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秀英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大豆
  • 3篇育种
  • 3篇杂交
  • 1篇诱变
  • 1篇诱变育种
  • 1篇杂交育种
  • 1篇良种
  • 1篇母本
  • 1篇技术方法
  • 1篇后代
  • 1篇后代选择
  • 1篇父本
  • 1篇父本杂交
  • 1篇大豆良种
  • 1篇大豆新品种
  • 1篇大豆育种
  • 1篇大粒

机构

  • 5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5篇翁秀英
  • 4篇王彬如
  • 2篇杜维广
  • 2篇谷秀芝
  • 2篇王连铮
  • 2篇陈怡
  • 1篇栾晓燕
  • 1篇隋德志
  • 1篇张桂茹
  • 1篇徐兴昌
  • 1篇王培英
  • 1篇于佰双
  • 1篇满为群
  • 1篇许德春
  • 1篇王玫

传媒

  • 3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核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5
  • 1篇1993
  • 2篇1990
  • 1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豆诱变育种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概况被引量:5
1989年
大豆(G·max)诱发突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民主德国,日本,苏联,波兰,印度等国先后开展了X-射线,γ-射线,快中子,热中子,以及EMS等化学诱变剂的试验。发现理化因素处理后,大豆子粒产量,植株高度,熟期,子粒大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遗传变量显著增加。并选育出适于各自需要的早熟高产。
王培英王连铮王玫于佰双许德春翁秀英王彬如陈怡徐兴昌杜维广隋德志
关键词:大豆诱变育种育种
大豆辐射与杂交相结合后代选择方法的研究被引量:3
1990年
1983年采用不同特性的大豆品种配制4个杂交组合,当年冬季南繁加代。1984年用8,10,12,15kR^(60)Coγ射线辐照种子,秋季收获 M_1植株,单株脱粒.1985年种成 M_2代,秋季开始进行系谱法、一荚传法、摘优株荚法3种方法的比较试验。试验表明,大豆辐射后代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未辐射后代,其世代的演变进程与品种间杂交后代相似。世代越高,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越低。3种选择方法给后代产量带来的差异不明显。但每种方法又各有特点,系谱法稳定较快,一荚传法及摘优株荚法较为省工。
谷秀芝翁秀英
关键词:大豆杂交后代
大豆新品种黑农26
王彬如王连铮翁秀英
黑农26大豆是用<'60>Co-γ射线辐射东农4号大豆获得的早熟、含油量高的突变体“哈63-2294”为母本,与吉林省的小金黄1号大豆与父本杂交育成的。1985年推广面积已达到500多万亩。无限结荚习性;叶披针形,叶柄上...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杂交育种大豆良种
大豆不同性状的母本与大粒父本杂交其后代产量因素的相关性
1990年
用同一父本与不同类型母本配制五个杂交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我省中南部地区高产组合应选择中熟或中早熟,植株较高大,无限结荚习性,主茎节多,四粒荚多,中粒类型为母本,用大粒为父本杂交,其后代能提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同时百粒重也能提高,百粒重在 F_1世代居于双亲之间,其以后世代与亲本的关系亦极密切,上下代之间相关显著,杂种第五代的百粒重接近当年双亲百粒重的中值。高产品种在保持一定百粒重的条件下,提高后代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是高产的重要保证。对上述五个组合按产量类型经四年测产结果,平均亩产量在160~175公斤之间,有一定差异,但组合间产量顺序不够规律。F_3世代是开始对产量因素选择的关键世代,也是早期鉴定大豆组合产量的主要世代。
王彬如翁秀英
关键词:大豆母本杂交
近十三年来黑龙江省大豆育种的新进展被引量:4
1993年
前言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承担国家出口外贸的任务,是我国重要的大豆商品出口基地。近年来,全省大豆种植面积达到3500~4000万亩。我省幅员广阔,南北跨越10个纬度,各地区气候差异较大。
王彬如翁秀英杜维广陈怡张桂茹谷秀芝栾晓燕满为群
关键词:大豆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