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世鹤

作品数:140 被引量:641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1篇细胞
  • 35篇乙型
  • 33篇肝炎
  • 33篇病毒
  • 27篇乙型肝炎
  • 26篇干扰素
  • 21篇蛋白
  • 17篇慢性
  • 17篇肝炎病毒
  • 15篇慢性乙型
  • 15篇耐药
  • 14篇慢性乙型肝炎
  • 13篇抗病毒
  • 12篇乙型肝炎病毒
  • 12篇外周
  • 12篇外周血
  • 12篇Α干扰素
  • 11篇耐药性
  • 10篇基因
  • 9篇细菌

机构

  • 11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0篇安徽医科大学...
  • 18篇华中科技大学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埃森大学
  • 2篇武汉生物制品...
  • 2篇安徽省血液中...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解放军第10...
  • 2篇皖北煤电集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徽省药物研...
  • 1篇解放军第一○...
  • 1篇北京生物制品...
  • 1篇安徽省宣城市...

作者

  • 139篇管世鹤
  • 63篇杨凯
  • 26篇周强
  • 26篇刘周
  • 25篇陈礼文
  • 24篇潘颖
  • 22篇张浩
  • 15篇王爱华
  • 15篇杨东亮
  • 15篇吴园园
  • 14篇姚杰
  • 13篇卢银平
  • 12篇孙蓓蓓
  • 10篇王琴
  • 9篇董继华
  • 9篇刘朝
  • 9篇储雯雯
  • 7篇李昕
  • 7篇程娟
  • 6篇刘华平

传媒

  • 31篇安徽医科大学...
  • 23篇国际检验医学...
  • 5篇中国微生态学...
  • 5篇安徽医学
  • 5篇安徽卫生职业...
  • 4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现代检验医学...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安徽医药
  • 2篇检验医学教育
  • 2篇现代免疫学
  • 2篇中国医学文摘...

年份

  • 2篇2021
  • 12篇2020
  • 9篇2019
  • 14篇2018
  • 13篇2017
  • 12篇2016
  • 11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12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8
  • 4篇2007
  • 1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EA与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血清和胸腔积液差异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比较肿瘤标记分子CEA与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和胸腔积液表达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62例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NSCLC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CEA与CYFRA21-1水平,以28例并发良性胸腔积液的感染性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类肿瘤标记分子在NSCLC血清和恶性胸腔积液的差异性表达,并分别分析CEA和CYFRA21-1水平在NSCLC两类体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EA与CYFRA21-1在NSCLC血清和恶性胸腔积液表达水平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 1),两者在血清诊断实验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和0.998;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AUC值则分别为0.896和0.765。相关性分析表明CEA和CYFRA21-1在NSCLC血清和胸腔积液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84(P<0.01)和0.244(P=0.056)。结论:CEA与CYFRA21-1含量在NSCLC血清与恶性胸腔积液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CEA表达水平在血清和胸腔积液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而CYFRA21-1则呈低度相关。
陈礼文盛守琴周强王琴方亚萍管世鹤
关键词:肺肿瘤肿瘤标记物
牛膝总苷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研究牛膝总苷的活血化瘀功能。方法:以皮下注射大剂量盐酸肾上腺素复加冰水浴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牛膝总苷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黏附率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血细胞比容、血栓长度及重量、血小板黏附率均显著升高;牛膝总苷(1.5、0.75、0.38g/kg)口服灌胃给药,可明显改善上述各项病理生理指标。结论:牛膝总苷能明显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特性,抗血小板黏附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司力黄世福李涛管世鹤
关键词:急性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血栓形成血小板黏附率
血流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血培养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326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及K-B法,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3年12月自临床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326株,主要分布于血液内科、儿科、NICU及ICU,分别占16.9%、11.4%、9.5%及7.4%;主要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分别占55.5%、24.8%、4.6%及3.4%,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61.3%、43.2%;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耐药率仅为0~6.2%,其次为阿米卡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3.7%~7.2%、5.5%~20.0%。结论肠杆菌科细菌所致血流感染易发生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且有严重基础疾病人群,病原菌常呈现多药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刘周徐晨姚杰方亚平周强管世鹤
关键词:血流感染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及其与Pre-S1和HBeAg关系探讨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HBVDNA与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Pre-S1)和HBeAg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931份HBV-M不同阳性模式及35份HBV-M全阴模式血清进行HBVDNA及其标志物检测。结果在931例不同阳性模式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总检出率为20.7%,Pre-S1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30.2%,HBVDNA阳性总检出率为45.3%。在422例HBVDNA(+)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57.3%,HBeAg阳性检出率为44.1%。在281例Pre-S1(+)乙肝患者中,HBVDNA阳性符合率达86.1%,在Pre-S1(-)组HBVDNA阳性率仅为27.7%。结论HBVDNA检测是反映HBV复制最直接的分子生物学指标;Pre-S1抗原和HBeAg是反映HBV复制的血清学指标,Pre-S1抗原甚至比HBeAg更灵敏地反映HBV复制。
管世鹤方有兵黄争艳陆应玉刘华平
关键词:HBV标志物
干扰素抗病毒蛋白MxA和2',5'-OAS在肝胚瘤细胞株中的差异表达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诱导的抗病毒蛋白MxA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在人肝胚瘤细胞株HepG2和HBV稳定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培养的HepG2和HepG2.2.15细胞用IFN-α刺激6h,分离细胞总RNA,经逆转录、32P标记后与尼龙膜上的探针微矩阵(macroarray法)进行分子杂交;并以此来分析HepG2和HepG2.2.15细胞IFN抗病毒基因表达谱。用免疫印迹分析IFN抗病毒蛋白;如,MxA、2',5'-OAS等在肝胚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分析发现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仅有部分IFN诱导基因表达,多数IFN诱导基因呈低表达或不表达。比较HepG2和HepG2.2.15细胞,发现两者表达IFN诱导基因有差异,即对IFN应答有差异。研究中发现,MxA蛋白在HepG2.2.15细胞中不表达,而在HepG2细胞中却能正常表达。另一种重要的IFN抗病毒蛋白2',5'-OAS,在HepG2.2.15和HepG2细胞中均能表达;在拉米夫啶处理下,HepG2.2.15细胞甚至比HepG2细胞能更好地表达。结论IFN抗病毒蛋白MxA和2',5'-OAS在人肝胚瘤细胞株HepG2和HBV稳定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中表现出差异的表达模式;HBV及其抗原成分影响人肝胚瘤细胞株的IFN抗病毒基因表达。
管世鹤杨东亮陆蒙吉Michael RoggendorfJoerg F.Schlaak
关键词:干扰素MXA蛋白
干扰素λ3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λ3水平,探究其临床意义及其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9例,收集同期HBsAg阴性的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λ3的表达水平,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人血清IFNλ3水平差异,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λ3水平与HBeAg的关系,观察不同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IFNλ3水平,以及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λ3水平的影响。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λ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4. 7(5. 9~28. 5) pg/ml vs 76. 1(39. 4~112. 0) pg/ml,Z=-10. 114,P <0. 001]。未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λ3水平与log HBV DNA呈负相关(r=-0. 621,P <0. 001)。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λ3水平高于HBeAg阳性患者,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 4(9. 0~31. 3) pg/ml vs 8. 7(2. 9~23. 2) pg/ml,Z=-2. 205,P=0. 02]。服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血清IFNλ3水平显著高于服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体外实验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未见IFNλ3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λ3显著低于健康人群,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清IFNλ3水平。
段元丽管世鹤杨凯陈礼文张浩王秀潘正兰侯舒文王兆飞
关键词:干扰素类
HBV HBx基因荧光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运用于HBV复制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构建能够表达HBx蛋白的绿色增强荧光蛋白-HBx(pEGFP-N1-HBx)真核表达质粒,并探讨HBx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以HBV Dimer为模板,PCR法扩增HBx基因,PCR产物测序分析正确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命名为pEGFP-N1-HBx。将该质粒转染肝胚瘤细胞株HepG2,以RT-PCR法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表达情况,再通过基因共转染等技术研究HBx蛋白对HBV复制的影响。结果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构建质粒含HBx基因,RT-PCR法检测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构建的pEGFP-N1-HBx质粒在HepG2细胞中能够表达;质粒pEGFP-N1-HBx与pHBV48-X0共转染后,HepG2细胞上清液HBV-DNA、HBsAg和HBeAg分泌显著增多。结论 HBx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HBx构建成功;HBx蛋白能够促进HBV复制及抗原分泌。
杨凯管世鹤孙蓓蓓潘颖吴园园王爱华
关键词:HBX蛋白质粒
平均血小板体积在急性胆源性和非胆源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胆源性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之间的关系,探讨MPV能否作鉴别急性胰腺炎病因的参考指标。方法检测55例胆源性胰腺炎与57例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和全血的MPV值,比较两种类型胰腺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酶类以及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在胆源性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浓度水平在胆源性胰腺炎组中较非胆源性胰腺炎组中高。胆源性胰腺炎组和非胆源性胰腺炎组在血小板和MPV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在胆源性胰腺炎组中较非胆源性胰腺炎组中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在鉴别胆源性胰腺炎组和非胆源性胰腺炎组的MPV曲线下面积为0.746;当MPV的cut-off值为8.33时,判断胆源性胰腺炎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6%和62.3%。结论部分酶类指标的差异显示胆源性胰腺炎比非胆源性胰腺炎对相关器官组织的损伤较重,病情更加复杂;胆源性胰腺炎组的MPV值较非胆源性胰腺炎组高,提示MPV可以作为鉴别急性胰腺炎病因的一种简便实用的参考指标。
周强姚杰杨凯管世鹤李贺项和平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胆源性非胆源性平均血小板体积
HBV核心蛋白突变体L60V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应用于IFN-α抗病毒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Bc)突变体L60V重组质粒,并探讨L60V拮抗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活性的机制。方法构建HBc突变体融合表达载体pEGFPL60V,转染人肝胚瘤细胞株HepG2细胞,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并以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分子及抗病毒蛋白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分析,成功构建HBc突变体L60V重组质粒;将L60V和HBc野生株表达质粒(pEGFP-WT)分别转染HepG2细胞后,以1 000 IU/ml IFN-α处理,转染L60V和HBc野生株表达质粒的细胞内抗黏液病毒A(MxA)及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分子STAT1、STAT2、IRF9表达减少,其中在转染pEGFP-L60V细胞内的MxA、STAT1、STAT2和IRF9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HBc突变体L60V可能通过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抑制抗病毒蛋白MxA的表达来拮抗IFN-α的抗病毒作用;其拮抗IFN-α抗病毒作用比HBc更显著。
孙蓓蓓管世鹤王爱华杨凯潘颖吴园园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EPG2细胞IFN-ΑIFN-Α
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HBV复制及抗原分泌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HBV-DNA的关系,并探讨HSP70能否影响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与抗原分泌。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和门诊CHB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以3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分析CHB患者和对照者血清HSP70表达水平,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HB患者血清HBV-DNA复制水平;以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HepG2.2.15细胞中HSP70基因的表达,同时分析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以及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CHB患者血清中HSP7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P<0.05),且与H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r=0.540,P<0.05);其中HBeAg阳性的CHB患者血清中HSP70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P<0.05)。以RNAi技术特异性降低HSP70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V-DNA和相关抗原的分泌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HSP70蛋白很可能在HBV的生命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影响HBV的复制和乙型肝炎的进展。
潘颖管世鹤杨凯刘周王爱华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热休克蛋白70干扰RNA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