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甄月映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毒
  • 4篇病毒治疗
  • 2篇重型
  • 2篇重型肝炎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抗病毒
  • 2篇抗病毒治疗
  • 2篇肝炎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损害
  • 1篇乙肝
  • 1篇乙型
  • 1篇乙型重型肝炎
  • 1篇预后
  • 1篇诊治
  • 1篇人类免疫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机构

  • 3篇江门市中心医...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甄月映
  • 4篇丁佩佩
  • 3篇陈晓华
  • 3篇何纲
  • 2篇甄沛林
  • 2篇梁少群
  • 2篇吴兴柳
  • 1篇吴贺明
  • 1篇胡长征
  • 1篇赵明聪
  • 1篇罗铭
  • 1篇梁少群
  • 1篇孙明
  • 1篇胡长征

传媒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今日药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RP在重型肝炎继发感染临床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重型肝炎继发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监测患者在继发感染时的早期及治疗后的不同阶段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 C反应蛋白在重型肝炎继发感染早期与白细胞在重型肝炎继发感染早期以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在重型肝炎继发感染后治疗后随着治疗进展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治疗的效果及相应的病程呈正相关,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反应蛋白在重型肝炎继发感染的早期和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梁少群孙明吴贺明陈晓华罗铭丁佩佩甄月映赵明聪
关键词:C-反应蛋白重型肝炎
替诺福韦酯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肾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含替诺福韦酯方案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HIV感染者共114例,其中启用ART时CD4+<200/μL患者45例(A组),CD4+200~<350/μL患者37例(B组),CD4+≥350/μL患者32例(C组)。每3~6个月进行1次肾功能检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治疗48周时eGFR较基线的变化情况及各组间的eGFR下降幅度。结果 A组患者ART48周后eGF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C组eGF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eGFR下降幅度也较B组、C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eGFR下降的例数也较B、C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eGFR改变<-20%的患者例数也是A组最多,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我国HIV感染者使用替诺福韦酯过程中,CD4+<200/μL HIV感染者更容易发生GFR下降,比CD4+≥200/μL的患者有更高发生肾脏功能损害的风险,而早期启动包含替诺福韦酯的ART则可以降低肾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何纲甄沛林丁佩佩黄劲华陈晓华吴兴柳胡长征李志杰赵有为梁少群甄月映
关键词:替诺福韦酯肾功能损害CD4+T淋巴细胞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1年的疗效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1年疗效。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例,选取54例为抗病毒治疗组,选取历史病例67例为对照组。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病死率、HBV DNA水平、INR、MELD评分及肝功能结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显著低于对照组(32例,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显著低于对照组(37例,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INR水平及MEL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1年后抗病毒治疗组ALT、AST、TBIL、INR、HBV DNA水平及MEL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加快肝功能好转,抑制病毒复制,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病情好转后维持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
何纲甄沛林丁佩佩陈晓华梁少群甄月映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抗病毒治疗HBVDNA预后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并于0、3、6、12个月随访观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上PD-1及HBeAg、HBVDNA、细胞因子IFN-γ、TNF-α、child-pugh评分、肝脏病理的变化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child-pugh评分、HBVDNA拷贝数、HBeAg阳性比例和肝脏病理的Knodell HAI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少,而HBV CD8+T细胞比率、特异性PD-1表达以及IFN-γ、TNF-α水平则逐渐升高。PD-1表达水平与child-pugh评分、HBV DNA拷贝数、HBeAg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与HBVCD8+T细胞百分比、IFN-γ和TNF-α水平间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可以明显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乙肝病毒载量,降低HBeAg水平,恢复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功能,减轻肝脏病理改变,并且PD-1与HBeAg、HBVDNA、细胞因子IFN-γ、TNF-α、child-pugh评分、肝脏病理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掌握这些规律有利于指导HBV的抗病毒治疗。
胡长征何纲丁佩佩甄月映吴兴柳
关键词:恩替卡韦PD-1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艾滋病毒药物致肝损害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胶囊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将82例诊断为因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炎的艾滋病初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予口服葡醛内酯片(每次0.2gt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水飞蓟宾胶囊(每次70mgtid),疗程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的ALT、AST、GGT恢复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飞蓟宾治疗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甄月映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水飞蓟宾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