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鸣

作品数:13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4篇植骨
  • 4篇疗效
  • 4篇疗效分析
  • 4篇股骨
  • 3篇腰椎
  • 3篇应力
  • 3篇应力分布
  • 3篇手术
  • 3篇椎间植骨
  • 3篇临床疗效
  • 3篇临床疗效分析
  • 3篇内固定
  • 3篇内固定棒
  • 3篇骨不连
  • 3篇固定棒
  • 2篇手术治疗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锁定加压钢板

机构

  • 1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3篇罗鸣
  • 10篇袁志
  • 7篇李岩
  • 4篇罗卓荆
  • 3篇师晓宸
  • 3篇刘圣凯
  • 2篇毕龙
  • 2篇李明全
  • 2篇初晨宇
  • 2篇段春光
  • 2篇王陶然
  • 2篇龙江
  • 1篇侯得门
  • 1篇党海峰
  • 1篇郝赋
  • 1篇裴国献
  • 1篇刘建
  • 1篇赵飞
  • 1篇李小亮
  • 1篇强磊

传媒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八届全国脊...
  • 1篇2007SI...

年份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例Hoffa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01—2015-10共诊治8例Hoffa骨折。对于LetenneurⅠ、Ⅱ型骨折采用2或3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对于LetenneurⅢ型骨折,3例用2枚空心拉力螺钉外加锁定钢板支撑固定,2例用2枚空心拉力螺钉外加横向2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结果本组8例均获得随访8~37个月,平均20.3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随访过程未见骨折移位、内固定物失效、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疗效用Letenneur评估系统进行评定:优4例,良3例,差1例。结论 Hoffa骨折行手术治疗时,对于LetenneurⅠ、Ⅱ型骨折行2或3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对于LetenneurⅢ型骨折、粉碎性Hoffa骨折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加用锁定钢板支撑固定或横向2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可达到固定牢固、能早期功能练习、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效果满意的疗效。
范书勇李岩罗鸣刘圣凯袁志
关键词:HOFFA骨折股骨髁冠状面骨折
3D打印骨折模型辅助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3D打印骨折模型在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6年6月手术治疗32例Tile分型C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骨盆3D骨折模型分为使用模型组(研究组)和未使用模型组(对照组)。研究组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9—47岁,平均38岁。对照组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16~59岁,平均36岁。均使用重建钢板和拉力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3D骨折模型指导手术,对照组应用传统cT片指导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指标,采用Matta标准评价复位质量。术后1年、10年及随访时,根据体检和x线片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评估患者骨盆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中位手术时间分别为120rain(60~186min)、185min(119—270min),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0ha(300—650m1)、740ml(500—850m1),中位术中输血量分别为315ml(150—600m1)、700ml(400—1085m1)(P〈0.05或0.01)。研究组和对照组Matta标准骨折复位满意率分别为93%、78%(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Majeed骨盆骨折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78%,术后10年分别为86%、72%,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11%(P均〉0.05)。结论使用3D打印骨折模型进行模拟手术可缩短复杂骨盆骨折的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满意率,对指导复杂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提高远期疗效、减少远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赵飞李岩毕龙郝赋罗鸣刘建袁志
关键词:骨盆快速成型技术
股骨髁部B型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股骨髁部B型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6-6共诊治并随访15例B型骨折,对于AO/OTA分型B1亚型骨折33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或外侧支撑钢板固定;B2亚型骨折4例,...
罗鸣袁志范书勇张肖在
关键词:股骨髁部骨折骨折固定
椎间植骨对腰椎内固定棒应力分布的影响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s on stress 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ixators of lumbar vertebra by using bone ...
罗鸣罗卓荆李明全师晓宸侯得门
抗感染活性骨治疗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抗感染活性骨(ARBX)治疗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并系统随访应用抗感染骨治疗的36例创伤后感染性骨不连病例,给予原内固定取出或外架拆除,病灶清除,去除硬化骨及死骨,髓腔再通,抗感染活性骨植骨,外架或钢板重新固定,统计患者病程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患者院前手术次数,滴注引流时间及抗生素应用疗程,骨性愈合时间,内、外固定物拆除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情况,并总结治疗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4年(1年2月-4年10月),骨不连彻底治愈30例,4例患者感染控制,半皮质愈合,2例感染复发,骨不连未愈合。结论:1抗感染活性骨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一种有效的植骨材料,具有控制感染,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2彻底清除坏死,失活组织是控制感染,促进感染性骨不连愈合的关键;3清理断端,断端骨髓腔再通可促进成骨,促进骨折愈合。
李小亮袁志段春光李岩罗鸣
关键词:胫骨骨折感染性骨不连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2010年2月-2015年1月的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比较同种异体骨加富血小板血浆混合物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结果:两组共随访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69例,全部进行了术中断端植骨,其中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组(PRP组)21例,其中愈合19例,未愈合2例,临床愈合率90.5%。自体髂骨植骨组(自体骨组)48例,愈合44例,4例未愈合,临床愈合率91.6%。PRP组平均手术持续时间为(108.73±13.91),自体骨组为(120.54±13.87)min,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PRP组患者X线骨痂评价标准平均评分值为(2.54±0.43)分,自体骨组为(2.62±0.45)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混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骨不连较传统自体髂骨植骨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供骨区并发症,修复效果良好,为骨不连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强毅袁志段春光李岩罗鸣隋天琪
关键词:骨不连植骨富血小板血浆同种异体骨自体骨
锁定加压钢板行微创技术治疗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评价用锁定加压钢板行微创技术治疗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5年6月间,我院用锁定加压钢板行微创技术治疗27例60岁以上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1例为双侧),通过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并采用Kolmert评分标准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1例患者(单侧)在术后25 d死亡,其余病例随访6-30月,平均14.7月,术后切口有1例延迟愈合,余均一期愈合,骨折在末次随访均骨性愈合,未见骨折移位、内固定物失效、骨折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等不良并发症,根据Kolmert评分标准,优10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行微创技术治疗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可达到固定牢固、能早期功能练习、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效果满意的疗效。
范书勇李岩罗鸣刘圣凯袁志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微创股骨远端骨折老年疗效
可膨胀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EIMN)与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到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26例,女18例;年龄23—66岁,平均41.5岁。骨折按AO分型:12-A型22例,12-B型22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22例患者采用EINM治疗(EINM组),平均(41.3±11.7)岁;22例患者采用LCP治疗(LCP组),平均年龄(41.6±10.3)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末次随访时Constant评分及Mayo评分和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IMN组和LCP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4例患者术后获10—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E1MN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76.4±18.7)mL]、手术时间[(69.1±13.2)min]、切口长度[(5.8±1.5)cm]和骨折愈合时间[(13.2±8.4)周],均优于LCP组患者[(138.6±39.4)mL、(96.4±14.2)min、(8.5±1.4)CE、(18.4±6.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IMN组和LCP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4/22)、50.0%(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患者出现深部感染、肩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结论与切开复位的LCP相比,EIMN治疗肱骨干的42.A型和42.B型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愈合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的优点,两种治疗方式住院时间及最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相当。
王陶然袁志裴国献李岩罗鸣龙江毕龙强磊张肖在郑天雷隋天棋宋晨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钉骨板
9例盖氏骨折术后骨不连合并下尺桡关节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盖氐骨折术后骨不连合并下尺桡关节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例盖氐骨折术后骨不连合并下尺桡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骨不连愈合率、前臂旋转活动度,采用DASH问卷评估上肢功能,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随访13-78个月,平均45.4个月所有骨不连在24周都获得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术后前臂旋转功能平均115.56±26.74°,显著高于术前(P<0.01);而DASH评分从术前48.56±8.71分降至20.11±8.08分(P<0.05);根据Anderson前臂功能评分标准,优2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为77.8%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结论:尺骨头切除术联合桡骨切开植骨内固定术操作简单有效,可显著改善盖氐骨折术后骨不连合并下尺桡关节炎患者的上肢功能。
龙江袁志李岩罗鸣刘圣凯党海峰隋天琪范书勇王陶然
关键词:盖氏骨折骨不连
椎间植骨对腰椎内固定棒应力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比较椎体间植骨对腰椎内固定棒应力分布的影响,为减少腰椎内固定棒在临床应用中的疲劳提供力学依据。方法:选用6具人新鲜腰椎标本,置入脊柱通用椎弓根螺钉系统(AO/ASIF的USS系统)依次测定保留椎间盘、去除部分椎间盘以及椎间植骨后固定棒的应力,并对三种情况下腰椎内固定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去除部分椎间盘组USS系统内固定棒承受应力最大,保留正常椎间盘组最小,而椎间植骨组介于二者之间,应力小于去除部分椎间盘组(P<0.01),大于保留正常椎间盘组(P<0.01)。结论:椎间植骨对内固定棒具有有效的抗疲劳保护作用,为腰椎固定提供有效保证,支持临床上减压后椎间植骨内固定对腰椎失稳治疗的应用。
罗鸣罗卓荆李明全师晓宸侯得门初晨宇
关键词:腰椎应力植骨内固定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