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瑜
- 作品数:26 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比较视野下的德昂族年龄组织——以云南德宏三台山德昂族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基于与非洲年龄组和傣族社龄结构的对比,本文对德昂族年龄组织的形式、功能及历史演变进行深入揭示。德昂族年龄组织的独特之处在于部分年龄级的组织化,即仅表现为青年组与老年组两种组织,二者分别承担不同的社会功能。这一形态为进一步讨论年龄组与年龄级的关系、年龄层级制度的形态类型提供了重要参照。
- 舒瑜
- 关键词:德昂族
- 试论云龙诺邓的“三崇”信仰被引量:1
- 2012年
- 诺邓在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治下,而历史上它更多地被称为'诺邓井'。云龙地处横断山南段澜沧江纵谷区,地势北高南低,澜沧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境,被称为'云龙五井'的诺邓井、山井、师井、大井和顺荡井就错落地分布在澜沧江支流沘江两岸,后又增开三井(石门井、雒马井和天耳井),故有'八井'之说,历史上的云龙八井构成滇西重要的盐产区。诺邓井前身的'细诺邓井'早在唐代樊绰所著《云南志》一书中已有记载。明初,云龙五井被收归中央,并设立五井盐课提举司,为当时云南设立的四个提举司之一。诺邓的盐业生产历经明清两代,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直到1995年因燃料来源等原因政府下令停产,盐业时代就此终结。诺邓可谓是一个因'盐'而生的村落。
- 舒瑜
- 关键词:盐业政府
- 山水家园:云南鸡足山的景观生成与生活世界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从宇宙论探讨云南鸡足山的景观生成过程,同时观照西方景观人类学的最新理论进展,即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待景观的生成,试图超越自然与文化的二分以及表征主义的研究进路,更加重视景观与人之间相互形塑的过程。结合《鸡足山志》和田野调查资料,本文从山水形势、山水家园、生死观等三个层面呈现鸡足山景观生成背后的宇宙论,呈现明清士人与普通乡民山水观念的关联。在此宇宙论的观照下,山水不是被“观看”的客体,而是生生不息的天地造化、生机勃勃的宇宙之在。山水-家园-生命有机嵌合在一起,家园在山水之中,山水亦在家园之内。通过对乡民生死观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的生命被编织到山水的纹理之中。生命与山水的交织缠绕生成鸡足山的神圣景观“华首门”,华首门在求子仪式与魂归路线中都是极为重要的地景,人的生命从华首门前“打太子”求得,魂归路线则从山脚飞升到山顶从华首门进入彼世。华首门成为死亡与再生之门,既孕育生命又是生命之归宿。当西方景观人类学经历了从表征主义向本体论的转变,重新面对景观的“时间性”以及景观与人相互形塑的过程时,中国的山水宇宙论为景观生成的讨论提供了理论对话。中国的山水宇宙论蕴含着对天地造化的理解,天地、山水、人等万物都处在生生不息的造化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人文生境”,从而对“生态”本身应有的生生不息之意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思考。
- 舒瑜
- 关键词:山水景观鸡足山宇宙论
- 从清末到民国云南诺邓盐的“交换圈”被引量:7
- 2010年
- 本文以物的流动性为视角来进行西南研究。文章总结了学界已有的关于物的流动性的研究,以云南诺邓盐井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为例,对诺邓由外而内的交换圈进行细致分析,力求透过盐的流动与交换来呈现诺邓的上下、内外关系,管窥晚期帝国如何通过"物"来实现对西南地区的治理。文章最后指出在西南研究物的流动性,不仅要关注族群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考虑到国家力量、区域市场体系以及村落内部的社会结构等视角。
- 舒瑜
- 关键词:流动性
- 列维-斯特劳斯的历史观被引量:1
- 2010年
- 列维-斯特劳斯作为结构人类学大师,他的作品从问世以来就不断遭到无历史的诟病和抨击,列氏本人也从不同角度回应过这些批评。列维-斯特劳斯并非无视历史,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历史本身也是一种结构,是用日期来标记在前与在后关系的编码系统,
- 舒瑜
- 关键词:列维-斯特劳斯历史观结构人类学
- 茶税、等级与现代世界体系——试论清末到民国的边茶与印茶之争被引量:3
- 2017年
- 本文通过对清末至民国时期输入西藏的边茶与印茶的比较分析展示帝国内部贸易体系与现代世界体系遭遇的个案。边茶与印茶之争其实质是现代世界体系的大宗商品贸易挑战着帝国内部维系边疆封建等级形态的奢侈品贸易。边茶作为奢侈品再生产了西藏社会的等级,而印茶作为现代世界体系生产的大宗商品将社会大众作为其目标群体,力图打破等级的区隔。
- 舒瑜
- 关键词:奢侈品茶叶
- 社会与自然:人类学讨论的四种路径被引量:3
- 2023年
- 从法、英、美的人类学传统中选择四种讨论社会与自然关系的代表性路径,分别是由涂尔干引领的法国年鉴学派有关图腾制度、社会形态学的研究,英国埃文思-普理查德、埃德蒙·利奇等对生态、生计与政治制度的讨论,以及美国朱利安·斯图尔德倡导的文化生态学和后来克利福德·格尔茨对文化生态学的继承和发展。这四种路径在有关社会与自然是连续的还是断裂的,偏向强调社会的动力学抑或自然的动力学等问题的讨论上构成可相互参照的比较。
- 舒瑜
- 关键词:社会图腾社会形态学文化生态学
- 国王的生命史与民间的修行——从年龄组看云南大理社会的整体演进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年龄组是以年龄分化为原则的社会组织形态,构成理解大理社会整体演进的基本社会-文化机制。在大理国国王的生命历程中,“避位为僧”作为王权继替和国王生命样式的“理想型”,形成新龄国王即位执政与老龄国王退位为僧的结构关系。这一基于父子代际分化的年龄组机制和生命史分期至今依然在大理民间社会中发挥作用。从家屋内部父子代际距离分化出来的新龄夫妻和老龄夫妻,通过加入相应的年龄组织进入人生不同阶段。莲池会和洞经会作为最为普遍的老龄修行组织,为人生最后阶段提供了两种生命样式,而且两者作为老年祭祀团体,承担了不同层次的祭祀功能。莲池会与洞经会的并存与联结、差异与对比,正是由大理文化复合性的内在结构决定的。
- 舒瑜
- 关键词:年龄组文明
- 从“贞元会盟”看唐朝的盟约与“法”被引量:1
- 2022年
- “贞元会盟”是南诏归附唐朝系列政治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进程在西南地区的具体实践。与歃血为盟的传统盟誓不同,“贞元会盟”采取“以山川为盟”的形式,分别在点苍山和西洱河进行盟誓,两场盟誓各有其仪式目的和功能:前者采取国家祭祀的形式,建立起南诏与唐朝国家神明之间的关系,将南诏王接纳为国家神明的信众;后者采取地方祭祀的形式,建立起唐朝与南诏地方神明之间的关系,使南诏地方神明得到唐朝的认可。南诏臣属于唐朝的政治地位决定了结盟双方非对等性的特点,该盟誓的实质是通过接纳和认可的双向过程缔结双方之神与双方之人的关系,赋予联盟以“法”的约束,通过“法”的形式确定两者之间的等级关系。中央王朝与边疆地方政权之间通过盟誓确立的法权关系是理解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政治形构的重要路径。
- 舒瑜
- 关键词:盟誓法权关系多民族国家
- 丰产的文化理性解释——云南诺邓历史上两套丰产仪式之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云南诺邓历史上同时存在两套丰产仪式:一套是"接水魂"仪式,以祈求卤水丰旺、井盐丰产;另一套是"舞龙求雨"仪式,以祈求雨水(淡水)丰沛、农耕丰产。从井盐生产的实践理性看,卤水与淡水之间构成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两套丰产仪式的并存看似是相互矛盾的。看似相悖的两套丰产仪式要诉诸文化理性的解释才能得以全面理解。在文化理性的观照下,这两套丰产仪式的共存并不矛盾,它们祈求的是包括自我与邻人在内的"整体丰产"。
- 舒瑜
- 关键词:文化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