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 作品数:103 被引量:43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TAT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YBRGreenI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50例大肠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TAT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STAT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在合并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亦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5);肿瘤TNM分期中,T3/T4期癌组织STAT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1/T2期(P<0.05)。结论:STAT1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恶性程度相关,可作为大肠癌恶性潜能的检测指标之一。
- 吴琼王红聂玉强李瑜元夏金堂杨劭宇张伟健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STAT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夜间酸突破与食管下段酸暴露的相互关系
- 2011年
- 目的了解夜间酸突破(NAB)的发生与食管下段酸暴露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6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均接受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即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治疗第5天进行24 h食管、胃pH监测,对夜间胃内pH与食管下端pH相互关系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并把患者分为NAB组与非NAB组,比较两组患者夜间食管下段平均pH值及夜间pH<4时段所占时间百分比。结果夜间食管下段平均pH值(x)与胃内平均pH值(y)所作回归方程为:y=4.054+0.288x,回归系数检验P<0.001。夜间食管下段pH<4时段所占时间百分比(x)与胃内pH<4时段所占时间百分比(y)所作回归方程为:y=5.780+0.204x,回归系数检验P<0.001。NAB组患者夜间食管下段平均pH值(5.31±0.89)显著低于非NAB组(5.92±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夜间食管下段pH<4时段所占时间百分比(39.30%)则显著高于非NAB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夜间平均pH值、pH<4时段所占时间百分比随胃内相应指标同向变化。DU患者在接受PPI治疗时,发生NAB的患者,其食管下段酸暴露增加。
- 樊力红王红戴寿军李瑜元
- 关键词:夜间酸突破十二指肠溃疡
- 广州市结直肠癌筛查成本效益分析
- 冯志强聂玉强曹杰周永健王红
- 慢病毒介导的稳定过表达β-catenin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 目的 建立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β-catenin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株,探讨β-catenin基因对M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利用多位点Gateway克隆技术构建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测序鉴定其准确性,并瞬时转...
- 李瑜元吴倩周永健杜艳蕾王红聂玉强
- 超声胃镜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
-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胃镜(EUS)对胃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22例经胃镜加活检病理检查确诊(17例)和疑诊(5例)为胃癌但常规活检阴性的患者,同时行彩色多普勒 EUS、腹部螺旋...
- 沙卫红李瑜元聂玉强黎庆宁周永健王红梁培智佘庆珠吴惠生
- 关键词:胃癌诊断
- 文献传递
- 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抑酸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om eprazole,OME)不同剂量及联合雷尼替丁(ran itid ine,RAN)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nc ler,DU)活动期患者的抑酸效果,特别是对夜间酸突破(nocturnal ac id breakthrough,NAB)现象的控制,并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抑酸疗效的影响。方法:病例选自经本院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患者74例,随机分配入4个治疗组:A组,13例,OME 20 mg每天1次;B组,37例,OME 20 mg每天2次;C组,11例,OME 40 mg静脉推注,每12 h 1次;D组,13例,B方案联合RAN 150 mg睡前口服。在第5天对入组病人进行24 h胃内pH监测。结果:4组胃内24 h及夜间平均pH值、中位pH值、pH<4所占的时段百分比及NAB发生率(A组76.9%,B组24.3%,C组18.2%,D组7.7%)差异有显著性,其中,A组与B、C、D 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B、C、D 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一治疗组内HP阳性者24 h及夜间平均pH值、中位pH值均高于阴性者,pH<4所占的时段百分比低于阴性者。HP阳性者NAB发生率低于阴性组(13.7%vs44.1%,P<0.05),而在4个治疗组内仅有A组内HP阳性者NAB发生率低于阴性者,其余3组HP感染与否对NAB发生率无影响。结论:OME抑酸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效应,联用RAN有减少NAB的趋势。HP感染者应用OME抑酸效果较好。
- 樊力红李瑜元王红聂玉强戴寿军
- 关键词:夜间酸突破幽门螺杆菌奥美拉唑雷尼替丁
- 光动力疗法与支架放置术治疗进展期食管癌比较被引量:21
- 2006年
- 目的对比光动力疗法与内镜下支架放置术对进展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例行内镜下光动力治疗,22例行内镜下支架放置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辅助化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期、合并症等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进展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毒副作用,随访生存时间。结果光动力治疗组平均随访时间6.7(0.5~19)月;临床症状缓解率77.8%(14/18);内镜下完全应答率16.7%(3/18),部分应答率为38.9%(7/18);半年生存率55.6%(10/18),1年生存率22.2%(4/18);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1例术后1周出现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6%(1/18);未见光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支架术组平均随访时间3.5(1~19)月;临床症状缓解率81.8%(18/22);半年生存率22.7%(5/22),1年生存率9.1%(2/22);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两组相比,半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与支架放置术均可显著改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前者更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是治疗进展期食管癌又一有效手段。
- 沙卫红李瑜元聂玉强黎庆宁周永健梁培智赖晓波王红佘庆珠吴惠生
- 关键词:食管癌光动力疗法
- 光动力疗法联合化疗对老年人消化道肿瘤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联合化疗对老年人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并比较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探寻老年人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15例选用保守方法治疗的老年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其中食管癌7例,结肠癌4例,直肠癌4例。全部患者进行内镜下PDT联合化疗,其中6例还在PDT前行内镜下肿物切除术。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6,9,12个月复查内镜并进行临床症状评定,并对患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调查,随访生活质量、生存(时间,观察毒副作用。结果:1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5(0.5~16)个月;临床症状缓解率80%12/15);半年生存率73%(11/15),1年生存率40%6/15);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内镜下完全应答率27%(4/15),部分应答率为47%(7/1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PDT联合化疗后3个月生理和心理领域的生活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307~7.899,P<0.05)。有1例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副反应发生率为7%(1/15);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1周出现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7%1/15)。(结论:PDT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是治疗老年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又一有效手段。
- 贝春花李瑜元聂玉强沙卫红王红
-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生活质量
- Sonic hedgehog mRNA及其蛋白在大肠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onic hedgehog(SHH)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on二步法)检测本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收集的43例大肠癌组织和距离癌10 cm以上的癌旁组织的SHH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20例非肠癌患者的正常大肠组织对照,分析其与大肠癌患者临床和病理各变量的相关性.结果 凝胶成像分析显示阳性表达的样本SHH mRNA片段大小为280 bp,与理论值相符,未表达的样本则未见相应条带.大肠癌组织SHHmRNA表达阳性率为27.9%(12/43),与癌旁组织的18.6%(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的0%(0/20)(均P<0.05).SHH mRNA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正常大肠黏膜则未见其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HH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有阳性表达,细胞膜及胞质内出现棕黄褐色颗粒,背景不着色;正常大肠黏膜阴性表达.SHH蛋白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25.6%(11/43)比0%(0/20),P<0.05],在大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大肠黏膜的表达阳性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HH蛋白的表达强度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大肠黏膜(均P<0.05).大肠癌组织中的SHH mRNA和蛋白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型等变量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 SHH mRNA和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强,但与临床和病理各变量无关联.
- 吴莹莹李瑜元王红
- 关键词:HEDGEHOG结直肠肿瘤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2335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21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GB)的病因分布、发病趋势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至2005年2335例UGB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主要病因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DU)、胃溃疡(GU)、急性胃黏膜损伤(AGML)、复合溃疡(CU)、胃癌(GC)、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②各年份UGB病因构成不完全相同,AGML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慢性浅表性胃炎(CG)、GC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③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3.6:1。尤其是消化性溃疡(PU)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在各年龄段中,UGB以40~49岁占比例最大,UGB主要病因在不同年龄段分布不完全相同。⑤不同季节各主要病因检出率不完全相同。冬春两季PU的发病例数明显多于夏秋两季,其他主要病因在四季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U、AGML、Gc、EGV是UGB的主要病因,AGML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CG、GC呈下降趋势,UGB的病因分布与年代变化、性别、年龄、季节等因素相关。
- 陈慧婷沙卫红李瑜元聂玉强周永健王红黎庆宁梁培智
-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发病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