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 作品数:16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侧、俯卧位EMS三代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治疗
- 目的:比较、评价侧、俯卧位微创经皮肾镜EMS碎石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38例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分为两组,俯卧位25例,侧卧位13例,术前2组患者年龄、结石类型、肾功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
- 宋立唐来坤汪祖林骆德兴田峰俞仲伟周亮王珂屈维龙
- 文献传递
- 急性附睾炎发病与慢性前列腺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附睾炎发病与慢性前列腺炎(CP)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163例急性附睾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阴囊有无红肿热痛、发烧、检查结果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D评分作为诊断急性附睾炎和慢性前列腺炎的标准。常规抗炎及对症治疗。比较CP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3例患者皆被诊断为急性附睾炎。其中159例(97.55%)被诊断为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者,前列腺液检查显示:WBC10-满视野/高倍镜视野(He)(其中WBC满视野/HP116例,占71.6%),WBC正常者4例(2.45%),卵磷脂小体(+~++)/HP148例(90.79%),卵磷脂小体正常者15例(9.20%)。25例有冶游史患者发现衣原体感染者6例(3.78%)。163例急性附睾炎患者经治疗后162例痊愈,1例治疗无效后行附睾切除术。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s=0.9998,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NIH—CPSI评分明显下降[(47±14)分下降至(28±17)分]。结论附睾炎的发病与慢性前列腺炎有显著的相关性,亦即慢性前列腺炎是急性附睾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 唐来坤王珂汪祖林田峰宋立俞仲伟屈维龙吴凤金叶青骆德兴卢国军郑伯营
- 关键词:急性附睾炎慢性前列腺炎
-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与男性不育症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以及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经检查确诊为精索静脉曲张的172例患者,158例患者行开放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14例患者行腹腔镜技术治疗。术前常规查精子质量分...
- 宋立唐来坤汪祖林田峰俞仲伟王珂骆德兴严定国
- 文献传递
- 带内导芯气囊导尿管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与套管针穿刺造瘘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估带内导芯气囊导尿管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方法的优缺点。方法1120例膀胱造瘘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588例和对照组532例,对照组采用套管针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方法,实验组采用带内导芯气囊导尿管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法。对2组穿刺时间、术后血尿持续时间和漏尿例数作为衡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所需穿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血尿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间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漏尿例数做构成比,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内导芯气囊导尿管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方法优于套管针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痿,不仅可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安全方便。
- 唐来坤屈维龙田峰汪祖林宋立俞仲伟王珂骆德兴姚立欣童强郦俊生潘良沙键李立卢国军周立明郑柏营
- 关键词: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 IFN-α小剂量IL-2+预防肾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小剂量IL-2+IFN-α皮下注射对早期肾癌术后远期复发及转移的预防作用。方法肾癌根治术后患者42例,术后病理均为透明细胞癌,年龄40~74岁,平均58岁。分2组:①小剂量IL-2+IFN-α皮下注射组22例:R...
- 俞仲伟唐来坤汪祖林骆德兴宋立田峰周亮王珂屈维龙
- 文献传递
- 中晚期巨大肾癌2例并文献复习
- 2009年
- 目的探讨巨大肾癌诊断、临床治疗时机及意义。方法结合2例巨大肾癌和复习相关文献,对中晚期巨大肾癌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文献报道中肾癌患者54例和本组2例巨大肾癌患者皆经常规肾癌根治术后顺利康复。结论影像学检查对及时诊断很重要,中晚期巨大肾癌仍具临床治疗价值,应积极治疗干预,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发现左上腹无症状肿块时应想到肾肿瘤的可能性。
- 田峰唐来坤卢国军汪祖林宋立俞仲伟王珂屈维龙周亮骆得兴郑伯营
- 关键词:肾肿瘤
- 下尿路梗阻与男性膀胱癌发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下尿路梗阻暴露与男性膀胱癌发生的联系。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调查表,收集男性膀胱癌患者104例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男性非膀胱癌患者206例为对照组,采用SPSS 17.0软件行数据资料管理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下尿路梗阻与膀胱癌发生有一定联系,危险性可能随梗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结论下尿路梗阻是膀胱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当重视该领域的流行病学研究,以期合理预防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 王珂唐来坤张晶刘莉汪祖林宋立田峰俞仲伟骆德兴羊继平叶青屈维龙吴凤金
- 关键词:下尿路梗阻膀胱肿瘤病例对照研究
- 中晚期巨大肾癌治疗时机及意义
-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快而隐匿,有的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到中晚期,预后差。因此,如何把握中晚期巨大肾癌诊断和治疗时机、是否有临床价值方面仍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结合3例典型而少见的巨大肾癌(其中1例误诊为脾肿大...
- 唐来坤田峰汪祖林宋立俞仲伟王珂屈维龙周亮骆得兴郑伯营卢国军
- 文献传递
- 膀胱出口不全梗阻与膀胱癌发病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膀胱出口不全梗阻在膀胱癌发病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581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手术治疗的39例随机分为同期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电切术(TUPKP)+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23例)及单纯行TURBT 组(16例),对2组分别行TUPKP+TURBT和TURBT,随访12~36个月,观察术后2组的膀胱癌复发率及复发时间,同时观察经耻骨上膀胱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膀胱颈口狭窄情况.观察2组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术后IPSS、Qmax、RUV及术后1年内膀胱肿瘤复发率.结果 TUPKP+TURBT组术后IPSS、Qmax、RUV分别为(13±8)分、(19.3±9.5)ml/s、(18.7±11.6)ml,TURBT组分别为(20±7)分、(11.5±8.2)ml/s、(42.9±13.7)m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3、15.190、4.532,P均〈0.05).TUPKP+TURBT组1年内膀胱癌复发率34.78%(8/23)明显低于TURBT组的68.75%(11/16)(χ^2 值为4.358,P〈0.05).结论 膀胱出口不全梗阻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行膀胱癌手术时,需考虑到同期解除前列腺增生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膀胱出口不全梗阻.
- 王珂唐来坤汪祖林宋立田峰俞仲伟屈维龙吴凤金骆德兴
- 关键词:膀胱癌膀胱出口梗阻
-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特点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慢性前列腺炎(CP)发病特点的相关性。方法BPH患者300例。平均年龄72(51~96)岁。根据直肠指诊及B超检查结果分为Ⅰ、Ⅱ、Ⅲ度增生3组,分别为85、139和76例。对每组合并CP的发生率及不同方法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合并CP者233例(77.7%),其中Ⅰ、Ⅱ、Ⅲ度增生组合并CP者分别为53例(62.6%)、113例(81.3%)、67例(88.2%),3组患者合并CP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CP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抗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其中一组同时服环丙沙星及消炎痛栓纳肛,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变化差异。Ⅰ、Ⅱ度增生组合并CP的患者加用抗感染治疗前后IPSS(7.5±0.6与5.5±0.9、11.5±1.5与10.0±o.5)、QOL评分(4.1±1.0与3.0±0.5、4.8±1.1与3.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度增生组合并CP者加用抗感染治疗前后(IPSS27.8±2.8与25.O±2.5,QOL评分5.5±0.4与4.5±1.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BPH患者常合并CP,腺体增生程度与CP发生率呈正相关,合并CP的Ⅰ、Ⅱ度增生患者抗炎治疗效果好于Ⅲ度增生合并CP患者。
- 詹朱坤屈维龙田峰汪祖林宋立俞仲伟骆德兴王珂郦俊生沙健郑伯营卢国军
-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