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恩强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杜亚泉
  • 2篇学术
  • 1篇学派
  • 1篇学术转向
  • 1篇疑古
  • 1篇战时
  • 1篇政体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改革
  • 1篇政治思想
  • 1篇致用
  • 1篇制衡
  • 1篇中国近代史
  • 1篇中国学术
  • 1篇史观
  • 1篇史料
  • 1篇史料观
  • 1篇权力
  • 1篇权力制衡
  • 1篇专精

机构

  • 13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董恩强

传媒

  • 2篇福建论坛(人...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襄樊学院学报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求索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高等函授学报...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0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杜亚泉的政治思想被引量:1
1999年
杜亚泉是我国近代百科全书式学者。民国初建,政治问题非常突出。杜亚泉针对现实,主张法治,拥护共和;反对集权政治,主张调剂集权与分权;反对官僚政治,倡导减政主义。他的政治改革思想具有一定进步性,对我国当前的政治改革也不无启迪意义。
董恩强
关键词:杜亚泉政治思想共和政体民主革命权力制衡政治改革
平等的眼光:民国新派学人的史料观被引量:1
2007年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史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时期。学者们呈现出不同的学术眼光,体现在史料上,新旧学者对史料的态度与认知颇为不同。由于眼光的不同,史料的价值也迥然有别。新派学人具有一种新的史料观,认为一切史料都是平等的,都有其价值,史料的范围大为扩充。而旧式学者则仍保持旧有的史料观,重视文字史料,轻视实物材料。民国新史学的建立和发展,与新派学人的史料观是分不开的。
董恩强
关键词:民国史料观
抗战时期新考据学派的学术转向
2008年
20世纪以降,在西方学术的影响下,中国学术开始向现代转化。新考据派学人主张"为学问而学问",也就是学术独立,远离政治。在求是与致用的问题上,力主求是,而不求致用,这一学术旨趣在抗战前的民国学界占据主流。抗日战争后,在民族主义思潮的激荡下,此派学人的治学发生转向,认为纯学术的研究是一种浪费,转而注重学术致用,以学术服务国家,为抗战出力。此种转向,一方面使史学紧扣时代,担负起史学的致用功能,一方面又偏离了学术的求真宗旨,影响了学术的发展。学术与政治的两难恰好证明二者密不可分的一面。
董恩强
关键词:抗战致用
破坏与建设:顾颉刚对古史研究的态度
2009年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顾颉刚以大胆疑古和编著《古史辨》而闻名。长期以来,学界对他的疑古思想褒贬不一。顾颉刚认为研究古史应先破后立。从学术分工的角度而言,既需人做破坏的工作,也需人做建设的工作。顾颉刚研究古史偏于疑古辨伪方面,并不说明他不主张建设真古史,而只是从分工合作的角度出发,以辨伪史为己任,其最终目的是辨伪求真。只有正确把握其思想与实践的真实意图,评价才能接近客观。
董恩强
关键词:疑古古史研究
杜亚泉的文化思想——兼评杜、陈文化论争被引量:3
2000年
杜亚泉是“五四”时期“东方文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思想主张在当时产生过较大影响。在东西文化对比上 ,他提出文化“动静说”;在新文化建设方面 ,他主张新旧调和 ,用中国固有文明统整西方物质文明 ,有合理的一面 ,也有保守的一面。杜陈文化论争 ,拉开了东西文化问题论争的序幕 ,这次论争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董恩强
关键词:杜亚泉文化思想文化
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再认识
2012年
胡适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十字真言,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有关研究很多,历来褒贬不一。这一治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其思想上的意义和学术上的价值。然而,由于这一方法也存在矛盾性和局限性的一面,对其作用与影响也不应过于夸大。胡适将其方法口号化,使其易于流行,但也容易引起误解,造成流弊。
董恩强
关键词:方法论
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化的时期,也是现代学术建立与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学术与思想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本文以五四至1949年为断限,选取以王国维、胡适、陈垣、陈寅恪、顾颉刚、傅斯...
董恩强
关键词:学术
文献传递
顾颉刚学术思想评析:以《一九二六年始刊词》为中心被引量:1
2015年
顾颉刚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撰写的《一九二六年始刊词》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份文献,代表了国学门同人的学术理念。这份文献阐述了有关学术平等、学术的求是与致用、学术与政治、学术与爱国、国学与科学等一系列重大的学术理论问题,集中反映了顾颉刚丰富的学术思想与理念。对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等新派学人的学术评述,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当今,学界一直存有争议,并未达成共识。
董恩强
杜亚泉的家庭婚姻观被引量:1
2010年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家庭婚姻等社会问题备受瞩目。对此,作为非常关注这一问题的《东方杂志》的主编,杜亚泉认为,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社会。但他所主张的改革是在不推翻原有制度习俗的基础上,吸收西方之"长",以补中国之"短"。杜亚泉的家庭婚姻改革观体现了他的中西调和思想,反映出其思想具有进步与保守共存的两面性,也极具代表性地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中的矛盾与冲突。
董恩强伍箴明
关键词:杜亚泉家庭婚姻
新考据学派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
2016年
近代中国是一个转型时代,学术也进入转型期。民初,转型加速。新考据学派在这一转型期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他们呈现出不同于旧派的学术眼光和学术理念。在史料上,认为一切史料都是平等的,都有其价值,史料的范围大为扩充。由于史料的扩充,新领域大为开拓,敦煌学、甲骨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学问应运而生,新考据学派具开山之功。在学术观念上,他们主张"为学术而学术",治学贵在求是,不主致用。
董恩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