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玲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直肠癌放化疗30例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放化疗的方法、疗效。方法:对3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实施6 mV X线盆腔大野照射,45~50 Gy,5~6周;缩野照射10~15 Gy,同时给予132Ir内照总剂量20~30 Gy的腔内照射,辅以L-OHP(奥沙利铂)、5-Fu(5-氟尿嘧啶)等小剂量化疗。结果:近期有效率达86.7%。局部或会阴部疼痛改善92%;便血或黏液血便100%。较明显的放疗反应有腹泻、白细胞下降,1 a、2 a生存率分别为93.3%、83.3%。结论:体内外放疗辅以小剂量化疗,对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老年直肠癌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董玲张玫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38例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方法、疗效。方法设置靶点数1~2个,靶点边缘剂量18~25Gy(平均20.4Gy),70%~85%等剂量线覆盖病灶,采用600C直线加速器6mv X线对38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实施非共面、旋转照射。结果随访1~36个月,平均26个月,2年内AVM完全闭塞78.9%,部分闭塞15.7%,无变化5.4%,癫痫缓解率83%,头痛缓解率78%。2例于2周内出现急性脑水肿症状,6~8个月影像显示18例慢性脑水肿,其中2例出现临床症状,均经对症处理症状缓解。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AVM、术后残留或不能、不愿手术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董玲王静张玫
-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
- 震颤麻痹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2008年
-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震颤麻痹的方法、疗效。方法26例震颤麻痹患者均经CT、MRI扫描,立体定向靶点定位、6mVX线照射;靶点数2个,边周剂量90~100Gy,准直器5mm,实施单次、非共面、多角度的旋转照射治疗。结果随访1~24个月,依据症状改善情况判定疗效.1个月显效6例,占23%;1~3个月有效16例,占62%;无效4例.占15%;总有效率达85%(22/26)。6个月内症状改善者未再出现复发或加重现象。放疗后出现面部疱疹、恶心、头胀痛及暂时肢体无力,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老年震颤麻痹是一种无刨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董玲张玫
- 关键词:震颤麻痹
- X线放射治疗中晚期贲门癌126例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直线加速器X线放射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600C直线加速器,对126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包括34例术后吻合口复发者)实施根治性放射治疗,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60~70Gy,疗程6~8周。结果 近期进食梗阻症状改善明显,恶心呕吐、疼痛、出血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未手术者有效率93.4%,术后吻合口复发有效率91.2%。1、2、3年未手术者生存率分别为63%,25%,12%。结论 直线加速器X线放射治疗中晚期贲门癌患者及吻合口复发有一定疗效。
- 董玲王丽丽段锋
- 关键词:中晚期贲门癌直线加速器钡餐
- 小儿脑胶质瘤术后残留灶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 2008年
- 目的评价小儿脑胶质瘤术后残留灶的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8例有残留灶患者采用6MVX线多角度适形放疗,总剂量45~55Gy。结果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82%,未发现放射性脑损伤。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小儿脑胶质瘤术后残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董玲曹宝玲
- 关键词:小儿脑胶质瘤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叉神经痛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疗效。方法 :对 3 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头戴面罩 ,单次、非共面、多角度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靶点数 2个 ,准直器 5mm ,边周剂量 60~ 75Gy ,参考剂量曲线 85 %~ 90 %。结果 :随访 1个月~ 2 2个月 ,12~ 2 4h症状减轻或缓解者 6例 ,1~ 3个月显效者 2 0例 ,4例效果不明显 ,有效率达 86 7%。 1例出现患侧面部麻木 ,1例首次治疗效果不佳 ,再次调整剂量后效果显著。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董玲牛道立梁世杰任春丽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疗效单次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乏氧诱导因子-1α联合环氧合酶-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环氧合酶-2(COX-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食管鳞癌组)和23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人员VEGF、HIF-1α和COX-2的表达,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HIF-1α和COX-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患者VEGF、HIF-1α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8%、66.1%和67.9%,高于对照组的13.0%、0.0%和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食管鳞癌患者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HIF-1α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射敏感组患者的VEGF、HIF-1α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55.0%和57.5%,低于不敏感组的100.0%、93.8%和9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NM分期为Ⅱ期、Ⅲ期及VEGF、HIF-1α和COX-2阳性表达是食管鳞癌放射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VEGF、HIF-1α和COX-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密切相关,是放射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 侯鹏董玲赵飞
- 关键词:食管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乏氧诱导因子-1Α环氧合酶-2
- 三叉神经痛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英文)被引量:2
- 2005年
- 背景:在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传统的方法有药物、封闭、手术等。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无创伤、无痛苦、疗效显著等优点,对这种方法的研究国内外刚刚起步。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三叉神经疼痛症状的改善效应。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X 刀治疗中心。对象:选择1999-03/2002-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X 刀治疗中心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均经临床诊断和CT 或M RI证实,无其他疾病引起,经长期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方法:对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头戴面罩,单次、非共面、多角度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靶点数2个,准直器5m m ,边周剂量60~75Gy,参考剂量曲线85% ~90%。主要观察指标:疗效评定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对30例患者均实施随访,随访1~22个月,12~24h 症状减轻或缓解者6例,1~3个月显效者20例,4例效果不明显,有效率达87%。1例出现患侧面部麻木,1例首次治疗效果不佳,再次调整剂量后效果显著。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肯定,无特殊副反应。
- 董玲董庆伟牛道立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立体定位技术放射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