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外翻
  • 6篇手术
  • 5篇跖骨
  • 5篇外科
  • 5篇截骨
  • 5篇截骨术
  • 5篇畸形
  • 4篇[足母]外翻
  • 3篇手术治疗
  • 3篇术式
  • 3篇术式选择
  • 3篇外科治疗
  • 3篇疗效
  • 3篇关节
  • 2篇软骨
  • 2篇软骨病
  • 2篇术后
  • 2篇前足
  • 2篇足跟
  • 2篇足畸形

机构

  • 16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宁波市第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19篇王正义
  • 9篇陈兆军
  • 5篇林顺福
  • 4篇陈宇明
  • 3篇吴俊德
  • 2篇江军
  • 2篇祁印泽
  • 2篇李昕宇
  • 2篇田向东
  • 2篇马显志
  • 2篇马占华
  • 2篇曾延峰
  • 2篇王庆甫
  • 1篇徐向阳
  • 1篇张建中
  • 1篇潘勇卫
  • 1篇黄沪
  • 1篇鲍同柱
  • 1篇俞光荣
  • 1篇王剑

传媒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跟内侧皮神经卡压一例报告
2008年
患者女,30岁。右足跟跖底内侧疼痛2年加重半年就诊。2002年夏,患者右足跟内侧曾挫伤,但伤情不重,无皮下淤血,数天后自愈。2004年5月,感右足跟部疼痛,多数时间为钝痛,剧烈运动后可呈烧灼或针刺样疼痛。刚下地行走时不痛,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疼痛,并随工作、活动时间的增加疼痛加重,但休息后疼痛可减轻。
王正义
关键词:神经卡压足跟部皮下淤血疼痛运动后
Austin手术治疗拇外翻的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总结Austin手术治疗拇外翻5年以上长期随访结果,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利用Austin手术治疗拇外翻患者438例,其中91例176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1年,平均7.8年;男12例20足,女79例156足;年龄23-81岁,平均47岁。术前、术后2周、术后5-11年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近端关节固定角(PASA)、远端关节固定角(DASA),并观察其变化。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7年在足底应力测试仪上对18例患者36足测量足底应力,并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根据Maryland第一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优126足(71.6%),良39足(22.2%),可11足(6.3%),优良率为93.8%。HVA较术前纠正14.2°(t=3.207.P〈0.01),IMA较术前纠正7.5°(t=2.304,P〈0.05),PASA较术前纠正8.3°(t=1.976,P〈0.05),DASA较术前纠正0.4°(t=0.216,P〉0.05)。术后第一跖骨头下负重增加,第二、三跖骨头处应力明显减少,第一至第五跖骨头下负重应力值趋于均匀。结论Austin手术截骨方法简单、稳定、不愈合率低、操作易掌握,是治疗第一跖趾关节无骨关节炎的轻、中度拇外翻患者的一种较好的、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陈兆军王正义林顺福唐凡启陈宇明于益民牛永力
关键词:拇外翻截骨术
第1跖骨基底截骨结合Chevron-Gerbert手术治疗严重[足母]外翻畸形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探讨第1跖骨基底截骨结合Chevron-Gerbert手术治疗严重[足母]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利用第1跖骨基底截骨结合Chevron-Gerbert手术治疗重度[足母]外翻患者37例(66足),男性5例(10足),女性21例(38足) 年龄21~76岁,平均58岁.术前、术后、随访时均拍摄足部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近侧关节固定角.比较术前、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足母)外翻相关各角度的X线测量值,并结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Maryland评分法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26例(48足)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3年.末次随访时(足母)外翻角较术前纠正25.6°±3.8°,第1、2跖骨间角较术前纠正8.6°±2.4°,近侧关节固定角较术前纠正4.7°±4.2°.根据AOFAS百分评分法评定,优15例(28足)、良8例(16足)、可3例(4足),优良率为91.7%.结论 利用第1跖骨基底截骨结合Chevron-Gerbert手术治疗严重[足母]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良好,但有手术相对复杂、需行多段截骨及内固定等缺点.
陈兆军王正义王庆甫朱光宇江军祁印泽曾延峰
关键词:[足母]外翻截骨术
[母]外翻的分型与术式选择被引量:1
2010年
(接上期)选择手术时要注意[母]外翻与下肢疾病的关系:下肢的某些畸形,如膝外翻可改变下肢的负重力线使足呈外翻位站立与行走,常可引发[母]外翻畸形。同样,扁平外翻足的患者,由于足负重力线的改变也可引发[母]外翻畸形。
王正义
关键词:术式
跖骨Jacoby截骨术治疗早期跖骨头骨软骨病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跖骨头骨软骨病,又称跖骨头骨坏死,对于跖骨头关节面出现塌陷的晚期患者目前大都主张手术治疗,早期患者主张保守治疗。但对于疼痛严重的早期患者的治疗则存在争议。目的:探讨Jacoby截骨术治疗早期跖骨头骨软骨病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上更加合理有效地治疗跖骨头骨软骨病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2008年6月至2014年9月,我院采用Jacoby截骨术治疗早期跖骨头骨软骨病患者25例,其中18例(21足)临床资料完整并获随访。女14例(17足),男4例(4足);年龄29~58岁,平均36.3岁。单侧15例,双侧3例;病变发生于第2跖骨头15足,第3跖骨头5足,第4跖骨头处1足;合并外翻畸形16足,趾间神经瘤或神经卡压5足。所有患者均有相应足趾处疼痛,且病史1年以上。负重位X线片依据Smillie分期:Ⅱ期13足,Ⅲ期8足。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跖趾关节背伸、跖屈角度。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对术后足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随访时间14~72个月,平均38.4个月。术后患者跖趾关节处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术前跖趾关节活动度:背伸30.6°±1.87°,跖屈34.3°±2.96°;术后:背伸32.9°±1.67°,跖屈36.7°±1.17°,术后与术前跖趾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ryland评分:优16足(76.2%),良5足(23.8%)。结论:对于年轻且处于Smillie分期早期的跖骨头骨软骨病患者,Jacoby截骨术可取得满意、确切的治疗效果,并且手术操作简单,截骨处稳定,仅用1枚螺钉固定即可。
陈兆军吴俊德祁印泽马玉峰马占华李昕宇王正义
关键词:骨软骨病
常见跖骨畸形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2年
1跖内收(内翻)的手术治疗 跖内收是前足相对于中足和后足所产生的内收。本文所述跖内收限定为前足(跖骨)在横断面上异常的内收变化,而后足正常或轻度外翻的前足畸形。跖内翻是指前足在相对后足向内侧偏移的情况下又有旋后为特征的足部畸形;后足正常或伴有轻度内翻。这两种情况下,足的外侧边界凸起并向第五跖骨基底部突出(图1)。
王正义
关键词:外科治疗前足畸形手术治疗足部畸形第五跖骨
[足母]外翻的分型与术式选择被引量:2
2010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足母]外翻的发病明显增多。虽然[足母]外翻的治疗有手术与非手术两种不同的方法,但畸形的矫正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通用的术式可以治疗所有的[足母]外翻。当前,国内外治疗[足母]外翻的手术方法有百余种之多,亦各有所长。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与病理变化的不同,临床上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足母]外翻。
王正义
关键词:[足母]外翻术式
游离足甲瓣移植术后足底应力变化的观察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分析甲瓣手术后患者的足底应力分布变化,了解传统的甲瓣手术方法对足底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自1996年至2004年行游离足甲瓣术后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7~42岁,平均23.7岁。进行大体足印、足底应力静态测试、足底应力动态测试。手术至测试时间1.6~6年,平均3.8年。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无论静态站立还是动态行走,甲瓣患者术后供足足底应力分布较健足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足跟及第4、5足趾跖骨头下负重较健足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足变化明显,第1跖骨头下负重明显减轻,而第2、3跖骨头处压力分布增大,相较健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修复拇指缺损的游离足甲瓣法具有外形接近于正常拇指,美观等优点,但术后对足底应力分布有一定影响。
陈兆军潘勇卫王正义林顺福朱先龙江军曾延峰
关键词:指(趾)甲拇趾
外翻矫形的并发症及其预防被引量:6
2013年
文献报道,[足母]外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55%。由于[足母]外翻患者个体之间病理变化的差异性利于术方式的多样性,即使有经验的足踝外科医生,也有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可能。
王正义
关键词:[足母]外翻手术并发症矫形病理变化外科医生
医原性躅内翻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医原性躅内翻矫形手术治疗的经验与防治方法。方法1989年7月至2005年5月治疗医原性躅内翻27例(28足),男4例(4足),女23例(24足);年龄24~62岁,平均51.3岁。采用Hiss手术13例(14足)、myerson手术10例(10足)、跖骨远端截骨术4例(4足)。术前对每个病例进行临床、x线片与CT检查,分析其躅内翻的发病原因。术后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百分制评分系统,对疼痛、功能、体征进行评分。结果27例(28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17年2个月,平均5.7年。术前评分平均为52.4(41~57)分,术后平均为89(64~100)分。疗效优13足(46_4%),良11足(39.3%),可4足(14-3%),优良率85.7%。施行Hiss手术者中1例术后13年发生蹿长伸肌腱轻度挛缩,采用myerson手术者术后背伸较术前平均减少9.5°(8°。~12.5°。)。医原性躅内翻的发生原因有5个,其中最常见的是在躅外翻矫形时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过多,本组有14足(50%),然后依次为内侧关节囊过度重叠紧缩缝合5足(17.9%),矫形时过度纠正IMA4足(14-4%),术后长时期固定3足(10.8%),术后躅趾外展与内收肌力失衡2足(6.9%)。结论躅外翻矫形并发躅内翻最常见的原因是对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过多。术者在治疗医原性躅内翻时,应根据各个病例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进行治疗。采用Hiss、Myerson软组织重建术与Chevron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医原性跨内翻切实可行、疗效可靠。
王正义林顺福陈宇明陈兆军张毅田向东陈仲景
关键词:躅趾畸形医原性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