等效屈光度–0.25~–3.00)64例(128只眼)、中度近视组(等效屈光度–3.25~–6.00)47例(94只眼)、高度近视组(等效屈光度<–6.00)50例(100只眼)。所有受试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0.8。分析不同屈光度受试者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42.50±29.86)、(238.46±23.85)、(224.52±26.01)、(211.91±23.07)μm,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20.16±66.00)、(252.39±79.56)、(191.09±103.03)、(121.83±92.54)μm。除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间视网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之间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正视组与中度近视组间脉络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均随屈光不正度数的增加而大体呈变薄的趋势,这可能与近视的形成过程有关。
- 包力杨涛王晓悦刘陇黔
- 关键词:近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视网膜脉络膜厚度
- IOL Master与接触式A型超声测量白内障患者和正常人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通过比较白内障患者与正常人用两种方法测量的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值,观察IOL Master和接触式A型超声测量是否存在差别及其关联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2月期间行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及除屈光不正外没有其他眼部病变的志愿者共89例。分别用IOL Maste和A型超声测量54例(96只眼)白内障患者和35例(70只眼)正常者的前房深度(ACD)和眼轴长度(AL),应用配对t检验对每组两种方法测得的ACD及AL值进行比较,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白内障组和正常者组间两种方法测得的差值是否不同。结果白内障组A型超声和IOL Master测得的ACD值分别是(2.83±0.34)、(3.05±0.39)mm,AL值分别是(23.93±2.46)、(24.27±2.5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者组A型超声和IOL Master测得的ACD值分别是(3.16±0.36)、(3.43±0.46)mm,AL值分别是(24.16±1.61)、(24.49±1.6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系数分别是rACD=0.823(P<0.05)和rAL=0.995(P<0.05)。白内障组和正常者组两种方法测得的ACD差值分别是(0.23±0.23)、(0.28±0.30)mm;AL差值分别是(0.34±0.27)、(0.33±0.15)mm;两组间ACD和AL差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3,0.742)。结论不论是白内障组还是正常者组,用IOL Master测得的ACD及AL值均比A型超声测得的相应值高,但是两种方法测得的值高度相关。白内障组和正常者组用两种方法测得的差值相比无差别;在可测到ACD及AL值的情况下,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值均不受晶状体密度的影响。
- 王晓悦白俊兴刘陇黔黄永志邓杰
- 关键词:IOLMASTER前房深度眼轴长度
- 屈光参差性弱视者对侧眼神经纤维层及黄斑的厚度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比较分析正常眼与屈光参差造成的单眼弱视者对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的厚度及其与眼轴长度(AL)或等效球镜度(SE)的关联性。方法通过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分别获得56例(56眼)屈光参差性弱视者的对侧眼(单眼弱视组)及85例(170眼)年龄相匹配的正常者双眼(对照组)的AL和环视乳头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及黄斑厚度(MT)。结果单眼弱视组的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平均RNFLT(RNFLT-fc)、颞侧RNFLT(RNFLT-t)和下方RNFLT(RNFLT-i)更厚(P均<0.05),鼻侧RNFLT(RNFLT-n)更薄(P<0.05),MT和上方RNFLT(RNFLT-s)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控制年龄、性别及AL或者SE的影响后,进一步比较发现对侧眼组只有RNFLT-t比正常对照组厚(P<0.05)。两组各厚度值与AL/SE的相关性及回归系数也有不同。遮盖组与未遮盖组各量间经比较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者对侧眼的视力与正常者相比没有差异,但是其视网膜的结构与正常者相比仍然存在异常。遮盖对对侧眼视网膜的结构未造成改变。AL或SE会对RNFLT的测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 白俊兴王晓悦刘陇黔
- 关键词:屈光参差性弱视对侧眼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