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京学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检察
  • 4篇检察制度
  • 3篇检察机关
  • 2篇新中国
  • 2篇刑事
  • 2篇人民检察
  • 2篇人民检察院
  • 2篇诉讼
  • 2篇检察院
  • 2篇初创
  • 1篇当事
  • 1篇当事人
  • 1篇当事人主义
  • 1篇对接
  • 1篇刑事诉讼
  • 1篇刑事诉讼规则
  • 1篇刑事一审
  • 1篇研究会
  • 1篇社会管理
  • 1篇社会管理创新

机构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最高人民检察...

作者

  • 8篇石京学
  • 1篇罗欣
  • 1篇戴玉忠

传媒

  • 2篇中国刑事法杂...
  • 2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检察实践
  • 1篇人民检察
  • 1篇中国检察官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社会管理创新: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中国检察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十三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综述被引量:1
2012年
2012年5月19日至22日,江城武汉迎来了中国检察学研究会的成立暨第十三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的召开。中国法学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高检院代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石京学罗欣
关键词:检察理论社会管理创新检察学检察工作
建设有中国特色人民检察制度的初创实践被引量:1
2011年
检察权与行政权是我国宪法结构中两种重要的国家权力。检察权行使法律监督权,具有独立性,不受行政机关干涉;行政权行使执行法律的权力,具有辅助性与从属性。两种权力依据宪法和法律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按照程序分别行使,在特定事项的处理中相互配合,检察权监督行政权。决定两种权力分工、监督与配合关系的基础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检察权与行政权权力属性之差异、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及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其目的在于完成宪法任务,维护正义,保障人权。应在基于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分析前提下,深化对检察权与行政权权力属性的认识,为实践中两种权力合乎宪法目的运行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本刊编辑部认为,完善和发展行政检察制度,需要进一步丰富行政检察的内涵,适时制定行政检察法,明确行政检察的基本原则,适度拓展行政检察范围,合理选择行政检察方式,以及加强行政检察队伍建设。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本刊编辑部以《行政权和检察权关系研究》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本着倡导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石京学
关键词:检察制度检察实践检察改革检察机关新中国
案件管理机制的理论基础被引量:6
2005年
石京学
关键词:检察机关
检察制度初创工作的启示与错案的教训
2013年
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初创工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建立检察制度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建设检察制度要从中国实际出发,需有中国特色;应遵循"必要"与"可能"的原则开展检察工作;人民检察制度不是一个静止的僵化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与时俱进。总结、记取错案的教训,是研究新中国初期司法工作不应回避的问题。这些教训包括:法律不健全,缺少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大规模群众运动的误导;违反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增强司法干部的职业责任,重证据,不搞逼供信,不轻信口供,是防止错案必不可少的思想和制度屏障。
石京学
关键词:检察制度
解读检察权分类及检察机关内部改革的设想
2006年
解读检察权分类是准确认识检察制度和正确引导检察改革的基础工作和先决条件,整合检察机关内部机构是独立行使检察权的需要,是检察改革的关键一步。
石京学
关键词:检察机关检察制度
我国刑事一审公诉案件庭审问题探究
1994年
我国刑事一审公诉案件庭审问题探究戴玉忠,石京学去年以来,某些报刊陆续报道了一些地方法院和检察院在搞刑事一审公诉案件的庭审改革。报道称,这种庭审改革是变法官纠问为公诉人举证。有的报道还说,这种改革现行诉讼体制和庭审方式的做法,路子是对的,对各方都有利。...
戴玉忠石京学
关键词:公诉案件庭审改革刑事一审公诉人当事人主义诉讼权利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施原则及其实现——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为视角被引量:5
2013年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施应当遵循内容科学、程序便捷和协调对接原则。羁押必要性审查内容的标准应参照逮捕审查标准,具体审查反映人身危险性的内容、具有潜在社会危害性的内容、妨碍诉讼可控性的内容、体现羁押人道主义的内容及不得不羁押的客观情形;审查程序机制应当充分利用现行的办案人负责——集体讨论——检察长审批流程;协调对接原则的落实首先需要明确侦查监督、公诉和监所检察部门关于羁押审查案件的分工,进而建立公、检、法三机关共享的羁押审查信息平台。
石京学
关键词:羁押必要性审查
光荣属于1978
2008年
当时光进入2008年,也意味着人民检察院重新设置30周年了。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新中国第三部社会主义宪法,规定重新设置人民检察院,揭开了当代中国检察制度崭新的一页。历经磨难的人民检察制度,开始获得新生。
石京学
关键词:人民检察院社会主义宪法检察制度新中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