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志文

作品数:23 被引量:22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学

主题

  • 14篇冰川
  • 7篇天山乌鲁木齐...
  • 6篇气候
  • 6篇气候变化
  • 5篇天山乌鲁木齐...
  • 4篇粉尘
  • 4篇大气粉尘
  • 3篇乌鲁木齐河源...
  • 3篇化学特征
  • 3篇积雪
  • 3篇变暖
  • 2篇气候变暖
  • 2篇消融
  • 2篇理化性
  • 2篇理化性质
  • 2篇径流
  • 2篇颗粒物
  • 2篇老虎
  • 2篇老虎沟12号...
  • 2篇环境意义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西北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3篇董志文
  • 16篇李忠勤
  • 9篇王飞腾
  • 8篇张明军
  • 5篇秦大河
  • 5篇任贾文
  • 5篇秦翔
  • 4篇王文彬
  • 3篇李慧林
  • 2篇沈永平
  • 2篇高文华
  • 2篇王林
  • 2篇陈记祖
  • 1篇徐建中
  • 1篇杜志恒
  • 1篇王鹏
  • 1篇李刚
  • 1篇王璞玉
  • 1篇孙维君
  • 1篇杜文涛

传媒

  • 3篇地理学报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冰川冻土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环境化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科技创新与品...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NH_4^+沉积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气溶胶和表层雪样品取自2004年3月~2005年3月,取样间隔为7d,取样地点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海拔4130m,对1号冰川上大气气溶胶中NH4+雪冰沉积与后沉积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及表层雪中NH4+浓度都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夏季表层雪和气溶胶中的NH4+浓度表现出线性关系,说明春夏温湿条件有利于NH4+在气-雪之间的交换。在秋冬季节,湿度是NH4+沉积的重要影响因素。气溶胶中与表层雪中NH4+的浓度变化趋势相似,表明大气中NH4+的演化信息可以被很好地保存在冰川表层雪中。此外,讨论了NH4+可能来源。结果表明,人类放牧活动对冰川区中NH4+有重要贡献。
王鹏李忠勤张明军李慧林董志文高文华
关键词:NH4+
近50年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4
2013年
冰川平衡线高度是反映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参数之一.基于1959—2008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观测资料和河源区气候变化资料,建立了过去50年冰川平衡线高度与夏季气温以及降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型,并揭示出暖季气温是该冰川平衡线高度变化的主导气候因素.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在1959~2008年时期呈上升总趋势,并在2008年达到最高值(海拔4168m),接近该冰川的顶部.近50年来该冰川平衡线高度上升了约108m.对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的气候敏感性研究表明,如果暖季(5~8月)气温升高(降低)1℃,那么冰川平衡线高度将上升(下降)约61.7m;如果年降水量增加(减少)10%,那么冰川平衡线高度将下降(上升)约13.1m.如果河源区气候保持过去50年的平均升温趋势(斜率为0.019℃/a),平衡线将以2.16m/a的速率继续升高:如以2000~2008年的速率升温(斜率为0.059℃/a),平衡线高度将以6.5m/a的速度上升直至达到稳定态.冰川平衡线的升高,使得积累区面积比率减小,而消融区面积比率增加,将对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的进一步消融产生重要影响.
董志文秦大河任贾文李开明李忠勤
关键词:气候变化
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被引量:87
2007年
目前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退缩,引起了广泛关注.以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根据1959年以来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0 a来冰川在表面粒雪特征、成冰带、冰川温度、面积、厚度及末端位置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均与气温的升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冰川的退缩自20世纪80年代后,尤其是近10 a来出现了加速趋势.其原因除夏季气温升高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冰川温度升高造成冷储的减少,二是冰川表面反射率下降导致辐射能量接收的增强.冰川物质平衡在1986年之前由气温和降水共同决定,之后主要受气温控制.
李忠勤沈永平王飞腾李慧林董志文王文彬王林
关键词:冰川消融气候变暖
天山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雪坑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14
2010年
2004~2007年在天山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采集3个雪坑样品。运用相关分析、海盐示踪法等方法,对化学要素的季节变化特征及主要阴阳离子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雪坑中不溶粉尘和主要化学离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期间降雪中粉尘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主要离子的浓度在沙尘季节也明显高于非沙尘季节。雪坑中Ca2+是主要阳离子,SO42-是主要阴离子。除NO3-外,雪坑中其他离子浓度之间均存在较好正相关。表明冰川区主要受中亚地区沙尘活动影响;同时雪坑中的离子(尤其是Na+)除陆源矿物粉尘之外,一定程度源于海洋源。
董志文李忠勤张明军王文彬王飞腾
关键词:天山山脉
祁连山西段冰川积雪中大气粉尘沉积特征被引量:11
2013年
基于2012年夏季野外考察、微粒粒度测试和扫描电镜(SEM-EDX)微观形貌观测研究,对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西段典型极大陆型冰川区老虎沟12号冰川、野牛沟十一冰川积雪中大气粉尘沉积进行了分析研究。两冰川区积雪中微粒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3461μg/kg、2876μg/kg,年均沉积通量分别是207.6μg/cm2、143.8μg/cm2。将本研究区与其他区域冰川积雪中粉尘浓度对比研究表明,冰川受周边粉尘源区影响较大。雪坑微粒浓度剖面和离子相关性分析表明,祁连山西段冰川积雪中污化层富含亚洲粉尘的富Ca2+、Na+矿物;微粒体积—粒径分布众数介于3~22μm,两冰川区的粒径众数分别为12.6μm和12μm,粒径分布均显示了单结构模式,同时反映了祁连山冰川区与毗邻的天山地区雪冰中粉尘粒径分布模式的相似性和粒径众数的差异性。通过SEM-EDX对粉尘颗粒的微观结构研究发现,颗粒绝大多数为形貌不规则的矿物粉尘颗粒,和很少数量的飞灰颗粒等。同时,对粉尘来源结合Sr-Nd同位素测定和气团后向轨迹分析进行验证,认为位于研究区北边的巴丹吉林沙漠是祁连山12号冰川区粉尘最可能的源区。
董志文秦大河任贾文秦翔徐建中孙维君
关键词:大气粉尘理化性质微观形貌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雪中飞灰颗粒物的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冰川积雪中的飞灰颗粒物可指示由大气沉降的人类活动污染物.本研究基于2012年6月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夏季野外观测取样、实验室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能谱仪联用系统(SEM-EDX)分析了积雪粉尘中球形颗粒物的特征信息,以弄清冰川区沉降的球形飞灰颗粒物的理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雪层不同深度的9个积雪样品中,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飞灰颗粒,这些颗粒物通常是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化石燃料高温燃烧所形成的.基于EDX能谱分析了飞灰颗粒物的化学元素成分组成,认为沉积在祁连山冰川积雪中的飞灰主要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富Si类"、"富Fe类"和"富Ti类"颗粒物.总体上,"富Si类"和"富Fe类"颗粒占了球形飞灰颗粒的绝大部分.这些不同组分的飞灰代表了污染物的不同生产活动来源,其平均粒径要相对大于雪层中自然来源的所有矿物粉尘颗粒物,反映了大气传输远距离中密度对粉尘颗粒的重要性.结合NOAA Hysplit气团后向传输轨迹分析认为,中亚地区和我国新疆地区城市、及研究区周边的工业燃烧物通过大气传输是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雪中飞灰颗粒的主要可能来源.
董志文秦大河秦翔杜志恒陈记祖任贾文
关键词:粉尘扫描电镜
天山高山区与郊区降水中颗粒物特征的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为例,运用参数比较法、相关分析法,对降水中粉尘颗粒物特征在高山区和郊区随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水中颗粒物的浓度、粒径分布及化学要素组成在两个取样点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颗粒浓度表现为冬-春季节升高而夏-秋季节降低,与降水量成反向变化,反映了降水受中亚沙尘活动的影响明显。颗粒在冬-春季节的粒径分布众数较大,而在夏-秋季节相对较小;且这种变化在高山区和郊区存在差异,可能是局地环境影响造成。颗粒物化学特征的季节差异反映了区域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对降水的共同影响。结合HYSPLIT模型对大气降水和粉尘颗粒物的来源进行验证。
董志文李忠勤
关键词:降水化学颗粒物
天山东部冰芯pH值和电导率的大气环境空间差异被引量:5
2009年
冰芯电导率是大气环境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对我国天山东部三个研究点奎屯哈希勒根48号冰川、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及哈密庙儿沟平顶冰川粒雪芯中pH值和电导率的近期环境记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个研究点粒雪芯反映的近期pH值和电导率变化趋势不同:奎屯电导率随冰芯深度增加表现出升高趋势,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和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随冰芯深度增加表现出一定下降趋势;冰芯电导率平均值在哈密庙儿沟冰川最大,而其他两个点相对较小,这与矿物粉尘浓度和离子浓度的分布一致;雪冰电导率与粉尘及离子相关性分析表明,电导率主要受中亚粉尘活动影响,同时与Ca2+、Mg2+、Na+等相关性很高。通过比较显示,天山东部与我国西部其他研究点以及极地雪冰电导率的差异可以很好地反映大气环境的空间差异。
董志文李忠勤王飞腾张明军
关键词:大气环境
祁连山北大河流域冰川变化遥感监测被引量:25
2012年
基于1956年地形图和2003年ASTER影像数据,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确定了1956年和2003年的冰川边界,对祁连山北大河流域冰川近47 a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372条冰川面积在47 a间共减小了33.56 km2,平均每条减小0.09 km2,变化率-15.42%,冰川末端累计退缩51 015 m。分析显示,小冰川比大冰川消融的更快。对研究区附近气象站近年来的年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分析,认为气温升高是北大河流域冰川快速萎缩的主要原因。与中国西部其他冰川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北大河流域冰川消融速率比新疆要快,但较黑河流域及其他子流域要慢,初步推测是由冰川所在区域的气候及冰川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颜东海李忠勤高闻宇王璞玉董志文
关键词:冰川气候变化遥感影像
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积雪中粉尘微粒沉积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2004—2005年夏季在天山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采集的雪坑样品,对冰川积雪中大气粉尘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粒径介于0.57
董志文李忠勤张明军王文彬王飞腾
关键词:积雪大气粉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