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

作品数:14 被引量:184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甘草
  • 3篇胆囊
  • 3篇植物
  • 3篇利胆
  • 3篇利胆汤
  • 2篇胆囊结石
  • 2篇地理变异
  • 2篇药用
  • 2篇药用植物
  • 2篇野生种群
  • 2篇种群
  • 2篇结石
  • 1篇胆固醇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结石
  • 1篇胆结石形成
  • 1篇胆囊炎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胆总管

机构

  • 11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北京市中西医...
  • 3篇教育部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4篇王海
  • 6篇刘绍辉
  • 6篇吴京涛
  • 6篇李月廷
  • 4篇魏胜利
  • 4篇刘春生
  • 4篇王文全
  • 3篇邢承刚
  • 3篇孔俊飞
  • 3篇黄子正
  • 3篇孙志蓉
  • 3篇张晨光
  • 2篇封光男
  • 2篇聂辰
  • 1篇巴图乌拉
  • 1篇黄建梅
  • 1篇倪菊华
  • 1篇江海龙
  • 1篇王海梅
  • 1篇武继红

传媒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医学综述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医教育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药学教育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3
  • 1篇199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内脏转位并伴胆总管及胆囊结石1例
2012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因反复寒战、高热、腹痛10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10年前突发寒战、高热,同时出现左上腹疼痛,疼痛性质为持续性钝痛,对症治疗后缓解,以后约每月发作一次伴尿色深,无巩膜及皮肤黄染。
吴京涛李月廷刘绍辉王海张晨光邢承刚黄子正孔俊飞
关键词:内脏转位胆总管结石
虚拟药用植物园在药用植物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7年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更新速度对于学科的发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获得信息、更新信息,谁就能够取得学科的领导地位。许多动向表明,21世纪的世界教育正在出现新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引起教育思想、观念、手段、方式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化。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植物园理念引入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中,顺应了时代发展,无疑会给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必将对药用植物学的学科发展及其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石晋丽王海刘春生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教学
利胆汤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6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观察利胆汤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采用常规治疗(抗炎、解痉等)同时口服利胆汤;对照组33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75.7%),有效7例(21.2%),无效1例(3%),总有效率97%。而对照组显效15例(45.4%),有效11例(33.3%),无效7例(21.2%),总有效率78.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胆汤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确切有效,能减少患者痛苦,且方法简便易行。
张晨光封光男吴京涛刘绍辉王海李月廷
关键词:利胆汤
区域阻滞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采用区域阻滞麻醉,对53例腹股沟疝患者行善愈双层补片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结果本组患者术中未辅助其他麻醉,区域麻醉效果良好,手术过程中,手术区域无明显疼痛,游离精索时无明显牵拉不适的感觉,手术时间平均50min,住院时间3~5d。结论区域阻滞麻醉容易操作,效果确切,可作为腹股沟疝修补术麻醉选择方式。
李月廷吴京涛刘绍辉王海邢承刚黄子正聂辰孔俊飞
关键词:麻醉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
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2023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自2015年投入使用以来,校园植物组成现已趋于稳定。为了解校园中药用植物的分布,教学团队探究并整理药用植物的种类、药用部位及功效、毒性情况,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以期为相关学科教学提供帮助。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共有药用植物103种,隶属于51科、89属。校园内药用植物生活型多样,其中草本植物占有绝对优势(52.7%);药用部位以全草最多,占31%。从功效上看,具有清热功效的药用植物数量最多,占比达45.6%。其中,有40种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含有毒植物4种。因此,在未来校园环境建设中,可以适当丰富植物配置、增加药用植物种类、增设药用植物标牌,并建立校园药用植物图库,增设线上教学资源,以助力实践教学。
郑雅萍谢皓辰藏晨晨孙希张乐婷湛文轩赵梓萱周桂英王海张子龙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我国不同产区野生与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4
2012年
目的:了解全国野生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范围,初步寻找影响甘草酸含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PLC测定收集于全国9省区37个旗县165份野生甘草和1 013份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分析产地、药用部位、栽培年限、土壤类型与质地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野生甘草的甘草酸质量分数平均为(4.43±1.32)%,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质量分数平均为(1.51±0.49)%,低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最低标准。不同产地野生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野生甘草中,根和根茎的甘草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一至四年生阶段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五年生后甘草酸含量快速增高,栽培地土壤类型和质地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魏胜利王文全王继永孙志蓉刘春生王海杨志刚吴保财
关键词:甘草甘草酸含量
滇南八角果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被引量:16
1996年
用GC-MS从滇南八角果挥发油中共检出68个成分,鉴定了其中60个化合物,其中未发现含八角茴香油的主成分茴香醚和致癌成分黄樟醚。
黄建梅王嘉琳杨春封王海权丽华张锌毅曹海山
关键词:挥发油化学成分
利胆汤对大鼠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利胆汤对Wistar大鼠的利胆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50只,每组10只,随机分为0.9%氯化钠组、胆宁片组[0.54 g/(kg·d)]、利胆汤低剂量组[6 g/(kg·d)]、中剂量组[12 g/(kg·d)]、高剂量组[24 g/(kg·d)]。各组均采用灌胃给药3 d后,测量胆总管引流后1、2、3、4 h各组的胆汁量,检测胆汁中总胆汁酸、总胆固醇和总胆红素的含量。结果利胆汤三个剂量组在不同时间段上的胆汁流量均比0.9%氯化钠组明显增加(P<0.01),以高剂量组[24 g/(kg·d)]胆汁流量最多,较其他两个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宁片组和利胆汤三个剂量组,在各时间段均能增加总胆汁酸的含量和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红素的含量,与0.9%氯化钠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个剂量组间胆汁成分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汤三个剂量组对Wistar大鼠都有明显的利胆作用,明显增加胆汁中胆汁酸含量,降低胆固醇和胆红素的含量,以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但三个剂量组间胆汁成分含量差异不明显。
孔俊飞李月廷吴京涛刘绍辉王海邢承刚黄子正聂辰
关键词:利胆汤利胆作用总胆汁酸总胆固醇总胆红素
甘草野生种群果实与种子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甘草荚果和种子形态特征地理变异规律并分析其形成的生态学机制。方法: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测定全国4省区8个旗县甘草野生种群的地上植株形态特征,采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甘草荚果和种子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形成的生态学机制。结果:(1)不同甘草种群的荚果数、荚果腺毛长度、种室数目、每荚种子粒数和结实率5项指标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荚果长度、荚果厚度、荚果腺毛密度和种子长度4项指标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2)荚果厚度、种室数目等5项形态特征与经度呈显著相关,只有荚果腺毛长度1项指标与纬度显著相关。结论:甘草野生种群荚果与种子形态特征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其变异趋势以经向变异为主,光照因子差异是导致地理变异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温度因子和水分因子,其相关关系可用多元回归模型解释。
魏胜利王文全王继永刘春生孙志蓉王海
关键词:甘草地理变异荚果
我国中西部地区甘草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被引量:74
2003年
目的 :明确我国中西部地区野生甘草与人工种植甘草的资源现状 ,提出适合中西部地区甘草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策。方法 :采用访问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各地区野生甘草资源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导致资源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 ,常年连续采挖是导致多数地区甘草资源破坏的直接原因 ;很多地区都在发展人工种植甘草 ,但由于栽培管理措施上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人工甘草在产量和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实现甘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
魏胜利王文全王海
关键词:甘草可持续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