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怀玉

作品数:89 被引量:609H指数:15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8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0篇玉米
  • 21篇抗性
  • 19篇斑病
  • 17篇高粱
  • 15篇病菌
  • 13篇种质
  • 12篇灰斑
  • 12篇灰斑病
  • 12篇病害
  • 11篇镰孢
  • 11篇抗病
  • 10篇种质资源
  • 9篇玉米灰斑病
  • 9篇玉米种
  • 9篇玉米种质
  • 9篇茎腐
  • 9篇茎腐病
  • 8篇丝黑穗病
  • 8篇镰孢菌
  • 8篇抗性鉴定

机构

  • 89篇辽宁省农业科...
  • 18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台安县蔬菜综...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聊城大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抚顺市农业技...
  • 2篇沈阳市植物保...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山县农业技...
  • 1篇瓦房店市农业...
  • 1篇新民市农业技...
  • 1篇辽宁省农业机...
  • 1篇沈阳市农业科...
  • 1篇沈阳市苏家屯...

作者

  • 89篇董怀玉
  • 54篇徐秀德
  • 51篇王丽娟
  • 45篇姜钰
  • 30篇刘可杰
  • 15篇胡兰
  • 12篇刘培斌
  • 10篇刘志恒
  • 8篇陈彦
  • 7篇张海东
  • 6篇张明会
  • 6篇董智
  • 5篇徐婧
  • 4篇侯志研
  • 4篇杨蕾
  • 4篇赵杨
  • 4篇王大为
  • 3篇王晓鸣
  • 3篇白金铠
  • 3篇卢桂英

传媒

  • 17篇辽宁农业科学
  • 11篇玉米科学
  • 8篇中国植保导刊
  • 5篇杂粮作物
  • 4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植物保护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农业科技与装...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农药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杂草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沈阳亚洲玉米螟越冬代发生动态及监测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为明确越冬代亚洲玉米螟发生动态,连续3年在辽宁沈阳开展了越冬代玉米螟化蛹及羽化进度调查和性诱监测。结果表明,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期为5月上旬至7月中旬,羽化高峰期在6月上、中旬。成虫性诱监测结果与化蛹及羽化进度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操作简便,可反映越冬代玉米螟发生动态,为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不同田块性诱监测结果表明,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的主要栖息场所是杂草地、小麦田和大豆田等植株生长茂密地块。
刘培斌王凯张海东陈彦董怀玉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性诱剂
种衣剂和微肥对玉米茎腐病发生危害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选用8个玉米种衣剂和硫酸锌、氯化钾等两种微肥对玉米茎腐病发生危害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选用适宜的玉米种衣剂品种包衣处理玉米种子,可对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危害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茎腐病发病率最高可降低52.83%;合理增施锌、钾等适宜微肥可有效改善玉米植株自身对病害的抵抗能力,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最高可降低56.06%;种衣剂与微肥协同处理对玉米茎腐病的抑制作用总体呈现出效果叠加作用,发病率可减轻63.57%。推荐应用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50 g/L种菌唑悬浮剂、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剂等对玉米茎腐病发生危害抑制效果较理想的种衣剂品种。
董智王丽娟王丽娟刘可杰侯志研董怀玉
关键词:玉米种衣剂微肥茎腐病
放线菌在植病生防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7
2005年
综述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的意义,详细介绍了放线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拮抗机制及其生防作用,并对一些有关放线菌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姜钰董怀玉徐秀德刘志恒樊慧梅
关键词:放线菌生物防治植物病害
玉米种质资源对弯孢叶斑病抗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2012~2013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的方法对新引进的164份国外玉米种质和122份国内常用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玉米弯孢叶斑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鉴定结果表明:玉米种质对弯孢叶斑病的抗性表现存在差异,总体对弯孢叶斑病的抗病能力较低,表现抗病的种质较少,仅有57份,且抗性种质以中等抗病为主,其余229份种质表现感病或高度感病;新引进的国外玉米种质对弯孢叶斑病的抗病能力高于国内常用玉米种质的抗病能力,从新引进的国外玉米种质中筛选出了37份抗性种质,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基础材料。
王丽娟董怀玉刘可杰刘丽云徐秀德
关键词:玉米种质资源玉米弯孢叶斑病
一种防治玉米灰斑病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玉米灰斑病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生物技术领域。该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活性成分包括一种微生物组合;该微生物组合包括宽广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lata)和宛氏拟青霉(Paeci...
刘可杰王丽娟梁兵兵王平陈乐董怀玉王娜
辽宁省玉米苗枯病调查及原因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近年来辽宁玉米产区大面积发生了玉米黄枯苗、死苗现象。笔者对沈阳、铁岭、抚顺、锦州、鞍山等地的玉米苗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病田地势、土壤状况、苗枯发生情况以及苗枯发生症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病虫危害、气候高温干旱、土壤条件不适是引起玉米苗枯病的三大原因,其中以病害为主要原因。在各种玉米苗期病害中又以玉米顶腐病发生最为严重,玉米顶腐病已成为造成辽宁省玉米苗枯的主要病害。
闫岩傅俊范徐秀德董怀玉姜钰
关键词:玉米苗枯病发病原因玉米顶腐病
沈阳地区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分布
2024年
【目的】明确沈阳地区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hieroglyphica成虫的种群消长动态,为该虫的监测、预测和防控技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2020-2021年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设置系统观测田,自玉米出苗至收获前(5月中旬-9月下旬)进行定期调查。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调查: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在玉米田始见后,采用五点取样法,在玉米田中调查成虫发生数量和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雌雄虫性比调查:定期在玉米非系统观测田边和周边杂草上采集固定数量成虫,分辨成虫性别。【结果】2020和2021年沈阳地区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在玉米田始见期(玉米为大喇叭口期)分别是6月30日和7月9日;发生高峰期(玉米快速灌浆期)分别是7月30日和8月4日,高峰期虫量分别为(741.25±47.63)和(337.5±67.69)头/百株;9月末在玉米田消失。在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成虫在玉米植株上的空间分布不尽相同:2020年7月上旬,下部叶片的虫量占47%以上,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上部叶片占40%-70%,8月中旬,雌穗部位占54.05%;2021年7月中旬,中部叶片占59.52%以上,7月下旬,上部叶片占40%-60%,8月初,雌穗部位占53.46%。2020年雌雄性比动态为1∶4.88-1∶0;2021年为1∶4.56-1∶0.25。【结论】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在沈阳地区玉米田始见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中下旬数量骤降至消失。在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成虫在玉米植株上的空间分布相对稳定,抽雄前主要分布于中下部叶片,吐丝至灌浆期主要分布于雌穗上,蜡熟期少量成虫分布于中上部叶片。玉米大喇叭口期至快速灌浆期,雄虫占比较高,种群高峰期过后,雌虫占比逐渐增加直至占据绝大部分。
陈彦王凯钟涛董怀玉刘培斌
关键词:双斑长跗萤叶甲种群消长动态玉米田
玉米灰斑病菌产孢特性的初步研究
应用玉米叶粉碳酸钙琼脂培养基(MLPCA)和高粱粒培养基,通过基质含量、培养基类别以及温度和光照条件不同处理,对玉米灰斑病菌产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叶粉含量相同时,病菌在CaCO3含量为1.5g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
董怀玉徐秀德姜钰佟淑杰石蕊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
文献传递
一种小型昆虫饲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昆虫饲养装置,包括培养皿、支架部件、储水托盘和尼龙纱套,所述培养皿放置在支架部件上,所述支架部件放置在所述储水托盘内,所述培养皿内底部铺设有脱脂棉,所述脱脂棉设置有脱脂棉耳...
陈彦王凯林英刘培斌谢瑾卉董怀玉田春晖张海东张明鑫马云龙钟涛
文献传递
辽宁玉米产区引种玉米品种对多种病害的抗性评价被引量:7
2018年
对辽宁玉米产区部分引种玉米品种进行了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以及镰孢菌茎腐病和穗腐病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80份玉米品种对辽宁玉米产区发生的几种主要病害的抗病性表现总体较好,试验鉴定的5种病害均未发现高感品种,且均表现出良好的多抗性,尤其是对辽宁省目前发生为害呈日趋上升态势的土传病害玉米镰孢菌茎腐病和穗腐病的抗性表现较好。该结果将对指导辽宁玉米安全生产和品种布局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丽娟董怀玉陶烨刘培斌赵杨
关键词:玉米病害抗性评价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