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胜亮
- 作品数:38 被引量:147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被引量:22
- 2007年
- 在河北北部的塞罕坝森林草原交错区进行了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调查,共获得土壤节肢动物25类,10420头,分属于6纲24目.交错区地带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常见类群有8类,稀有类群15类.群落的多样性分析表明,森林带的多样性指数(H′)、密度-类群指数(DG)和均匀度指数较大,而草甸草原带各种指数较小.pH值与土壤节肢动物的类群数关联度较大,而温度和含水量与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数关联度较大.
- 朱新玉高宝嘉毕华铭王文勋袁胜亮胡云川
- 关键词: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
- 塞罕坝不同林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对塞罕坝不同林型中土壤节肢动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林型土壤节肢动物共721个,隶属4个纲15类(目);不同林型具有不同分布特点,且对土壤节肢动物产生影响的土壤理化性质不同。
- 鲁绍伟刘凤芹周国娜朱新玉马建昭袁胜亮张丽丽
- 关键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
- 4种油松针叶DNA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SDS法、简易提取法、高盐沉淀法和改良的CTAB法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针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和PCR检测提取的DNA质量。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油松针叶基因组DNA浓度和纯度高,适合用于ISSR-PCR分析,优于其他3种提取方法。
- 李明袁胜亮高宝嘉
- 关键词:SDS法DNA提取
- 取食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的白杨毛蚜对异色瓢虫幼虫生长存活和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室内以单头饲养的方法,比较了取食转双抗虫基因741杨(以下简称转基因741杨)中抗Pb17,高抗Pb29和对照741杨的白杨毛蚜对异色瓢虫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741杨相比,取食中抗Pb17和高抗Pb29的白杨毛蚜都对异色瓢虫的幼虫死亡率和蛹期死亡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对各个的发育历期影响不显著,但都显著的降低了异色瓢虫蛹期的发育时间;对成虫的体重、性比和羽化率没有影响。取食中抗Pb17与高抗Pb29和对照741杨上白杨毛蚜的异色瓢虫的生存曲线变化趋势相近。
- 姚丽周国娜冯兆辉高宝嘉袁胜亮
- 关键词:转基因741杨异色瓢虫
- 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机制创新被引量:7
- 2014年
- 通过梳理"研究生管理与创新平台"系统的基本功能,分析其在创新研究生培养管理环节中的应用优势,结合当前最新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前沿和具体工作的要求,提出"研究生管理与创新平台"下一步建设方向和管理创新目标。
- 刘渊袁胜亮张彩霞李祥龙
-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 松毛虫发生程度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05年
- 通过对37块标准地的调查,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对河北省青龙县松毛虫发生程度与油松的郁闭度、林龄、冠幅和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松毛虫发生程度的主要因子是郁闭度,同时建立了松毛虫发生程度与各因子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
- 赵勇强周国娜李明袁胜亮高宝嘉
- 关键词:松毛虫
-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张淑云刘宇鹏熊凤山高亮郑洁靳志强袁胜亮冯晓明张建省耿丽敏
- 该研究以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大样本调研,在分析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应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创新。运用频度统计法和理论分析法,选择在新农村建设...
- 关键词: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 不同林分类型下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与分布
- 2013年
- 通过研究发现不同林分类型中,节肢动物在个体数量上,山杨桦木混交林和樟子松林明显高于华北落叶松林;在组成结构上,三种林分类型中不仅具有共有类群,还分别具有特有类群;发现节肢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并具明显的表聚性,三种林分类型在不同土壤层次之间均表现出递减的变化,但樟子松林中的变化明显小于其他两种林分;在0~10 cm的土壤中,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的主要因素,其中华北落叶松林中土壤节肢动物的变化与温度和湿度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它两种林分中湿度的影响较大,在10~15 cm的土壤中,各林分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 周国娜袁胜亮张丽丽
- 关键词:林分类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
- 6种杀菌剂对小麦叶斑根腐病菌的毒力测定被引量:11
- 2011年
- 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并研究出其配套的田间防治应用技术是防治小麦根腐病的重要措施,而通过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分析,可为田间防治药剂的筛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此研究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6种化学药剂对小麦叶斑根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不同,世高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在质量浓度为40mg/L时抑制率达94.9%;其次为唑醚·代森联、丙森锌、福美双、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在该浓度下对菌丝生长抑制率依次为89.5%、86.3%、48.2%、40%和37.8%。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的世高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同样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萌发中浓度为6.45mg/L,可在生产中继续合理使用。
- 袁胜亮刘峰张娜
- 不同林分林下植被的多样性特征及生物量研究被引量:15
- 2012年
- 对承德市山区土壤含水率与不同林分林下草本层植物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森林群落类型中,土壤含水率的高低顺序为油松-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中龄林>落叶松幼龄林>油松成熟林>油松幼龄林,其林下草本层的地上生物量表现为油松-落叶松混交林大于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在纯林中也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生物量增大。对土壤含水率与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林下草本植被在林分处于幼龄林时期,土壤含水率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林分的成熟,土壤含水率虽然增加,但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促进作用逐渐丧失。在油松-落叶松混交林中土壤含水率虽然较高,但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却产生了抑制作用。
- 周国娜袁胜亮崔书文
- 关键词:林下植被土壤含水率生物量多样性