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耀武

作品数:66 被引量:460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历史地理
  • 25篇天文地球
  • 23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8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7篇同位素
  • 45篇稳定同位素
  • 37篇同位素分析
  • 35篇稳定同位素分...
  • 25篇遗址
  • 20篇N
  • 16篇人骨
  • 10篇先民
  • 8篇墓地
  • 7篇稻作
  • 7篇食物
  • 5篇稻作农业
  • 5篇食谱
  • 5篇饲养
  • 5篇考古
  • 5篇胶原
  • 4篇食物结构
  • 4篇农业
  • 4篇更新世
  • 4篇

机构

  • 42篇中国科学院
  • 30篇中国科学院研...
  • 2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吉林大学
  • 11篇中国社会科学...
  • 9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山东省文物考...
  • 4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4篇文学院
  • 3篇河南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3篇安徽省文物考...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河南省文物考...
  • 2篇陕西省考古研...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新疆文物考古...
  • 2篇苏州市考古研...

作者

  • 66篇胡耀武
  • 44篇王昌燧
  • 10篇宋国定
  • 7篇董豫
  • 6篇管理
  • 5篇张国文
  • 5篇蒋洪恩
  • 5篇杨益民
  • 4篇何德亮
  • 4篇陈相龙
  • 4篇司艺
  • 4篇张全超
  • 4篇魏东
  • 4篇王宁
  • 3篇侯亮亮
  • 3篇凌雪
  • 3篇吕鹏
  • 3篇崔亚平
  • 3篇袁靖
  • 3篇郭怡

传媒

  • 12篇人类学学报
  • 9篇第四纪研究
  • 6篇科学通报
  • 5篇中国科学:地...
  • 3篇考古
  • 3篇华夏考古
  • 2篇古脊椎动物学...
  • 2篇考古与文物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江汉考古
  • 2篇农业考古
  • 2篇南方文物
  • 1篇东南文化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文物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周时期内蒙古中南部人群和文化融合进程中的农业经济——以和林格尔大堡山墓地人骨C、N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被引量:8
2018年
东周时期,内蒙古中南部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竞相角逐的舞台.在该地存在的多人群并存、文化并举的基本格局,随着战国中晚期赵、秦等诸侯国势力的北扩,转变为中原文化日益繁盛之势.中原地区特有的农耕经济(如粟作农业),究竟对内蒙古中南部的人群和文化融合是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仍缺乏较为细致的研究.为此,本文以和林格尔地区战国晚期大堡山墓地出土的41例人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先民的食物中包含了较大量的C_4类动物蛋白.结合考古资料可以看出,大堡山先民以粟作农业(包括粟类作物和以粟类作物副产品为食的动物)为基础,兼营牧业生产,其生活方式体现了战国晚期中原农业文明对内蒙古中南部的全面影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已发表的人骨胶原C、N稳定同位素数据发现,粟作农业在东周时期和林格尔地区人群与文化融合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张昕煜张旭索明杰魏东胡耀武
先商文化时期家畜饲养方式初探被引量:12
2013年
发轫于河北中部地区的先商文化,在南迁过程中逐渐与中原当地的考古学文化发生交流和融合,并发展壮大从而建立了商朝。系统探索先商文化家畜的饲养方式、不同家畜对先民肉食资源的贡献以及与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在家畜饲养方式上的异同,可望为探索商族崛起之谜及与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承继性提供重要的借鉴。河南安阳鄣邓遗址兽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显示:猪、狗和牛的δ13C值较高,主要以C4类(粟类的副产品等)为食;而羊的δ13C均值较低,则以C3类(野生草本植物等)为主。显然,不同家畜食物来源的差异,与先商先民采取的不同饲养方式密切相关。家畜与先民同位素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猪、狗、牛皆有可能为先民的主要肉食来源,而羊则可能被另作他用。此外,鄣邓遗址与中原地区若干遗址家畜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还显示,先商先民保持了中原地区猪、狗的传统饲养方式,即依赖旱作农业和人类的残羹冷炙来饲喂猪和狗;牛、羊的饲养,虽依然遵循了引入初期所创建的饲养方式,即以旱作农业的副产品(茎、秆、叶等)喂食牛而以野生草本植物放养羊,但表现出越来越依赖于旱作农业的趋势。
侯亮亮李素婷胡耀武侯彦峰吕鹏曹凌子胡保华宋国定王昌燧
关键词:先商文化饲养方式
内蒙古三道湾和叭沟鲜卑墓人骨和动物骨骼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一、前言拓跋鲜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主中原、统一中国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其在南迁汉地、建立政权的过程中,通过与中原地区汉族之间的碰撞、冲突与交流,逐渐改变了以游牧经济为主的生活方式而转向农耕经济,并借此与中原汉族融合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显然,深入探讨拓跋鲜卑的生活方式及其转变,对于正确认识民族的融合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国文胡耀武宋国定李兴盛胡晓农王昌燧
关键词:动物骨骼同位素分析拓跋鲜卑人骨农耕经济游牧经济
古代人骨羟磷灰石的去污染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前言 以古代人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化学成份的分析,可以系统了解先民的食谱,揭示其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以及迁徙路线,进而获取关于古代动植物的变迁、农业起源、动物驯养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古代人类食谱研究的巨大潜力,使之成为当今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胡耀武王昌燧何德亮高明奎兰玉富
关键词:羟磷灰石X射线衍射喇曼光谱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陕北靖边五庄果墚动物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42
2008年
对陕北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出土的4种动物(家猪、狗、鼠、草兔)骨骼进行了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了这4种动物的食谱特征、营养级结构,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活在其周围动物食物结构的影响。所有骨骼样品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表明,所选取的样品均保存较好,可用于食谱分析。骨胶原的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所研究的4种动物呈现出不同的营养级结构,草兔和鼠类为植食性动物,而家猪和狗为杂食性动物,狗部分表现出肉食性。草兔主要以野草或树叶等C3类植物为食;而家猪、狗和鼠类则主要以C4类植物为食,这与先民从事的粟作农业密切相关。褐家鼠、家猪和狗的骨胶原中具有较高的δ15N值,表明其食物结构明显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家猪和狗更为明显,其食物结构已与野生动物产生明显差异。
管理胡耀武胡松梅孙周勇秦亚王昌燧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分析动物考古
北京周口店田园洞人骨的C、N和S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引言 北京周口店田园洞人(约40000年前),是迄今在欧亚大陆东部从化石本身所测得的时代最早的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简称AMH)或称之为晚期智人。了解其食物结构和生存方式,对于揭示亚洲现代人演化之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胡耀武同号文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分析
柳城巨猿洞巨猿动物群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
作为世界上曾经存在过的体型最为巨大的灵长类生物,步氏巨猿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它主要活动在更新世我国南方地区,到晚更新世最终灭绝。步氏巨猿演化早期是其发展繁荣期,虽然存在一些对该时期步氏巨猿的研究,但没有相对直接地揭示早...
姜曲怡赵凌霞郭林胡耀武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分析摄食行为早更新世
陕西凤翔孙家南头秦墓出土人骨中C和N同位素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本文对陕西凤翔孙家南头秦墓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人骨中C和N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人骨样品均可用于食谱分析;由δ13C和δ15N值综合分析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陕西凤翔地区秦先民是以C4类植物为主食、辅以少量肉食的杂食性食谱;经济模式可能为农业与畜牧兼营,以种植黍、粟类等旱地作物的农业形式为主,并辅以驯养牲畜;根据墓主与殉人的δ13C和δ15N值对比分析,推测殉人可能是与墓主饮食方式较为相近的姬妾或仆从之类的人;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秦先民的食物结构较为稳定,C4植物比例与δ15N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当时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凌雪陈靓田亚岐李迎赵丛苍胡耀武
关键词:食谱
华北民族融合进程中人群生存方式及对健康的影响——以北京延庆西屯村墓地为例被引量:4
2020年
探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和融合,对揭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极具重要意义。目前,历史文献与人群体质特征的研究,为了解华北地区东周以后人群的混合和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线索,但在民族交融过程中生存方式的转变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尚缺乏细致地研究。为此,本文以北京延庆西屯村墓地汉魏时期的人骨为对象,对其开展C、N稳定同位素分析,并紧密结合体质人类学研究成果及历史文献,揭示自汉至北朝期间先民生存方式的变迁及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表明,先民食物中包含大量的C4类,反映了粟黍农作物种植业在先民生存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自汉至北朝,先民的δ13C值明显升高,可能与民族融合进程中统治阶级对农业经济的重视和多项利农措施的实施密切相关;而北朝时期人群死亡高峰的推后及女性平均身高的增高,则可能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群的营养健康相关。本文通过对人骨稳定同位素的分析与人骨体质特征的有机结合,为揭示我国民族间融合进程中人群生存方式的变迁及健康状况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朱思媚周亚威朱泓丁利娜胡耀武
关键词:民族融合稳定同位素营养健康
新砦遗址出土羊的死亡年龄及畜产品开发策略被引量:20
2014年
人类自诞生以来即与动物保持着密切联系。动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肉食来源,还为人类提供了诸如奶、毛、畜力等可反复利用的资源。通常,这些可被反复利用的资源,被统称为动物的次级产品或副产品(secondary products)。
戴玲玲李志鹏胡耀武赵春青王昌燧
关键词:新砦遗址动物考古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