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广玲

作品数:30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卫生局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免疫
  • 10篇肿瘤
  • 10篇免疫组化
  • 7篇组织化学
  • 7篇细胞
  • 7篇免疫组织
  • 7篇免疫组织化学
  • 6篇蛋白
  • 5篇淋巴
  • 5篇肠癌
  • 4篇染色
  • 4篇组化染色
  • 4篇免疫组化染色
  • 4篇结肠
  • 4篇表达及意义
  • 4篇肠肿瘤
  • 3篇食管
  • 3篇骶髂
  • 3篇骶髂关节
  • 3篇髂关节

机构

  • 22篇北京大学深圳...
  • 9篇汕头市中心医...
  • 3篇汕头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东莞市人民医...
  • 2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作者

  • 30篇蔡广玲
  • 18篇余光银
  • 11篇尹为华
  • 9篇沈金辉
  • 9篇马雅
  • 7篇曾绍文
  • 5篇王子慧
  • 5篇陈耀丽
  • 5篇罗明华
  • 4篇赵洋
  • 4篇吴璇
  • 4篇王少洪
  • 3篇王庆文
  • 3篇方可君
  • 3篇杨彩红
  • 3篇于鼎
  • 3篇蓝辉耀
  • 3篇陈澄
  • 2篇陈莉
  • 2篇李冠武

传媒

  • 4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四川肿瘤防治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华夏医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新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癌与EB病毒的相关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EB病毒感染与食管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检测201例食管癌和100例食管良性病变粘膜组织中EBVLMP 1的表达。结果 :EBVLMP 1阳性率在食管癌组为29.85 % ,在食管良性病变粘膜组为2 %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EBVLMP 1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鼻咽癌高发区食管癌的发生与EBV感染有一定关系。
沈金辉曾绍文蔡广玲吴璇
关键词:食管肿瘤EB病毒免疫组织化学
nm23/NDPK在食管癌的表达意义及免疫组化阳性指标评价
1998年
目的:研究nm23/NDPK在200例食管癌的表达意义及免疫组化阳性指标评价。方法:选用食管癌切除标本200例,按S-P法检测nm23/NDPK的表达阳性率。结果: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nm23/NDPK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表明nm23/NDPK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密切负相关。结论:本文提出的免疫组化阳性分级指标是一种简便而有意义的指标,检测nm23/NDPK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食管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沈金辉吴文瑞蔡广玲曾绍文方可君
关键词:食管癌NM23/NDPK免疫组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99例大肠癌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采用单克隆抗体VEGF进行标记。结果VEGF阳性率:结肠癌51.16%(22/43),直肠癌67.86%(38/56);高中分化腺癌组62.50%(45/72),其他组55.56%(15/27);浸肌层组42.86%(12/28),浸浆膜组67.61%(48/71);有转移组72.00%(36/50),无转移组48.99%(24/49)。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部位、组织学分型无明显关系,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VEGF可作为判断大肠癌复发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马雅尹为华蔡广玲陈莉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免疫组织化学
溶瘤腺病毒和Ad-Endo体外联合作用于宫颈癌细胞的初步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溶瘤腺病毒d/1520在宫颈癌细胞(C33A、HeLa)中的复制及其联合Ad—Endo在体外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dl1520对Ad—Endo在宫颈癌细胞中表达内皮抑素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dl1520和Ad—Endo感染宫颈癌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效应;用MTT法测定dl1520和Ad—Endo对宫颈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内皮抑素的浓度。结果d/1520导致宫颈癌细胞产生细胞病变;MTT法测定结果显示,Ad—Endo单独作用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很低,d/1520能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而且Ad—Endo联合dl1520能产生强于dl1520的抑制效果;Ad—Endo能在宫颈癌细胞中有效表达内皮抑素蛋白,且d/1520联合Ad—Endo组上清中内皮抑素浓度远远高于Ad—Endo单独感染组。结论(1)dl1520可在宫颈癌细胞中复制并杀伤肿瘤细胞;(2)Ad—Endo能促进dl1520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3)dl1520能极大地促进Ad—Endo介导的内皮抑素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
尹为华蔡广玲马雅余光银
关键词:溶瘤病毒内皮抑素类基因疗法
GCDFP-15在腋臭微创手术后残余大汗腺中的表达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GCDFP-15在腋臭微创手术后大汗腺残余组织中的表达,判断手术是否彻底或吸刮过度的情况。方法:收集284例(双侧)腋臭微创手术刮出物标本,同时随机提取术后双侧腋窝0.2 cm×0.2 cm皮肤组织,用GCDFP-15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判断微创术后大汗腺残留情况。结果:吸出物中均含有大量大汗腺并表达GCDFP-15,表达率100%,小汗腺不表达GCDFP-15;提取皮肤组织中有143例可见大汗腺导管,128例表达GCDFP-15(P>0.05),29例有可疑大汗腺残留,GCDFP-15标记3例为阳性(P<0.01)。结论:GCDFP-15在腋臭微创手术后残余大汗腺中有特异表达,可作为判断微创手术效果的病理依据。
余光银李天石蔡广玲马雅陈耀丽
关键词:臭汗症
200例食管癌nm23/NDPK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
1998年
200例食管癌nm23/NDPK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沈金辉曾绍文蔡广玲方可君汕头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广东省汕头市515031)近年的研究发现,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一类与肿瘤转移表型抑制相关的基因,称为转移抑制基因。nm23基因是一种较有代表性的转移抑制...
沈金辉曾绍文蔡广玲方可君
关键词:食管肿瘤NM23NDPK淋巴结转移瘤
成人腹腔内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细胞瘤1例被引量:2
2004年
王子慧于鼎蔡广玲廖松林
关键词:肺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三氧化二砷在体外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核基质蛋白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 )在体外对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 (Neuro 2a)的作用 ,及其在早期对核基质蛋白和热休克伴随蛋白 (Hsc)在核基质蛋白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转换酶标记法 (TUNEL)、DNA片段电泳观察As2 O3 对Neuro 2a凋亡的影响。单、双向电泳和Western杂交法观察核基质蛋白分布和Hsc表达的影响。结果  2 μmol/LAs2 O3 能明显地抑制Neuro 2a细胞生长 ;As2 O3 处理 2 4h后 ,TUNEL分析法已能检测到Neuro 2a凋亡细胞 ,且能观察到核基质蛋白分布的改变及Hsc在核基质蛋白中的表达升高 ,但此时却不能观察到凋亡特征性DNA片段梯形带。结论 对As2 O3 的处理、核基质蛋白的分析较DNA片段检测更为敏感。Hsc蛋白有可能是一种凋亡早期指示蛋白。
蔡志明王子慧于鼎罗明华蔡广玲余光银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体外神经母细胞瘤
GST-π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研究GST π与结肠癌的耐药、生物学行为及诊断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96例结肠癌、32例正常结肠粘膜、2 0例结肠腺瘤、30例畸形胎儿结肠粘膜组织中GST π的表达。结果 :83例结肠癌GST π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86 4 6 %。GST π在结肠癌、畸形胎儿结肠粘膜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粘膜及结肠腺瘤(P <0 .0 1)。结论 :检则GST
沈金辉王少洪曾绍文吴璇蔡广玲
关键词:结肠癌结肠肿瘤GST-Π免疫组化
乳腺癌p38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癌基因C-erbB-2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乳腺癌组织进行p38、C-erbB-2和ER、PR表达的联合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38过阳性表达率为36.9%;正常乳腺组织不表达p38;淋巴结转移患者p38蛋白的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患者;p38的表达与C-erbB-2表达具有相对的一致性,p38的阳性高表达伴随ER表达降低,但与PR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38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p38与C-erbB-2和ER、PR的联合检测有利于指导乳腺癌的化疗和判断预后。
尹为华马雅余光银蔡广玲
关键词:乳腺癌癌基因C-ERBB-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