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涛
-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卵子第一极体、卵周隙及胞浆形态与ICSI后受精率和胚胎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从MII期卵子的第一极体、卵周隙和胞浆形态三方面综合探讨卵子质量对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获得率的影响。方法 对ICSI中去除颗粒细胞后的MII期卵子在光镜下从第一极体、卵周隙和胞浆形态三方面综合评价卵子质量并按形态表现分为五级。且分别比较各级卵子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结果 Ⅰ级卵子与其他各级含异常形态的卵子比较 ,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Ⅰ级卵子有最高的受精率 (91.14 % )、卵裂率 (96 .35 % )和优质胚胎率 (83.91% )。形态异常的卵子的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取卵数≤ 15个及hCG注射日每个卵泡的血清E2浓度在 732~ 10 98pmol/L组中 ,可获得高比例的Ⅰ级卵子。结论 根据MII期卵子的第一极体、卵周隙及胞浆形态三方面综合因素进行的卵子分级是可预测ICSI后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
- 邹淑花李凤兰吴瑞英王晓燕毕媛王海涛张全
- 关键词:卵子ICSI胚胎质量
- 锌硒宝对少弱精子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05年
- 王海涛张全高磊邹淑花
- 关键词:少弱精子症锌硒宝
- 微型宫腔镜和传统宫腔镜诊治不孕症的疗效比较
- 2011年
- 目的:探讨微型宫腔镜和传统宫腔镜在诊治生育期女性因宫内疾病导致不孕症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00年3月-2006年5月接诊的328例不孕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门诊官腔镜检查,其中采用微型官腔镜192例(A组),采用5mm的传统宫腔镜136例(B组)。结果: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产次及不孕年数等4个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值显著低于B组,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型官腔镜与传统官腔镜相比,是诊治不孕症的一种非常有效方法,应考虑作为妇女不孕的一种常规诊疗手段。
- 王海涛
- 关键词:不孕症
- MⅡ期卵子分级对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妊娠率的影响被引量:6
- 2004年
- ①目的 从MⅡ期卵子的第一极体、卵周隙和胞浆形态三方面综合探讨卵子质量对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后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从而将卵子质量作为胚胎移植选择优质胚胎的重要依据。②方法 对ICSI中去除颗粒细胞后的MⅡ期卵子在光镜下从第一极体、卵周隙和胞浆形态三方面按形态综合表现进行分级。分别比较由各级卵子发育来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③结果 移植全部由Ⅰ级卵子发育来的胚胎组与移植由至少含有 1个Ⅰ级卵子发育的胚胎组比较 ,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2 9、5 .4 0 ,P <0 .0 5 )。移植全部由Ⅰ级卵子发育来的胚胎组与全部由异常形态卵子发育来的胚胎组相比 ,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χ2 =11.2 2、15 .10 ,P <0 .0 1)。④结论 根据MⅡ期卵子的第一极体、卵周隙及胞浆形态三方面综合因素进行的卵子分级方法可预测ICSI后胚胎种植率以及临床妊娠率。胚胎移植时选择Ⅰ级卵子发育的优质胚胎进行移植 ,可获得较高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 邹淑花李凤兰吴瑞英王晓燕毕媛王海涛张全蒋玉红
- 关键词:单精子注射胚胎种植率妊娠率
- 卵泡液微环境对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1年
- 卵泡液由血浆渗出物和卵巢局部分泌物组成,由于卵巢血管未穿过卵泡基膜,卵泡液直接提供了颗粒细胞和卵子的生存环境,在卵泡发育、成熟、排卵、闭锁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的迅速发展,卵泡液微环境中调节卵子发育的激素和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受到生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 于康王海涛张鹏邹淑花
- 关键词:卵泡液激素辅助生殖技术卵母细胞
- 生长激素对IVF-ET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对子宫内膜生长不良患者子宫内膜影响。方法:2005.01-2006.05期间由于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而致IVF-ET种植失败68例,再次IVF-ET治疗中加用生长激素(GH)治疗者为研究组(37例),未使用GH治疗者为对照组(31例)。结果:二组在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上有明显差别(P<0.05),而受精率、卵裂率无区别。研究组子宫内膜形态学及厚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流产率明显减低。结论:对IVF-ET治疗中内膜发育不良的患者再次进行IVF-ET治疗时加用生长激素可促进子宫内膜发育,改善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从而提高临床妊娠。
- 吴瑞英邹淑花张全王海涛
- 关键词:生长激素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临床妊娠
-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流产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实施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后自然流产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2003年6月至2010年10月实施ART治疗获得妊娠的168例病案资料,所有不孕患者均采用ART术,并分析ART术后自然流产与助孕方式的相关性。结果通过ART治疗获得妊娠的168例病案的自然流产率为11.2%,其中早、晚期流产率分别为9.3%和1.9%。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流产率分别为13.8%和10.8%I,VF组与ICSI组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86,P=0.544);IVF-ET组与ICSI组晚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789);IVF组与ICSI组总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P=0.690)。结论 ART助孕方式不会增加流产的风险,但对于有多次宫腔侵入性操作,或有宫颈管机械损伤的患者,应谨慎行ART治疗。
- 王海涛
- 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自然流产IC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