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斌

作品数:11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5篇血管内治疗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瘤
  • 4篇栓塞
  • 4篇颅内
  • 3篇动静脉
  • 3篇血管内栓塞
  • 3篇静脉
  • 3篇出血
  • 2篇动静脉瘘
  • 2篇动脉瘤形成
  • 2篇血管内栓塞治...
  • 2篇硬脑膜
  • 2篇硬脑膜动静脉...
  • 2篇栓塞治疗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脑膜
  • 2篇静脉瘘

机构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罗斌
  • 10篇张炘
  • 10篇龙霄翱
  • 8篇段传志
  • 6篇李铁林
  • 5篇何旭英
  • 4篇权涛
  • 2篇赖凌峰
  • 2篇苏世星
  • 2篇顾大群
  • 2篇李西锋
  • 2篇李西峰
  • 1篇方美凤
  • 1篇汪求精
  • 1篇刘轶靖
  • 1篇梁远生
  • 1篇陈兵
  • 1篇法志强
  • 1篇谭峰
  • 1篇刘晓平

传媒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早期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创术后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高压氧+依达拉奉)76例、单纯高压氧组66例及依达拉奉组74例。采用Scandinavian中风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法评估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与高压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SS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05<0.01;P=0.041<0.05),联合治疗组mRS评分较高压氧组显著降低(P=0.025<0.05);治疗30 d后,与依达拉奉组比较,联合治疗组SS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00<0.01),mRS评分组显著降低(P=0.001<0.01),高压氧组mRS评分也较依达拉奉组显著降低(P=0.009<0.01);治疗90 d后,与高压氧组和依达拉奉组比较,联合治疗组SSS评分显著增高(P=0.000<0.01;P=0.000<0.01),mRS评分显著降低(P=0.000<0.01;P=0.000<0.01)。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行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龙霄翱梁远生陈兵张炘罗斌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高压氧依达拉奉
复发性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13例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家族性颅内动脉瘤(familial intracranial aneurysm,FIA)被认为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先天性疾病。与散发颅内动脉瘤相比,FIA破裂率高。随访研究发现,在复发动脉瘤患者中,30%的患者其家族中有一个或多个家族成员出现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甚至存在2次以上的动脉瘤复发。回顾分析1999年3月至2010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13例复发性FIA的诊治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张炘段传志李铁林何旭英李西峰Tamrakar Karuna罗斌龙霄翱顾大群苏世星赖凌峰
关键词:复发血管内治疗
电针阳明经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PAC-1表达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电针阳明经穴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及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阳明经穴;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组治疗前后PAC-1含量的变化,并采用简化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法评估电针对ACI患者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同时选取20名健康人进行参考值测定。结果在急性期,ACI患者PAC-1水平较健康人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PAC-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I早期存在血小板活化。电针阳明经穴对PAC-1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改善ACI患者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程度,推测电针阳明经穴在ACI早期主要通过调控PAC-1水平,从而延缓ACI患者病情进展,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
张炘谭峰段传志方美凤黄彪龙霄翱罗斌
关键词:电针阳明经穴急性脑梗死下肢功能
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方法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IPR)的危险因素、破裂后的处理方法,评估术后临床效果,为今后术前评估IPR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IPR的治疗策略提供经验性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2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IPR的危险因素,并总结IPR的治疗策略,术后所有IPR患者定期接受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评估该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结果 IPR的发生率为0.98%,死亡率为37.50%.存活的10例患者中有8例得益于发生IPR后立即快速完成动脉瘤栓塞以及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钠逆转抗凝,2例得益于急诊脑室外引流.但是7例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3例完全康复.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 OR 21.086,95% CI 2.009 ~ 221.333,P=0.011)、颅内动脉粥样硬化(OR 39.246,95% CI 2.949~522.373,P=0.005)、FisherⅢ级(OR 127.139,95%CI 3.340~4 839.744,P=0.009)、脑血管痉挛Ⅰ级(OR 111.888,95%CI 4.154 ~3 013.480,P=0.005)和Ⅱ级(OR 93.024,95%CI 5.256~1 646.527,P=0.002)为颅内破裂动脉IPR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分叉近端和基底动脉主干处(OR 0.003,95% CI 0.000~0.101,P=0.001)以及Hunt - HessⅡ级(OR 0.003,95% CI 0.000~0.316,P=0.015)为IPR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颅内动脉粥样硬化、FisherⅢ级以及存在脑血管痉挛(Ⅰ级和Ⅱ级)的患者容易发生IPR;颈内动脉分叉近端和基底动脉主干处以及Hunt - HessⅡ级的动脉瘤较少发生IPR.IPR发生后立即快速完成动脉瘤栓塞,同时予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钠逆转抗凝是急诊救治的关键.
张炘段传志李铁林汪求精龙霄翱罗斌Tamrakar Karuna何旭英李西峰刘晓平权涛顾大群苏世星赖凌峰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原因分析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   脑动静脉畸形是由于缺乏正常的毛细管床,脑的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之间直接形成血管篓的血管异常,在脑血管造影上,AVM多表现为扩张的供血动脉和扭曲变形的引流静脉相互缠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团块[1]。动静脉异常分...
罗斌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颅内出血
Onyx结合弹簧圈岩下窦入路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Onyx结合弹簧圈岩下窦入路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优势及疗效。方法:对6例csDAVF患者应用Onyx结合弹簧圈岩下窦入路栓塞,并评价疗效。结果:6例采用"股静脉-岩下窦"入路成功栓塞csDAVF,4例csDAVF瘘口完全闭塞,出院时症状消失;2例csDAVF次全闭塞,出院时症状改善,随访1-2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全部病例随访1-12个月,未见症状复发。结论:经"股静脉-岩下窦"途径,较易到达病变部位;海绵窦为闭塞csDAVF瘘口的理想部位,Onyx能在海绵窦中形成良好弥散,结合弹簧圈的应用有利于瘘口的闭塞。
龙霄翱张炘罗斌段传志李铁林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切应力在血流动力学因素影响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中的作用被引量:22
2011年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管壁病理性局限性扩张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位居脑血管疾病病因的第3位,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模拟重建、流体力学等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瘤的形成、生长及破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切应力被认为起主导作用。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血流动力学的文献,就切应力在血流动力学因素影响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张炘段传志李铁林龙霄翱罗斌权涛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历史回顾被引量:2
2012年
1.Introduction Remarkable evolution of endovascular neurosurgery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has brought an excellent transform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Though aneurysm treatment was begun from the 19th century by means of Hunterian ligation,the concept of endovascular occlusion was first initiated by Luessenhop and Velasquez in 1964 using balloon catheter[1].Endovascular approach has turned out to be a miracle when Guido Guglielmi pioneered in detachable coils in 1990.
TamrakarKaruna段传志BivekKarki龙霄翱张炘罗斌李西锋何旭英权涛
Onyx动脉入路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附8例报告)被引量:3
2010年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为难治性脑血管疾病之一。血管内栓塞为主要治疗手段,早期经动脉栓塞,但因栓塞材料弥散性不良而使瘘口闭塞困难。其后推崇经静脉栓塞,但可致相应静脉窦结构及功能破坏。因而改善栓塞剂的弥散性,经动脉栓塞DAVF,可能有利于瘘口闭塞及避免相应静脉窦的破坏。Onyx胶为非粘附性液态栓塞剂,弥散能力良好。但Onyx用于DAVF的治疗,尚缺少足够的经验及报道。我们应用ONYX经动脉入路栓塞8例DAVF,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龙霄翱张炘罗斌段传志李铁林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ONYX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联合NBCA栓塞治疗刀砍伤后一侧椎动脉断裂合并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
2011年
外伤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颅外段假性动脉瘤通常源于颈部严重的钝伤和穿透伤^[1-2]。由于受颈椎的严格保护,VA断裂的发生率非常低,而VA断裂导致的颅外段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更低^[3]。但是,一旦颈部遭受严重的穿透伤导致VA断裂而形成假性动脉瘤,将出现一系列难以预料的临床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对于外伤性VA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
张炘段传志李铁林龙霄翱罗斌何旭英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