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

作品数:17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手术
  • 5篇颅内
  • 4篇血肿
  • 4篇手术治疗
  • 4篇微创
  • 3篇术后
  • 3篇内血肿
  • 3篇外科
  • 3篇疗效
  • 3篇颅内血肿
  • 3篇出血
  • 2篇胆囊
  • 2篇血肿微创清除...
  • 2篇预后
  • 2篇鞘内
  • 2篇清除术
  • 2篇外伤
  • 2篇微创清除
  • 2篇微创清除术
  • 2篇微创手术

机构

  • 17篇北京大学首钢...

作者

  • 17篇王海
  • 10篇任志平
  • 9篇赵长坡
  • 7篇王涛
  • 7篇陈春起
  • 4篇朱猛
  • 3篇荣万水
  • 3篇张英俊
  • 2篇赵晓丽
  • 2篇李亮星
  • 2篇赵期康
  • 2篇祝振忠
  • 2篇钟波
  • 1篇尚存海
  • 1篇张春光
  • 1篇孙丰强
  • 1篇高峰
  • 1篇程洁

传媒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华养生保健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额顶硬膜下血肿机化七年致癫痫反复发作一例
2007年
患儿男,11岁。因头部外伤7年,伴四肢抽搐1个月入院。病儿4岁时因玩耍,从一米多高树上摔下,摔伤左侧额顶部,伤后短暂意识障碍,左额顶部头皮裂伤,未做特殊检查。此次入院前1个月病儿出现不定时四肢抽搐,最多ld抽搐2次。每次抽搐时间约10s左右。抽搐发作时意识丧失,发作过后如常人。查体:左额顶部头皮有一长约4cm线形瘢痕。
任志平张春光王海陈春起赵长坡朱猛王涛
关键词:癫痫反复发作额顶血肿机化硬膜下四肢抽搐头皮裂伤
超声在普外与急诊外科急腹症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在普外科与急诊外科急腹症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检查,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普外科与急诊外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急腹症患者中选取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整理5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以及病...
王海赵期康孙丰强裴雷
关键词:临床诊断价值超声
急诊腹部外伤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急诊腹部外伤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接收的102例急诊腹部外伤患者,根据手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18)与非感染组(n=84),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明确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急诊腹部外伤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合并有糖尿病、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既往吸烟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急诊腹部外伤手术前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急诊腹部外伤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为因变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是急诊腹部外伤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预测价值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术前C反应蛋白联合预测的灵敏度为93.59%,特异度为87.71%。结论急诊腹部外伤术后有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对急诊腹部外伤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防控需要从多个方面控制,高龄、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早期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是急诊腹部外伤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上述多个危险因素进行联合评估可能对临床预测评估肺部感染有一定价值。
钟波王海祝振忠程洁赵晓丽
关键词:急诊腹部外伤手术肺部感染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评价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先后采用瑞芬太尼0. 2 g/(kg·min)和0. 005~0. 01 g/(kg·min)术中、术后镇痛;对照组先后采用芬太尼0. 03 g/(kg·min)和0. 01~0. 02 g/(kg·min)进行术中和术后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术后不同时相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Ramsay评分、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气腹后、拔管前MAP、心率水平均较诱导前逐渐升高,研究组MAP先升高后降低,心率水平逐渐降低,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Sa O2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6 h、术后12 h血清CRP、皮质醇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且对照组上升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术后4 h、8 h、12 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均逐渐降低,且研究组VAS、Ramsay评分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研究组患者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 33%(4/48)比27. 08%(13/48)](P <0. 05),主要表现为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可有效减轻术中、术后的应激反应,同时镇痛、镇静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李亮星王海祝正中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瑞芬太尼镇痛
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及预后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颅脑损伤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疗证据。方法选取诊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6例,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颅组(28例)、微创组(30例)和保守组(28例),分别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保守治疗,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开颅组、微创组和保守组总有效率为89.29%、93.33%、92.86%,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以及复发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1、3、7 d的颅内压均明显下降,其中微创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开颅组和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后1、3、7 d的Glasgow昏迷评分均低于开颅组和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开颅组和微创组的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情况有明显变化,开颅组和微创组与保守组的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创组变化情况要大于开颅组(P<0.05)。保守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开颅组和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生命是实施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通过治疗,阻止患者脑疝发生与恶化,缓解颅高压症状,清除颅内血肿。症状较轻患者进行脑膜修补,临床上需要依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治疗方法,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王海任志平张英俊李亮星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保守治疗临床适应症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9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个月后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16例,Ⅱ级20例,Ⅲ级13例,Ⅳ级8例,Ⅴ级2例。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能快速清除血肿,迅速阻断出血及其占位效应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有效减轻脑损伤,较大地改善疗效与预后。
王海任志平赵长坡陈春起朱猛王涛
关键词:微创手术颅内出血高血压
脑干出血47例临床与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自发性脑干出血是神经科临床的急重症,发病突然、急剧,临床表现复杂,处置要求严谨,病死率较高。随着头颅CT、MRI、CTA及MRA的I临床普及,脑干出m的诊断率、发病的具体部位、发病的原冈及治疗水平均有了明显提高。现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47例脑干出血的患者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任志平王海赵长坡陈春起王涛张英俊
关键词:自发性脑干出血预后分析头颅CT急重症
微创或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变化以及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3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诊疗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7年10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颅组和微创组各60例。开颅组选择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微创组采用CT扫描定位,血肿清除和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治疗后微创组有效率为91.67%,开颅组为88. 33%,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S-100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7、14d两组患者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7、14d微创组患者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均低于开颅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5)。以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ADL)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微创组ADL2比例高于开颅组,ADL4比例低于开颅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王海荣万水高峰张英俊孙峰强
关键词:开颅血肿清除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术后疼痛情况及机体应激状态。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外科管理,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管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6 h、12 h、24 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状态,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逐渐降低;术后6 h、12 h及24 h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IL-1β及TNF-α水平均较术后6 h降低;术后6 h两组IL-1β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IL-1β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促进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缩短持续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及机体应激反应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钟波王海荣万水赵晓丽祝振忠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并发症
不同年龄组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微创手术治疗不同年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不同年龄组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高龄组(年龄>70岁,98例)CT复查报告血肿明显减少89例;老年组(年龄60~70岁,103例)CT复查血肿明显减少83例;中年组(年龄<60岁,99例)CT复查报告血肿明显减少73例,高龄组和老年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能快速清除血肿,因此能迅速阻断出血及其占位效应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有效减轻脑损伤,在中年患者血肿清除率过低,建议对中年患者慎重使用微创手术,如术后情况无明显改善,及时行开颅手术。
赵长坡王海任志平陈春起朱猛
关键词:微创手术脑出血年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