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林
- 作品数:64 被引量:101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师范学院史地与旅游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委中国古代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 论宋代刻本书籍版式设计被引量:4
- 2013年
- 宋代是中国出版勃兴的时代,宋代刻本书籍的版式风格也对后代出版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宋代刻本的行款版式设计既突显出多元化特征,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集中特征。行格疏密有致,以每页10行、行18字的图书为最多;版心颇具匠心,多白口而少黑口,鱼尾、象鼻之间刻有刻工姓氏及字数;边栏程式多样,多四周单边及左右双边,少四周双边。宋代刻本版式设计兼顾实用与审美双重理念,为后代出版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董春林
- 关键词:宋代刻本版式设计
- 军事财政与宋代内藏财力流转
- 2018年
- 为应对外患危机,宋代帝王曾将财政政策锁定在军需之上,一方面理清各类中央财赋的职能及所有权,另一方面最大强度容忍地方截留上供钱物,甚至频繁支拨内藏财政经费补充地方军需,遂使中央财力发生了由上及下的转移。内藏财政以支助军需作为角色定位,遂在军事财政优先化的语境下时常遭遇财利流失,其财力必然也在应付军需的过程中逐步下移,诸如总领所这样的地方财政管理机构为负责筹集军需而截拨或挪用内藏财政钱物,南宋皇帝也在划拨内藏钱物贴助地方军需的过程中博得声誉,军事财政视域下这种内藏财力的下行,似乎折射出内忧外患境遇下中央财政的地方化。
- 董春林
- 关键词:宋代军费
- 法律视域下南宋绍兴冤狱的政治取向
- 2013年
- 绍兴年间的群体性冤狱事件,并非政治集团争权夺利的常规手段,而是一种游移于法律与政治之间的非规则政治行为。贯穿于绍兴冤狱审刑过程始终的有罪推定思想,并没有使案发告讦行为及罪证脱离法律规则,即使是结案时的严刑罪名,也是建构在即时的法理基础上。绍兴冤狱法律解析背后的政治视点,可以归结为绍兴和议国策的即时实施,从而直接透露出南宋初年宋高宗政权不惜触动道德天平而制造冤狱的政治动机。
- 董春林
- 关键词:南宋初年冤狱绍兴和议
- 经典与时代的契合——浅谈中国文学史融入式教学
- 2012年
- 教师在明晰了中国文学史教学目的之后,开展融经典于中国文学史课堂教学,将经典作家、作品背景与时代艺术特征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处理文学史与文学作品导读课程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提升学生对时代性文学特征的把握。
- 董春林
-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文学经典
- 论唐宋时期三峡地区城镇仓储建设之嬗变被引量:2
- 2013年
- 唐宋时期三峡地区城镇仓储形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半地穴式仓窖转变为半地穴式仓窖和新式的仓屋混合使用,仓储的外在形式也呈现出非规则特征。这种仓储形制的嬗变,并非完全取决于仓储建设技术的进步,而是粮食作物结构变迁及特殊地貌影响的结果。从粮食作物的多元化趋势来看,唐宋时期三峡城镇发展直接受制于特殊地貌及气候环境,而三峡城镇仓储建设的变迁又突显出社会经济与其他地区的非同步性;从城镇仓储形制嬗变特征来看,唐宋时期三峡粮食结构的确立,直接反映出外来移民人口的增长及社会经济的相对发展。
- 董春林
- 关键词:唐宋
- 曲端之死与南宋初年的政治本位被引量:1
- 2014年
- 南宋初年,抗金名将曲端因与张浚战略方针不合,加之王庶诬陷其谋反,被投狱致死。后代史论多对其功过是非进行正反两面的人物评说,以至于曲端之死似成为千古悬而未决的冤案。曲端之死与张浚"猜忌"或王庶诬陷关系不大,实出于曲端专横跋扈、不服从上司及彭原店之败,其根本原因在于曲端的这些政治品格或政治经历,与南宋初年宋高宗政权建构稳定的中央政权这一政治本位背道而驰。
- 董春林
- 关键词:南宋
- 从语言符号到社会时态——大学古诗词鉴赏课的教学变革
- 2012年
- 大学古诗词鉴赏课常常被作为专业选修课,其课程地位削弱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双方的重视度。要扭转这种课堂教学的陋态,有待于我们立足古诗词的特征,借助语言符号学理论阐释古诗词的修辞手法,为学生认知诗词背后的社会时态及诗词的艺术手法铺设路径,进而通过对社会即时状况的还原,加深学生对诗词社会意义与艺术手法的认识。从而实现大学古诗词鉴赏课的教学变革。
- 董春林
- 关键词:古诗词语言符号社会背景教学变革
- “量出制入”与宋代地方财政困境——以宋代内藏财政为线索被引量:4
- 2015年
- 宋代内藏财政的私财性质,使其在国家财政分配上突显出强储备的特征。宋代内藏财政收入的定额化模式,尽管并不直接造成地方财政压力,但其对计司财权的侵吞却间接地将财政压力转嫁给了地方;宋代内藏库显而易见的支借偿还模式,却透露出其潜在的收入理路,借此可以勾勒出内藏财政在国家财政分配上的某种优越性;宋代上供与封桩两种财赋收入途径,看似分税制下中央与地方两种财政的分级管理,实则透露出内藏财权被间接或直接地指向了地方财政。宋儒所虑的"量出制入"思想,发端于宋廷弥补内藏库亏空的表向,却折射出国家计司转嫁内藏财政压力给地方财政的口实。宋代内藏财政的强储备,一方面在应对国家财政急需时表现出显著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却侵夺了地方财权,造成地方财政困境。
- 董春林
- 关键词:宋代地方财政
- 制度性赐予:宋代内藏库的军赏支出
- 2018年
- 宋代内藏库,是皇帝频繁赐予诸军钱物的重要财库。宋代内忧外患境遇下军费开支的膨胀,加之皇帝笼络诸军实现权力集中的主观政治诉求,使得内藏库支付军赏钱物,成为一种近乎日常化的财政行为。由内藏库支付北宋南郊军赏的常规财政行为,到南宋设置内藏性质的激赏库,内藏财政系统制度化支出军费的路径最终形成。作为透析内藏财政与宋代军事财政的重要视角,内藏财政这种制度性赐予军赏的财政行为,暗含着宋代军事政治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中央财力下行时皇权影响不断下行和国家权力不断集中的现象。
- 董春林
- 关键词:宋代军事财政
- 从语言符号到社会时态——大学古诗词鉴赏课的教学变革被引量:5
- 2012年
- 从分析语言符号学在诗词鉴赏中的功用及诗词社会时态与教学主旨的融通问题,提出实现大学古诗词鉴赏课的教学变革,应立足古诗词的特征,借助语言符号学理论阐释古诗词的修辞手法,为学生认知诗词背后的社会时态及诗词的艺术手法铺设路径,通过对社会即时状况的还原,加深学生对诗词社会意义与艺术手法的认识。
- 董春林
- 关键词:古诗词语言符号社会背景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