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长国

作品数:13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犹太
  • 2篇语言
  • 2篇权力
  • 2篇文化
  • 2篇文学
  • 2篇小说
  • 2篇敬畏
  • 1篇道德
  • 1篇道德现状
  • 1篇新作
  • 1篇学史
  • 1篇译者
  • 1篇译者主体
  • 1篇异域
  • 1篇异域文化
  • 1篇犹太人
  • 1篇犹太文化
  • 1篇犹疑
  • 1篇语言风格
  • 1篇源语

机构

  • 7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泰州师范高等...
  • 1篇文学院

作者

  • 10篇王长国
  • 1篇赵广志
  • 1篇黄铁池

传媒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理论与创作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社科纵横(新...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权力语言中突围——毕飞宇作品语言风格流变论被引量:2
2007年
在其创作谈《语言的宿命》中,毕飞宇把语言的力量敬畏到近乎“神”的地步,说语言里头不仅仅有大的宿命,还有一种近乎神的看不见的力量,他甚至还套用斯大林的话说语言的力量也许能够抵得上“五十个装甲师”。既然语言有“近乎神的看不见的力量”,那么追问这种神秘就成了毕飞宇的创作使命之一。他说:“语言的力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谁赋予了它?它的马力为什么能如此的强劲?……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尽我的可能把我的生命人格注入语言,永远不要当语言的奴才。”这既是毕飞宇要努力摆脱话语权力控制的宣言,也是他找寻精神之“家”的思想根源。
王长国
关键词:语言风格权力控制流变论突围
穿越斯宾诺莎的伦理世界——论“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中的理智与情感
2011年
哲学家斯宾诺莎,作为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精神导师,对其思想及创作的影响是多面的、深远的。这种影响在"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典型。本文以该小说为个案,以斯宾诺莎的哲学为参照,用互文性的方法集中探讨两个问题:一是斯宾诺莎的伦理思想如何被辛格做了艺术处理,从伦理世界切换到艺术世界的?二是辛格身处现代社会,深感传统犹太文化相对落伍,在寻求与现代思想的对接中,怎样扬弃斯宾诺莎思想的?由此,我们可以把握辛格复杂的思想倾向和独特的个人信仰。
王长国
关键词:斯宾诺莎
异域文化中的故乡情怀——艾·巴·辛格意第绪语写作探秘被引量:4
2009年
尽管辛格50多年来一直置身于异域文化语境中,但却一直坚持用母语意第绪语进行创作,其写作背景基本定格在波兰的犹太人社区。这种用即将死亡的语言追述过往的写作形态,表现了辛格异域文化中的故乡情怀。母语创作和故乡情怀使辛格找到了创作灵感,成了寄寓和体现他个人文化心理的空间,也使他最终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辛格异域文化中的故乡情怀,对于我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王长国
关键词:民间语言
人为什么会如此不尽如意——评毕飞宇的长篇新作《平原》被引量:2
2006年
我答应过自己。起码要为上世纪70年代留下两本书。有了《玉米》和《平原》,我踏实了许多。我一直想异明白,人应当是怎样的。很遗憾。我没有找到答案。因而,这本书反而有了一个强劲的推动力——有时候,人为什么会如此不尽如意?
王长国
关键词:《平原》长篇小说
徘徊在敬畏与犹疑之间——辛格创作思想探析被引量:1
2012年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蒂固的向心力与西方(美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渲染,在他们身上迸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这种文化的骚动与融合,造成了兼收并蓄、缤纷多彩的文学奇观。索尔.贝娄如何由开始时对犹太文化的背离最终又走向回归;辛格强调犹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罗斯的小说关注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世俗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所有这些都从细枝末节中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如何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传统痛苦而又成功的嫁接。
王长国
关键词:敬畏诺贝尔文学奖犹太人艾萨克文学史
“身体”的命运与作家的视域
2007年
当下,不少作家从宏大叙事脱身后,一味遁入自己内心一隅营造自我,漠视了"他者"的"身体"性存在,特别是对那些遭受践踏的人性和被侮辱的人格,作家们竟然也能漠然视之!这种身体性践踏和侮辱的倒逆现象,如不能进入那些所谓"底层大众代言人"的知识分子的批判领域和作家们的写作视域,那么,这些"社会精英"的写作之于大众生活、之于这个民族究竟有多大实际意义?
赵广志王长国
关键词:身体摧残侮辱
犹太文化格托的启示——以艾·巴·辛格作品为观照被引量:5
2008年
犹太人始终自觉坚守世代相传的犹太生活习俗,形成了特有的犹太文化格托,即在文化上完全独行于自己的疆域,既不让异族文化侵入,更不与异族文化融合,因此文化上的藩篱使这个古老民族裹挟于万民之中而未致湮灭。美国犹太作家辛格的文学作品生动演绎了犹太人在散居异域时,怎样将自己寄寓于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空间,从而说明了犹太文化格托在抵御异族同化、保护民族存续方面,远远胜于居所格托的功用。这无疑对解决现代社会的民族文化杂合和民族同化问题带来深刻的启示。
王长国黄铁池
关键词:犹太文化
中译外: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瓶颈——兼与王宁教授商榷被引量:4
2010年
《"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一文准确判断了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地位,并提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过程中中译外工作的必要性。然而,作者认为中译外"尤其需要国外汉学家的配合和帮助",忽视了中国译者的主体作用,不利于中国文学最终走向世界。"中译外"工作的薄弱是目前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瓶颈,它受学界的观念、中国文学的创作质量、译者的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制约。应采取国家向主要目标语言国派驻"文化大使"、以及提倡优秀的中国文学作者创造条件参与翻译自己作品的策略,切实提高中译外工作的效能,从而有效推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王长国
关键词:中译外译者主体源语言目标语言
与权力抗争——毕飞宇小说创作论
作为60年代生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毕飞宇的创作虽刚开始16年,但其取得的骄人实绩和己表现出来的审美品格已足以让文学界刮目相看。从流程上看,毕飞宇的创作到目前大致历经了三个阶段:初期虚构的历史叙事系列;90年代中期以后的都市...
王长国
关键词:小说创作论权力
文献传递
精神窄门的焦虑--论敬畏之心被引量:8
2008年
敬畏是出于信仰神圣而发自内心的自觉的禁忌意识.是人在法律之外的自我立法。在信仰匮乏、价值失范的时代,面对精神窄门的焦虑,敬畏启迪着我们跨过精神窄门之槛,走出内心世界荒芜,塑造理想人格。当前,我们亟待重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培养人对道德律令的敬畏之心。因此,重新检视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运用于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公民道德教育,是培养敬畏感、养成理想道德人格的核心要求。
王长国
关键词:敬畏传统文化道德现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