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鹏 作品数:10 被引量:3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国产股骨柄假体在前路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价BE2柄在植入后早期的稳定性(下沉、偏移)、并发症及功能评分的结果,以及初步评价BE2股骨柄假体植入后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哈医大一院骨科采用BE2股骨柄假体进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资料,全部病例均为微创前路关节置换(DAMIS)。本组包括89例(110髋),男50例(65髋),女39例(45髋)其中股骨头坏死62例(74髋),股骨颈骨折8例,髋关节骨关节炎6例(8髋),DDH6例(9髋),强直髋7例(11髋)。随访内容包括术中阔筋膜张肌肌肉损伤量,术前术后标准骨盆正位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牛津髋关节评分(OHS)及髋关节伤残及骨关节炎-身体机能(HOOS-P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分数据。结果术中测量损伤的阔筋膜张肌肌肉的质量(0.51±0.31)g。Harris评分(F=687.77,P<0.001),OHS评分(F=215.98,P<0.001),HOOS-PS评分(F=499.48,P<0.001),VAS评分(F=1066.53,P<0.001),以及SF-36量表中心理健康评分(PCS评分)(F=551.61,P<0.001),身体健康评分(MCS评分)(F=207.55,P<0.001),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学测量显示,2名患者术后3个月可见股骨柄下沉超过3 mm、2名患者术后6个月可见股骨柄轴向偏移超过3°。双侧置换者术后双侧偏心距差别均小于4 mm,术后3个月时影像学上可见假体表面骨长上迹象。结论国产BE2型股骨柄假体应用在不同骨质量的髋关节置换中,能获得早期的干骺端骨结合和可靠的假体早期稳定性,可以良好地重建股骨近端偏心距,有效地改善髋关节活动功能。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尤其适合于应用于DAMIS中。 迟方舟 张涛 符诗坚 曹博然 王浩君 王继隆 王文波 王玉鹏关键词:假体和植入物 三种骨质疏松症筛检方法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比较与评价不同骨质疏松筛检的方法 ,为我国绝经期妇女人群的简易筛检方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82名已经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的绝经期妇女,采用骨质疏松风险估计简单计算法(SCORE)、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工具(ORAI)、亚洲人群骨质疏松自我评价(OSTA)三种不同的简易方法进行筛检,计算相应的评价指标,探讨三种方法筛检本次研究人群的效果。结果经过不同计算公式得到的SCORE法、ORAI法及OSTA法的AUC值分别为:0.657、0.686和0.681,SCORE法的灵敏度为0.965,OSTA法的特异度为0.951。结论使用单一的方法来筛检该人群的AUC值均不高;但SCOR法的灵敏度比较高,适合阳性人群的筛检;OSTA法的特异度比较高,适合阴性人群的筛检。 王玉鹏 李宁 张秋菊 刘美娜关键词:骨质疏松 筛检工具 绝经期妇女 基于追踪研究的缺失数据分析 目的:评价在不同缺失率和填补次数时,均数填补法、LOCF法、PS(倾向性得分)法、PMM(预测均数匹配)法和REG(回归)法这5种缺失数据填补法的填补效果,为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纵向研究中缺失数据的补齐提供理论依据。 方... 王玉鹏关键词:卫生统计 评价指标 压缩感知理论在小样本量蛋白质组学变量筛选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索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变量筛选方法在小样本量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应用的效果和特点,为小样本量的蛋白质组学的变量筛选提供更灵敏、可靠的方法。方法模拟实验比较基于CS理论的变量筛选方法与偏最小二乘(PLS)及随机森林(RF)筛选变量的能力,通过灵敏度、特异度及平衡准确度评价其变量筛选效果;利用CS变量筛选方法筛选非小细胞肺癌两亚型组(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差异蛋白。结果模拟实验表明,CS理论的变量筛选方法在样本量较小时具有较好的变量筛选效果,灵敏度、特异度及平衡准确度均较高;利用基于CS理论的变量筛选方法筛选,获得肺腺癌和鳞状细胞癌间差异表达蛋白22种,被证明是肺腺癌和鳞状细胞癌间有差异的蛋白为:Cytokeratin 6A、Cytokeratin 6B、Cytokeratin 6C、PKP1、P63、MCT1。结论基于CS理论的变量筛选方法在样本量特别少时,筛选变量的效果优于PLS和RF,更适用于小样本蛋白质组学数据变量筛选研究。 张薇 张秋菊 王玉鹏 谢彪 孙琳 高兵 叶倩 田伟 侯小文 刘美娜关键词:压缩感知 蛋白质组学 小样本 基于WGCNA识别IgG介导的西红柿不耐受枢纽蛋白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方法识别IgG介导的西红柿不耐受相关蛋白质共表达模块及枢纽蛋白,为其发生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IgG介导的西红柿不耐受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样本,使用DIA全扫描蛋白质组学定性定量技术获得蛋白质表达数据;利用WGCNA方法构建共表达网络,识别与IgG介导的西红柿不耐受相关的模块,并进行模块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获得IgG介导的西红柿不耐受相关模块的枢纽蛋白。结果获得IgG介导的西红柿不耐受相关的蛋白质模块两个,分别为blue模块和turquoise模块。blue模块与IgG介导的西红柿不耐受相关系数为-0.90;GO富集分析发现,该模块中蛋白主要参与脂蛋白重构、脂质代谢等相关生物过程以及蛋白质级联激活、补体激活等免疫调节过程;KEGG分析富集到5条通路,包括胆固醇代谢通路、PPAR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类维生素A代谢和运输通路、维生素和辅酶因子代谢通路。turquoise模块与IgG介导的西红柿不耐受相关系数为0.72;GO富集分析发现,该模块主要与蛋白质级联激活、补体激活经典途径、体液免疫应答、受体介导的内吞,血小板脱颗粒、抗氧化活性等生物过程有关;KEGG分析富集到2条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吞噬体通路。筛选出IgG介导的西红柿不耐受相关模块中的枢纽蛋白为APOA1、APOA4、APOC3、APOA2、APOC1、C3、HRG、FGB、HP、TF。结论WGCNA方法进行IgG介导的西红柿不耐受蛋白质表达数据分析发现:脂质、胆固醇代谢等过程的改变可能是其发生的重要环节;获得的载脂蛋白类蛋白质及其他枢纽蛋白是其潜在关键调控蛋白;本研究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为IgG介导的西红柿不耐受发生机制探索提供了依据和研究方向。 张薇 孙琳 王玉鹏 刘美娜随机对照试验不依从数据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依从者的平均因果效应(CACE)、意向性分析(ITT)、遵循研究方案分析(PP)和接受干预措施分析(AT),在分析随机对照试验不依从数据的效果,探索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为实际数据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SAS软件模拟产生不依从数据,处理措施的因果效应使用CACE、ITT、PP和AT进行估计,以平均偏倚、均方根误差、标准误和检验效能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各种方法的估计效果。结果在各种参数组合下,以平均偏倚、均方根误差和检验效能作为评价指标,CACE的估计效果均优于ITT、PP和AT。依从率低于50%时,CACE估计的标准误低于PP,高于ITT和AT;依从率高于50%时,CACE估计的标准误均低于ITT、PP和AT。结论当满足CACE模型假设时,CACE估计随机对照试验不依从数据因果效应的效果优于三种传统分析方法,能够提供更加稳健、无偏的处理效应估计值。 陈永杰 张秋菊 王玉鹏 肖亚明 刘美娜关键词:随机对照试验 不依从 脑梗死医保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对总费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分析脑梗死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中各类费用对总费用的影响及各类费用的变动情况,为合理监管脑梗死患者的住院费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院神经内科2013—2016年主要诊断为脑梗死的职工医疗保险患者8 121名,采用灰色关联与结构变动度法对住院费用进行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各类费用与总费用的关联程度,结构变动度分析费用内部构成变化情况,反映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结果职工医疗保险脑梗死患者药费占比历年均高于60%,2013—2016年分别为64.20%、61.44%、63.55%、60.41%。在灰色关联分析中,药费与总费用的关联度为0.56,影像学诊断费、实验室诊断费与总费用的关联度均为0.36;在结构度变动度分析中,2013—2016年结构变动度与结构变动贡献率,药费为-3.78和36.98%,影像学诊断费为2.76和27.01%,实验室诊断费为2.21和21.59%。结论脑梗死职工医疗保险住院患者医疗保险费用监管的重点为药费,其次为影像学诊断费和实验室诊断费。脑梗死患者药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占比仍然较高,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脑梗死医保患者药占比。 马强 王玉鹏 刘美娜关键词:脑梗死 住院费用 灰色关联分析 分类变量缺失数据处理方法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比较删除法(deletion methods,DM)、基于对数线性模型的多重填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 of category variables using log-linear model,M ILL)及基于潜在类别模型的多重填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 based on latent class model,M ILC)处理分类变量缺失数据的效果,并将M ILC应用于实例数据的分析。方法利用R语言产生不同缺失机制、缺失率和样本含量的多变量缺失模拟数据,运用DM、MILL和MILC处理形成完整数据集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回归系数的偏倚、均方根误差、稳定度和标准误偏倚评价各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模拟实验表明当缺失率为5%时,三种方法处理效果均较好;随着缺失率的增大,MILL和MILC的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DM,且MILC的准确度高于MILL。三种方法处理效果均表现为完全随机缺失优于随机缺失、样本含量1000优于样本含量500。应用MILC对实例数据填补后标准误减小,回归系数估计更准确。结论本文应用MILL和MILC两种多重填补方法处理分类变量缺失数据均可减少缺失导致的参数估计偏倚。当缺失率>5%、样本含量1000时,建议应用MILC处理分类变量缺失数据。 肖亚明 陈永杰 王玉鹏 刘美娜关键词:缺失数据 基于prophet模型预测中国布鲁氏菌病发病人数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建立一个适用于预测中国布鲁氏菌病发病人数的时间序列模型,为该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发病人数数据,分别建立SARIMA模型和prophet模型。使用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的数据对这2个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应用RMSE、MAPE和MAE 3项指标比较模型预测的结果。选用预测精度较高的prophet模型对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的发病人数进行预测。结果我国的布鲁氏菌病发病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于每年的6—7月达到顶峰,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趋势。相对于SARIMA模型,prophet模型的RMSE、MAPE和MAE值较低,表明prophet模型对于预测布鲁氏菌病发病人数具有更高的准确性。2023年发病高峰的预测峰值低于2021年和2022年的实际峰值。结论prophet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全国布鲁氏菌病的月报告发病人数,可用于短期预测。 温福东 赵彬宇 苏月 王玉鹏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SARIMA模型 时间序列 基于sigFeature方法的小麦不耐受患者差异蛋白筛选及通路研究 2022年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基于sigFeature变量筛选方法,获得小麦不耐受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利用富集分析获得差异蛋白生物学解释,为小麦不耐受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小麦不耐受患者和对照组血清样本;应用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获得蛋白表达数据、sigFeature方法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差异蛋白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外部数据集进行差异蛋白验证。结果 TMT技术鉴定蛋白849个,sigFeature筛选获得差异蛋白22个。富集分析结果: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蛋白参与血小板脱颗粒、急性期反应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蛋白参与补体与凝血级联通路。外部验证结果:ITIH2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值为0.8673。结论 补体系统抑制和脂质代谢过程的改变是小麦不耐受发生的重要环节;ITIH2蛋白可能是小麦不耐受的关键蛋白;本研究从人体血清蛋白质组学的角度,为探究小麦不耐受的发生和调控机制提供依据。 赵敏 张薇 孙琳 王玉鹏 刘美娜关键词:差异表达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