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胜

作品数:13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骨髓
  • 3篇骨髓瘤
  • 2篇蛋白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型胶原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纤维化
  • 2篇纤维细胞
  • 2篇免疫
  • 2篇来那度胺
  • 2篇骨髓纤维化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炎
  • 2篇成纤维细胞
  • 1篇丹皮
  • 1篇丹皮酚

机构

  • 13篇重庆三峡中心...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3篇王胜
  • 7篇陈永平
  • 5篇张榜硕
  • 3篇邓玲
  • 3篇李学荣
  • 3篇方伟
  • 3篇钟晖
  • 3篇杨毅
  • 2篇牟庆云
  • 2篇汪从文
  • 2篇余志海
  • 2篇徐辉
  • 2篇刘美平
  • 2篇余昆
  • 2篇刘林
  • 2篇陈静
  • 1篇廖诗平
  • 1篇汤玮
  • 1篇代宏
  • 1篇石国忠

传媒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尿道电切联合双J管置入术治疗输尿管口周围膀胱肿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PKRBt)联合双J管置入在处理输尿管口周围膀胱肿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7年5月41例输尿管口周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4年12月至2017年5月的2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手术方式采用PKRBt联合双J管置入术;2011年9月至2014年11月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行常规PKRBt术。所有患者术前均经CTU证实无输尿管扩张、肾积水,无上尿路肿瘤,术后均坚持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及膀胱镜定期随访。试验组留置双J管期间,嘱患者口服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与M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改善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术后3个月拔除双J管。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试验组患者在留置双J管期间,联合服用坦索罗辛与索利那新后其输尿管支架管相关性躯体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亦未出现持续的不可耐受的尿频尿急尿不尽等下尿路症状;所有患者在维持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经过4~79个月的随访,试验组均未发生输尿管狭窄或肾积水,膀胱镜下见输尿管口外观及喷尿均正常;对照组3例出现患侧输尿管口瘢痕狭窄,其中2例经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经行小儿输尿管镜下狭窄段输尿管扩张术。试验组膀胱肿瘤复发8例,对照组7例,复发部位均不在原电切创面,双J管置入后亦未发现上尿路有肿瘤的种植。结论针对输尿管口周围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为了降低PKRBt术后输尿管口狭窄的发生率,常规于电切术前在患侧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此法不会增加肿瘤细胞逆行种植上尿路的风险,也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余昆刘美平石国忠徐勤王胜
关键词:膀胱肿瘤双J管
渝东北地区1 503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渝东北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构成现状,并为三峡库区居民结石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 503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获取患者性别、年龄、影像学、结石成分分析等临床资料,分析男女患者的结石成分特点及各类结石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病部位上下尿路结石比例11.12∶1。单一成分结石83例,混合成分结石1 420例。结石成分多样,主要结石成分为一水草酸钙(90.4%)、二水草酸钙(80.7%)和碳酸磷灰石(50.0%);男性患者二水草酸钙检出率高于女性(P<0.01),女性患者碳酸磷灰石及六水磷酸铵镁检出率高于男性(P<0.01,P=0.01),其余结石成分男女患者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渝东北地区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碳酸磷灰石最常见,以混合结石为主,组成成分复杂。
郭耀川王胜熊迪徐勤余志海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心肌损害为首发表现一例
2010年
王胜程瑜张榜硕陈永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首发表现心肌损害胸骨后疼痛心电图示四肢乏力
FLT3基因突变型对AML细胞免疫表型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FLT3基因突变型(FLT3-ITD^+)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疗效、预后及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首诊AML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FLT3基因非突变型(FLT3-ITD^-)AML 62例,FLT3-ITD^+AML 22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两组病人细胞免疫表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FLT3-ITD^+AML病人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FLT3-ITD^-AML病人,差异有显著性(t=5.256~6.789,P<0.05);FLT3-ITD^+AML病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染色体异常率、WT1阳性率、NPM1阳性率显著高于FLT3-ITD-AML病人,第1疗程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显著低于FLT3-ITD^-AML病人,差异有显著性(χ~2=5.369~10.425,P<0.05)。FLT3-ITD^+AML病人免疫表型标志物中淋巴标志物CD2、CD4、CD7、CD34、CD117、CD15水平均高于FLT3-ITD^-AML病人(t=3.552~12.691,P<0.05);而CD13、CD33、CD38、HLA-D及HLA-DR阳性率则低于FLT3-ITD^-AML病人(χ~2=6.466~12.133,P<0.05)。结论 FLT3-ITD^+AML可影响AML病人细胞免疫表型,导致相关免疫表型标志物表达紊乱。FLT3-ITD^+AML病人白细胞水平增高,第1疗程完全缓解率低,预后差。
王胜
关键词:FLT3基因免疫表型分型
N-乙酰半胱氨酸血清对远交群大鼠骨髓来源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和I型胶原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索乙酰半胱氨酸对骨髓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I型胶原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远交群(spraguedawley.SD)大鼠雌雄不限,将36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血清组和乙酰半胱氨酸血清组,每组18只,经灌胃和DMEM培养基稀释分别制 备正常血清和乙酰半胱氨酸血清;以大鼠骨髓组织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为材料,经免疫荧光鉴定后采用 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率,酶联免疫吸附法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USA)和实时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GF-β;和I型胶原表达水平。结果乙酰半胱氨酸血清组成纤维细胞增殖率显 著低于正常血清组[(42.51±2.62)% 比(71.62±4. 51)%=21. 635,P<0.05],TGF-β和I型胶原表 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血清组[(27.91± 5.73 ) μmol/L 比(35.61±6. 42)μmol/L,t= 10.235P<0.05;(21.21±4.62)μmol/L 比(28.72±5.91)μmol/L,t = 9. 658,P<0. 05] ,mRNA 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血 清组[(0.25±0.10)比(0.46±0.11)= 12.525,P<0.05; (0.13 ±0.06)比(0.40±0.10),t=8.652,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对骨髓成纤维细胞TGF-β和I型胶原有一定抑制作用。
王胜刘林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骨髓纤维化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
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4^+、CD8^+T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研究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esistant rheumatoid arthritis,RRA)患者CD4^+、CD8^+T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R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口服艾拉莫德片,25 mg/次,每日2次,同时给予依那西普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对照组给予依那西普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疗程为12周。分别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CD8^+T、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指标,同时观察试验过程的不良反应。计算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分数(DAS28),检测C反应蛋白(CPR)、类风湿因子(RF)。结果 12周后,试验组患者CD4^+、CD4^+/CD8^+值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8^+T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DAS28、ESR、CPR、RF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IgG、IgA、IgM指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治疗RRA可能通过调节患者CD4^+/CD8^+T细胞免疫失衡、降低免疫球蛋白而发挥治疗作用。
李学荣陈永平张榜硕陈静徐辉王胜张传蓉杨毅
关键词:艾拉莫德依那西普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巨噬细胞来源的TGF-β对小鼠骨髓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2020年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表达分泌的TGF-β对小鼠原代骨髓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揭示巨噬细胞在骨髓纤维化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Ms)和骨髓成纤维细胞,利用LPS刺激巨噬细胞活化并收集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ELISA检验细胞TGF-β和Ⅰ型胶原表达;MTT法检测TGF-β和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骨髓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LPS刺激巨噬细胞活化并表达TGF-β;TGF-β及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均能促进骨髓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表达;使用抗体中和培养基中的TGF-β可以抑制骨髓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结论:表达分泌的TGF-β可以促进骨髓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型胶原表达。
王胜王胜吕敬龙陈永平吕敬龙
关键词:巨噬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骨髓纤维化
肾旋位法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下极肿瘤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中旋位法处理肾下极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7年1月46例肾下极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旋位法组)采用后腹腔镜下充分游离肾脏后阻断血管,旋位45°~90°后进行肿瘤切除与缝合,26例(常规组)行常规不旋转肾位置的方法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后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改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旋位法组热缺血时间(18. 6±4. 3) min,较常规组(25. 0±3. 5) min明显缩短(t=-5. 402,P=0. 000);术后3个月患肾GFR中位数38. 68(36. 97,39. 73) ml/min,明显高于常规组32. 45(31. 97,33. 22) ml/min(Z=-5. 762,P=0. 000)。2组手术时间中位数分别为95. 0(89. 8,98. 8) min和96. 5(93. 0,101. 0) min,无统计学差异(Z=-1. 378,P=0. 168);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1. 0±53. 5) ml、(169. 0±47. 2) ml,无统计学差异(t=-1. 882,P=0. 067);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 5(4. 0,6. 8) d和5. 5(4. 0,7. 0) d,无统计学差异(Z=-0. 308,P=0. 758);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8. 0 (7. 0,9. 8) d和9. 0 (8. 0,10. 0) d,无统计学差异(Z=-1. 428,P=0. 153)。2组均无输血病例,术后均无大出血、漏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46例随访3个月~5年,中位随访时间38. 7月,总肾功能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肾下极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旋位法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热缺血时间,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肾功能的损害,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
余昆刘美平余志海代宏汤玮王胜徐勤
关键词: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
中药单体丹皮酚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机制初探
2009年
目的观察中药丹皮酚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胶原诱导法构建关节炎小鼠模型,将成功造模的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阴性对照组、甲氨蝶呤(MTX)阳性对照组和丹皮酚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观察丹皮酚对CIA的临床评分、血清细胞因子、Th17及自身抗体滴度的影响。结果丹皮酚能明显降低关节炎分值(2.36±044,P〈0.01),抑制Th1型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2(463±56,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248±66,P〈0.01)、干扰素(IFN)-γ(325±40,P〈0.05)、IL-6(282±43,P〈0.01)等的产生,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4(1411±683,P〈0.01)和IL-10(325±35,P〈0.05)分泌,下调脾脏细胞中Th17丰度(1.73%,P〈0.05),降低血清抗Ⅱ型胶原自身抗体含量(A值=0.064,P〈0.01)。结论丹皮酚对CIA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研发治疗人类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提供一条新思路。
王胜方伟张榜硕牟庆云钟晖陈永平
关键词:关节炎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类丹皮酚
皂角皂苷对大鼠血栓形成及微循环障碍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皂角提取物对微循环障碍和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刺激法制备大鼠颈总动脉栓塞模型,按Rayer法制备大鼠下腔静脉栓塞模型。大鼠手术前连续给药3天(皂角提取物150mg/kg、75mg/kg、38mg m l/kg),测定电刺激致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所需时间及静脉血栓重量。采用肾上腺素加冰水浴法复制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造模后24h(第5日)用激光多普勒测定耳廓灌注量(PU)、运动的血细胞浓度(CMBC)及血细胞的运动速率(V),同时进行尾静脉取血,测定给药后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与模型组比,皂角提取物给药后血栓湿重、干重明显降低,皂角提取物各剂量组给药后血栓形成时间有不同程度延长。与模型组比,皂角提取物各剂量组耳廓灌注量(PU)、运动血细胞浓度(CMBC)、血细胞运动速率(V)均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皂角提取物各剂量组均显著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体积分布宽度(RDW-CV);但对血小板计数(PLT)无明显影响,皂角提取物各剂量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降低。结论:皂角提取物能抑制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障碍。
方伟廖诗平钟晖汪从文王胜陈永平
关键词: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凝血时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