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维嘉
- 作品数:23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铁道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鼓室内注入催产素对卡那霉素耳毒的拮抗作用
- 1991年
- 给两组豚鼠肌肉注射卡那霉素(300mg/kg)连续8天,同时由鼓室内分别注入催产紊(10μ/ml)0.12~0.2ml/耳及等量生理盐水。采用耳蜗铺片方法,从形态学方面观察比较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听毛细胞的损伤程度和范围。结果,两组基底膜各相应回的毛细胞损伤率相比较,使用催产素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提示鼓室内注入催产素对卡那霉素所致内耳损伤有拮抗作用。
- 童素琴董维嘉王坚李倩虹王秋严
- 关键词:鼓室催产素毛细胞卡那霉素拮抗作用
- 丁胺卡那霉素对耳蜗外毛细胞运动及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 1998年
- 本文运用连续录像手段和荧光测钙技术研究丁胺卡那霉素对离体耳蜗外毛细胞运动及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正常状态下外毛细胞内游离钙的荧光比值为1.39±0.09(x±sx,n=15);从等渗环境进入低渗环境外毛细胞变短变粗(P<0.05,n=7。(2)丁胺卡那霉素(6.67mg/ml)可使外毛细胞胞膜皱缩内陷,局部直径明显变细(P<0.01,n=19),即使在低渗环境中也难以恢复原状。(3)丁胺卡那霉素(3.23mg/ml)可瞬间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使荧光比值降低14.68±2.05%(P<0.01,n=12)。提示丁胺卡那霉素的耳毒性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进而影响外毛细胞钙依赖性的“慢能动性”
- 贾淑萍董维嘉陈继生戴晓牛
- 关键词:丁胺卡那霉素耳蜗
- 催产素拮抗庆大霉素耳毒的实验研究
- 1990年
- 利用听觉电生理技术和耳蜗铺片方法,从功能和形态两方面对实验豚鼠观察了催产素对庆大霉素所致内耳毒性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催产素对庆大霉素所致耳廓反射阈值、听觉脑干诱发电位阈值及听皮层慢反应阈值的升高,内耳柯替氏器毛细胞的严重损害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 董维嘉梁卫龙童素琴王坚陈继生
- 关键词:催产素庆大霉素听觉耳毒
- 链霉素所致豚鼠听力丧失的催产素治疗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
- 1993年
- 在肌注链霉素20d建立的耳毒动物模型上,施用催产素(OXT)20d,用慢性电极动态记录耳蜗电图及40 Hz听觉相关电位,并结合蜗内直流电位(EP)及耳蜗病理学观察,发现在用OXT后耳聋停止发展且电反应阈值下降20 dB以上,OXT组毛细胞损伤程度亦较轻,EP值支持OXT可能主要通过改善血管纹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 王坚李倩虹童素琴董维嘉陈继生
- 关键词:链霉素催产素听力损伤
- 甘草次酸对内耳听觉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1989年
- 董维嘉陈继生
- 关键词:甘草次酸甘草电生理学
- 腺苷对豚鼠耳蜗功能的影响
- 1996年
- 腺苷作为一种神经调质,能抑制多种递质的释放,发挥负反馈调节作用。用外淋巴灌流给药方法,观察了腺苷及其摄取抑制剂双嘧啶氨醇、受体拮抗剂茶碱对豚鼠复合听神经动作电位(CAP)、微音器电位(CM)、蜗内直流电位(EP)的影响。结果表明0.1mmol/L腺苷及双嘧啶氨酸使CAP、CM振幅降低,输入/输出(I/O)曲线右移,CAP潜伏期延长。灌流1mmol/L茶碱则出现相反改变。上述变化在人工外淋巴冲洗灌流后可基本恢复正常。EP及缺氧法观察所得负EP(N-EP)均无明显改变,但腺苷灌流后,EP对强声刺激给-撤声(on-off)时的反应减弱。结果提示,腺苷可能作为抑制性调质在耳蜗起着负反馈调节作用。
- 朱朝董维嘉陈继生
- 关键词:耳蜗腺苷听觉功能
- 催产素拮抗丁胺卡那霉素对离体外毛细胞耳毒性作用的研究
- 1998年
- 目的:研究催产素对丁胺卡那霉素耳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以连续录像手段观察离体耳蜗外毛细胞运动;荧光测钙技术测定单个外毛细胞内游离钙浓度(以荧光比值表示)。结果:⑴催产素对正常离体耳蜗外毛细胞运动及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较弱。⑵3.23mg·ml1的丁胺卡那霉素可迅速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6.67mg·ml1的丁胺卡那霉素可使外毛细胞胞膜皱缩内陷,局部直径变细。⑶丁胺卡那霉素作用后,再加0.91IU·ml1催产素,在测定的30s内,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恢复不显著;但施加1.25IU·ml1的催产素,2min后外毛细胞形态恢复明显。若先加催产素,再加等量的丁胺卡那霉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程度减轻,外毛细胞变形也不明显。结论:催产素可以预防和降低丁胺卡那霉素对耳蜗外毛细胞的耳毒性作用。
- 贾淑萍董维嘉陈继生
- 关键词:催产素丁胺卡那霉素
- 催产素对内耳外毛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被引量:2
- 1993年
- 采用耳蜗外淋巴液灌流催产素(OXT),记录由鼓阶电极引导的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及耳蜗微音电位(CM)的输入—输出(I/O)函数。发现OXT可在90dB(SPL)以下各声强提高短纯音诱发的CM振幅以及短声诱发的CAP振幅,而当声强高于90dB时CM变化不明显。但在用含氯化筒箭毒(dTC)的外淋巴液灌流以阻断橄榄耳蜗束胆碱能传出控制后,OXT不再引起CM改变,而对CAP的作用在低声强段(<60dB)依然存在。这些结果提示OXT可能调节传出神经对内耳的控制,并可能对外毛细胞(OHC)的运动能力有直接影响。
- 董维嘉王坚陈继生李倩虹
- 关键词:催产素内耳外毛细胞
- 催产素降低卡那霉素耳毒作用的效应
- 1996年
- 以耳廓反射阳性的豚鼠为实验材料,记录了对照组(注射卡那霉素)和实验组(注射卡那霉素和催产素)短声(click)刺激引起的耳廓反射(Preyer’sReflex,PR)阈值及脑干诱发电位(BrainstemEvokedResponse,BSR)Ⅲ波阈值.实验结果经t检验发现,注药后两组的PR阈值及BSRⅢ波阈值有显著差异,表明催产素具有降低卡那霉素耳毒作用的效应.
- 林津董维嘉
- 关键词:催产素卡那霉素耳毒作用
- 发育过程中嗓音变化的观察与分析被引量:1
- 1994年
- 本实验利用我室自行设计开发的计算机嗓音分析系统,检测7~22岁两性嗓音声样,以求综合分析变声期嗓音变化的特征。结果发现:嗓音基频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作为变声期开始的标志,但对变声期的结束基频(F0)的改变则无明显标志。然而两性变声期均有明显的基音扰动及噪声水平的增加.这些指标可作为变声期的客观标志,同时提示变声期发声器官有一过性功能障碍,应加以适当维护;在嗓音病诊断中也应考虑变声这样一个生理因素。
- 王坚陈继生董维嘉
- 关键词:发育过程变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