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4篇心绞痛
  • 4篇绞痛
  • 3篇心肌梗死
  • 3篇疗效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心病
  • 2篇心肌梗塞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血清
  • 2篇血清磷
  • 2篇药物疗法
  • 2篇药物治疗
  • 2篇注射液
  • 2篇稳定性心绞痛
  • 2篇疗法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患者血清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机构

  • 12篇郑州市第二人...
  • 4篇郑州市第一人...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郑州大学第三...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安阳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胡婷婷
  • 4篇魏晓真
  • 4篇吕凤英
  • 3篇闫西艴
  • 3篇吴景硕
  • 1篇冯来会
  • 1篇阎西艴
  • 1篇贾莉婷
  • 1篇赵莉
  • 1篇张琳
  • 1篇王中

传媒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原医刊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磷脂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血清磷脂酰胆碱 (PC)、磷脂酰丝氨酸 (PS)、磷脂酰乙醇氨 (PE)在原发性高血压病 (EH )患者中的变化 ,以探讨血清磷脂在EH的发病过程中是否起作用。方法 :2 6例EH患者与正常对照组 5 0例。抽取EH患者血压 >14 0 90mmHg时的空腹静脉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PC、PS、PE的含量。结果 :①EH组与对照组的P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795。②EH组与对照组的P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2 2 92。③EH组与对照组的PE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EH组的PE高于对照组 ,P =0 0 43 8。结论 :EH病人PC、PS和正常对照组无差别 ,可能由于EH病人无血栓形成 ,血小板膜尚无磷脂表面形成。EH病人的血清PE增加 ,可能由于去甲肾上腺素增多、血管壁张力增高等因素使血小板膜PE由膜内到膜外 ,血小板被激活 ,继而导致缩血管物质TXA2 增加 ,这个过程可能是EH发病机制的始动或中间环节之一。
魏晓真胡婷婷吕凤英闫西艴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
心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2003年
目的  探讨心血通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方法  心血通注射液 10ml加入 5 %葡萄糖 2 5 0ml中静脉滴注 ,1次 /d ,2~ 4周为 1个疗程。 结果 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 90 5 % ,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 88 4%。 结论  心血通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胡婷婷吴景硕赵莉
关键词:心血通注射液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磷等6种元素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1年
魏晓真闫西艴敬慧智胡婷婷王中吕凤英贾莉婷段红阳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磷脂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血清磷脂酰胆碱 (PC)、磷脂酰丝氨酸 (PS)、磷脂酰乙醇氨 (PE)、磷脂酰肌醇 (PI)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 (AMI)、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中的变化 ,以早期发现、监测UAP和预测AMI的实验室指标。方法 将116例冠心病 (CHD)患者分为UAP组 60例、AMI组 41例、SAP组 15例 ,正常对照组 5 0例。抽取心绞痛发作或AMI发病 2 4h内空腹静脉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PC、PS、PE、PI的含量。并追踪随访心绞痛患者 6~ 18个月。结果 ①UAP组的PC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 (均 P =0 0 0 0 1) ;AMI组的PC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 (P =0 0 0 0 7,P =0 0 0 0 1)。②UAP组的PS明显高于AMI组、SAP组和对照组 (均P =0 0 0 0 1)。③UAP组的PE明显高于AMI组、SAP组和对照组 (P =0 0 0 2 5 ,P=0 0 0 15 ,P =0 0 0 0 1)。④UAP组的PC +PS明显高于AMI组、SAP组和对照组 (P =0 0 0 15 ,P =0 0 0 0 1,P =0 0 0 0 1) ;AMI组的PC +PS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0 1)。结论 UAP的诊断除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等条件外 ,血清PC >1 0mg/mL ,同时伴有 (或只有 )PS >0 4mg/mL ,PE >0 0 8mg/mL ,可能作为辅助诊断的参考条件。在UAP治疗过程中 ,血清PC >1 15mg/mL ,PS >0 45mg/mL ,应视为UAP病情仍?
魏晓真吕凤英胡婷婷阎西艴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管心房调搏与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食管心房调搏与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分组对比观察。结果 食管心房调搏组成功率为 89 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 9% ;药物组成功率 71 2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 0 %。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安全、有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胡婷婷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食管心房调搏药物治疗疗效安全性
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磷等8种元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2003年
目的 观察血清磷、钙、镁、铜、铁、锌、硒、镉 8种元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急性心肌梗死 (AMI)、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中的变化 ,以发现预测AMI的指标。方法 将 12 7例冠心病 (CHD)患者分为UAP组 6 6例、AMI组 4 6例、SAP组 15例 ,正常对照组 5 0例。抽取心绞痛发作或AMI发生 2 4小时内静脉血。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 AES)测定前述 8种元素在血清中的含量。随访心绞痛患者及正常人 6个月至 18个月。结果 UAP组的血清磷分别高于对照组、SAP组和AMI组 (P =0 .0 0 0 1,P =0 .0 0 0 1,P =0 .0 2 14 )。UAP组的血清钙分别高于对照组和AMI组 (P =0 .0 0 5 8,P =0 .0 0 0 9)。结论 血清磷 >170mg/L ,同时有血清钙 >10 0mg/L的UAP患者近期易发生AMI。
魏晓真胡婷婷吕凤英闫西艴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塞
红光照射对顺产妊娠糖尿病产妇产后感染的预防效果
2023年
目的:观察红光照射对顺产妊娠糖尿病(GDM)产妇产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顺产方式分娩的GDM产妇资料,以采用常规产后抗感染干预的49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以在常规抗感染干预基础上应用红光照射干预的49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临床资料、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宫颈局部微循环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发热率、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切口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 d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毛细血管内径、血流灌注、微血管管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光照射可改善顺产GDM产妇的宫颈微循环,辅助减轻产后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提高产后感染的预防效果。
胡婷婷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红光照射顺产产后感染
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
1999年
江帆胡婷婷冯来会
关键词:高脂血症药物疗法疗效观察
灯盏花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0年
对 3 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给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 ,应用动态心电图观察缺血负荷、用药前后监测血液稠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显示 ,心肌缺血总负荷、血液粘稠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降低 ,为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吴景硕胡婷婷张琳
关键词:灯盏花注射液心肌缺血血液流变学冠心病
产科护理中母乳喂养指导路径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年
目的探析产科护理中母乳喂养指导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产妇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产妇产后均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加用母乳喂养指导路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泌乳时间及首次喂养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产后2d内泌乳量多于对照组,首次喂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母乳喂养指导路径不仅能促进产妇泌乳及喂养,还能提高泌乳量、首次喂养成功率及产妇护理满意度。
胡婷婷
关键词:产科护理泌乳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