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惠珍
-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甜菜品种抗褐斑病性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
- 1989年
- 提高抗褐斑病性是甜菜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分别介绍了部分甜菜品种的抗褐斑病表现、抗性的不稳定现象和抗病品种的培育及在我国的分布,并就这些问题加以讨论。
- 蔡惠珍刘杰贤吕瑶
- 关键词:甜菜褐斑病品种抗病性
- 甜菜育种考察散记被引量:4
- 2017年
- 笔者对在国外考察甜菜生产与科研的过程中,以参观、学习、研讨等方式将获得的甜菜育种方面的见闻进行回顾总结,供作参考。主要内容:⑴甜菜育种目标;⑵甜菜育种技术(甜菜雄性不育系选育;加快育种程序;多倍体育种;甜菜品种田间比较试验);⑶甜菜育种的未来(扩展甜菜原料的用途;加强甜菜综合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甜菜育种;现代甜菜育种技术力求快优);⑷甜菜良种繁育(种子生产;甜菜种子加工;甜菜种子国家标准)。
- 刘升廷张立明高卫时蔡惠珍范有君
- 关键词:甜菜育种
- 应用ELISA检测甜菜品种抗BNYVV病毒差异被引量:9
- 1997年
- 应用ELISA检测甜菜品种抗BNYVV病毒差异蔡惠珍,孙以楚,张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甜菜丛根病(Rhizomunia)是由多粘菌(Polymyxa)为介体传播的甜菜坏死黄脉病毒病(Beetnecroticyellowveinvirus)。...
- 蔡惠珍孙以楚张春来
- 关键词:甜菜品种抗性
- 甜菜品种抗褐斑病性鉴定方法被引量:5
- 1996年
- 甜菜褐斑病菌(C.beticola)在R.G等液体培养基和高梁米、小麦粒等谷物培养基的培养滤液中含有尾孢毒素(Cercosporin),用一定浓度的C.beticola菌培养滤液测定甜菜种子胚根生长抑制率,鉴定品种抗病性,方法简便迅速,鉴定结果准确可靠。在高温、高湿、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对2~4对真叶期甜菜幼苗接种C.beticola菌液鉴定品种抗病性,较采用成株自然发病的鉴定方法省时、省力,经济有效。上述两种方法互为补充、结合使用,鉴定效果更佳。
- 蔡惠珍赵玉廉
- 关键词:品种抗病性
- 甜菜抗丛根病种质创新与分子生物技术被引量:3
- 2008年
-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及其新变异株P型和IV-A型仍对甜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唯一有效措施。用ELISA和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测定BNYVV和P.betae可对杂交后代分离群体或转基因后代中的抗病个体进行选择。AFLP、RAPD和PCR等分子标记的建立可对抗病基因位点Rz1(Holly)、Rz2(WB42)、Rz3(WB41)和Rz4(C50,R22)进行辅助选择。在分离植物抗病基因方面,已获得含Rz1的BAC克隆和候选基因。转基因甜菜含重复倒置的BNYVV复制酶基因、RNA-2转运蛋白P15突变基因或CP基因显著提高了抗病性。国际合作可有效地利用资源,加快抗病种质创新。
- 张春来蔡惠珍孙以楚刘升廷N.W.ScottM.C.ElliottA.Slater
- 关键词:甜菜丛根病抗病种质分子生物技术
- 甜菜育种动向与展望被引量:13
- 2016年
- 回顾和综述了甜菜育种的主要动向:群体选择(类型选种)、品质育种、远缘杂交育种、抗病育种、多系品种的培育及形态特征的遗传规律研究。讨论了甜菜育种技术上的主要变异特点:积极创新和寻找新的遗传变异,突出杂交和选择是甜菜育种的基本手段,选种过程中注意个体间在群体的表现,加速世代繁殖、缩短育种年限,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是提高育种的新途径。并根据多年育种实践提出宝贵经验和策略:确定甜菜育种目标要有的放矢,从育种目标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研究;探索育种目标简便有效的测定技术;发挥多学科联合攻关及协作、选育新品种。
- 刘升廷张立明蔡惠珍高卫时范有君
- 关键词:甜菜育种
- 对我国甜菜种业发展的思考被引量:8
- 2017年
- 综述了世界甜菜种业的发展,对我国甜菜种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发展对策。
- 刘升廷王燕飞高卫时蔡惠珍张立明
- 甜菜褐斑病菌生理分化研究被引量:6
- 1992年
- 采集国内主要甜菜种植区的甜菜褐斑病菌标样,在50余个甜菜品种上进行异地接种鉴定,结合室内离体叶接种和盆栽隔离接种鉴定,并在内蒙通辽、黑龙江呼兰进行自然诱发观察,结果表明,甜菜褐斑病菌的变异较小,仅存在致病力有差异的生理型,尚不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本试验提出利用病情指数、产孢量、酯酶同工酶E_5酶带可试作为甜菜褐斑病菌品种抗性接种鉴定的指标。
- 刘杰贤蔡惠珍刘振平乔志文
- 关键词:甜菜褐斑病生理分化致病力
- 甜菜品种抗褐斑病性及抗病稳定性研究被引量:6
- 1992年
- 多年多品种接种不同地区菌源试验表明,不同品种的抗褐斑病性存在显著差异,抗褐斑病稳定性也存在显著差异。参试品种以甜研3号、双丰8号、B-RP为高抗病品种,双丰8号品种有较高的抗病稳定性,是优良的抗病种质源。不同地区菌源致病性无显著差异。
- 蔡惠珍韩英
- 关键词:甜菜褐斑病抗性
- 甜菜褐斑病菌致病力的研究被引量:7
- 1990年
- 1987~1988年在3个病圃试验,10个不同地区的甜菜褐斑病分离菌对25个品种(系)的致病力测定结果看出,不同地区分离菌在不同品种(系)上、不同地区分离菌在同一品种(系)上、单一分离菌在不同品种(系)上致病力均存在差异,有的表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这种差异表现无规律或不稳定。因此初步认为,甜菜褐斑病菌致病力虽存在差异,但生理分化作用不明显。
- 蔡惠珍刘杰贤刘振平乔志文
- 关键词:甜菜褐斑病菌致病力生理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